王楨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觀察、統計、對比分析等方法,對現今中外優秀羽毛球女子單打運動員在比賽中運用的主要得失分技術進行比對分析。結果顯示,中外選手在比賽中多數是采用進攻型打法,以拉吊、拉殺結合前場進攻為主。在得分技術方面,雙方都是通過后場進攻創造機會,以正手區擊球技術為主,合理運用擊球線路向對方發起攻擊,以獲得分。為我國羽毛球女子單打運動員在今后的訓練和比賽中能更好地運用有效技術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羽毛球;女子單打;得失分技術
1 前言
現代羽毛球運動從19世紀開始至今,始終都是一項深受大眾喜愛的運動。每一年都會有大大小小的羽毛球比賽在各個不同的地方開展。
我國優秀羽毛球女子單打運動員在更是在各種大賽中取得較好的成績,由此可知我國優秀羽毛球女子單打運動員的技術是相對成熟穩定的,分析學習她們在比賽中技術的使用對我們業余甚至專業的女子單打運動員的訓練和比賽有很大的研究價值。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中外優秀羽毛球女子單打選手得失分技術。
中國的優秀女單選手:王琳、汪鑫、王適嫻、王儀涵;外國的優秀女單選手:拉斯姆森(丹麥)、內維爾(印度)、戴爾(俄羅斯)等。
2.2研究方法
2.2.1錄像觀察法
通過觀看中外優秀女子單打羽毛球比賽錄像,對上述中外優秀羽毛球女子單打選手在場上的最后一拍得失分技術進行全面、細致的觀察。
2.2.2數理統計法
對2010-2011年10場20局比賽中運動員得失分的最后一拍技術進行數據收集,用EXCEL及SPSS.PASW.Statistics.v18進行統計分析,比較中外優秀羽毛球女子單打運動員在場上的得失分技術使用情況,對中國和外國優秀選手20 局比賽中每局的得分技術情況和失誤技術情況進行檢驗,以獲得相關數據分析結果。
2.2.3對比分析法
本文通過對20局比賽得到的數據用
SPSS.PASW.Statistics.v18進行對比分析,將中國女單選手和外國女單選手作為兩個獨立樣本,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中外女子選手在場上得失分技術使用的不同特點。
3結果與分析
3.1中外優秀女子單打選手得失分情況的分析
3.1.1中外優秀女子單打選手得失分技術情況比較分析
羽毛球運動比賽的勝負都是以分為基礎的。最后一拍技術使用產生的效果都可分為3種情況:直接得分、受迫性失誤、非受迫性失誤。也可分為:直接得分、主動失誤、被動失誤。
從表2的數據看出,中外選手最后一拍技術產生的效果存在很大的差異。中國選手的最后一拍技術使用產生效果中最多為直接得分,平均每局為7.40個,為總效果的45.5%。其次是非受迫性失誤,局均為5.95,為總效果的36.6%。最后是受迫性失誤,局均為2.90,為總效果的17.8%。而主動失誤占失分的49.7%。而外國選手的最后一拍技術使用產生效果中最多為非受迫性失誤,平均每局為9.20個,為總效果的49.3%,其次為直接得分,局均為5.25,為總效果的28.2%。最后是受迫性失誤,平均每局為4.20個,為總效果的22.5%。而主動失誤占失分的45.5%。
由此可以從數據中看出,女子的單打比賽中,中國選手的直接得分高于外國選手,而失分低于外國選手。中國選手進攻性比外國選手強,中國選手的穩定性比外國選手好。
3.1.2中外優秀女子單打選手得失分技術統計分析
就擊球技術而言,羽毛球單打基本技術可分4大部分:前場擊球技術(搓放網前球、推球、勾球、挑球、撲球)中場擊球技術(抽擋球)、后場擊球技術(高球、吊球、殺球)、發球技術。
數據看出,在得失分技術中,中外選手后場擊球技術使用率最高。分別占各自總得失分技術的46.8%和42.7%;前場技術次之,分別占各自總得失分技術的39.1%和39.9%;中場技術使用較少,分別占各自總得失分技術的12.6%和15.5%,發球技術使用最少,分別占各自總得失分技術的1.5%和1.9%,從整個得失分技術的統計結果來看,中外選手的技戰術打法特征方面有許多相同之處。
3.2中外優秀女子單打選手得分技術對比分析
3.2.1以羽毛球單打基本技術分類對比中外優秀女子單打選手得分技術
觀察可以看出,中國選手在前場得分技術中,最多的搓放網前球、勾球,都占總得分技術數的8.8%,局均數都為0.65。其次為挑球、撲球,占總得分技術數的7.4%和6.1%,局均數為0.55和0.45。最后為推球,占總得分技術數6.1%,局均數為0.2。在中場得分技術抽擋球占總得分技術數的2.7%,局均數為0.2。在后場技術中,最多的是殺球,占總得分技術數的33.8%,局均數都為2.5。其次為吊球,占總得分技術數的21.6%,局均數為1.6。最后為高球,占總得分技術數6.8%,局均數為0.5。發球技術占總得分技術數的1.4%,局均數為0.1%。
外國選手在前場得分技術中,最多的撲球,占總得分技術數的13.3%,局均數都為0.7。其次為挑球,占總得分技術數的6.7%,局均數為0.35。而后為搓放網前球和推球,都占總得分技術數5.7%,局均數都為0.3。在中場得分技術抽擋球占總得分技術數的4.8%,局均數為0.25。在后場技術中,和中國選手的大小排序一樣。最多的是殺球,占總得分技術數的27.6%,局均數都為1.45。其次為吊球,占總得分技術數的22.9%,局均數為1.2。最后為高球,占總得分技術數7.6%,局均數為0.4。發球技術占總得分技術數的1.0%,局均數為0.05%。
3.2.2以擊球點在擊球者身體位置的方向分類對比中外優秀女子單打選手得分技術
在得分技術中,無論是中國選手,還是外國選手,都是正手區擊球最多,其次是頭頂區擊球,最后是反手區擊球。選手技術得分率比約呈現正手區:頭頂區:反手區=3:1:1的關系。但是,雖然中國選手的正手區和頭頂手區的擊球得分幾率偏低于外國選手,但是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得出中外選手在正手區和頭頂手區的擊球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而在反手區擊球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做好準備及時判斷,快速移動到有效的擊球位置擊球,是得分的一個重要條件。
3.3中外優秀女子單打選手失分技術對比分析
在每球得分賽制下,在比賽中要想取得比賽的優勝就要努力減少自身失誤,提高技術穩定性。
從表3可以看出,中國選手在前場失分技術中,失誤最多的挑球、搓放網前球,占總得分技術數的14.7%和11.9%,局均數為1.3和1.05。其次為勾球、推球,占總得分技術數的7.9%和6.8%,局均數為0.7和1.3。最后為撲球,占總得分技術數6.1%,局均數為0.2。在中場得分技術抽擋球占總得分技術數的20.9%,局均數為1.85。在后場技術中,最多的是高球,占總得分技術數的15.3%,局均數都為1.35。其次為吊球,占總得分技術數的12.4%,局均數為1.1。最后為殺球,占總得分技術數6.2%,局均數為0.55。發球技術占總得分技術數的1.7%,局均數為0.15%。
外國選手在前場失分技術中,最多的搓放網前球、挑球,占總得分技術數的16.8%和13.8%,局均數為2.25和1.85。其次為推球和勾球,占總得分技術數的5.6%和4.9%,局均數為0.75和0.65。最后為撲球,占總得分技術數0.4,局均數都為0.05。在中場得分技術抽擋球占總得分技術數的19.8%,局均數為2.65。在后場技術中,失誤最多的是吊球,占總得分技術數的14.9%,局均數都為2。其次為高球,占總得分技術數的12.7%,局均數為1.7。最后為殺球,占總得分技術數9.0%,局均數為1.2。發球技術占總得分技術數的2.2%,局均數為0.3%。
在前場的失分技術中,除搓放網前球和勾球外,外國選手每局平均失分高于中國選手。但前場技術中除搓放網前球外,中國選手失分率高于外國選手,中國選手的網前技術還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可以通過加強網前技術的精細來減少失誤。中外選手的中場抽擋球失誤都較高,很大原因在于抽擋球多處于較別動狀態,盡可能化被動為主動,爭取擊球的主動權,從而減少失誤。在后場技術中,我國選手高球失分率高于外國選手。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4.1.1中外優秀女子單打選手得失分情況
中外選手最后一拍技術產生的效果存在很大的差異。中外選手在比賽中多數是采用進攻型打法,以拉吊、拉殺結合前場進攻為主。中國選手直接得分最多,外國選手主動失誤最多。中國選手進攻性比外國選手強,中國選手技術穩定性比外國選手好。
4.1.2中外優秀女子單打選手得分技術情況
在得分技術方面,中外優秀羽毛球女子單打選手都是通過后場進攻創造機會,以正手區擊球技術為主,合理運用擊球線路向對方發起攻擊,以獲得分。
4.1.3中外優秀女子單打選手失分技術情況
在失分技術方面,中外優秀羽毛球女子單打選手失誤從高到低都是前場,后場,中場,發球。擊球區域則是以正手區和反手區擊球失誤為主,頭頂區最少。而直線擊球失誤多于斜線擊球失誤。
4.2建議
4.2.1 在得分技術上的建議
強調積極主動進攻思想,同時要保證技戰術的有效性。加強對網前球的處理能力,以增加進攻形式的多樣性。
4.2.2 在失分技術上的建議
在每球得分制下,一旦自己失誤就會給對手增加分數。所以要針對自己的失誤技術在日常訓練時進行有效訓練,以控制和減少失誤。在比賽中要結合自身條件進行進攻,減少主動失誤。
參考文獻:
[1]石麗.新賽制下優秀羽毛球女單運動員技戰術變化與發展趨勢.[J].北京體育大學,2008年
[2]林江利.對羽毛球運動制勝規律的思考.[A].中國科技博覽2010,(6)
[3]付娜,張超慧等.新舊賽制下羽毛球女子單打后場技術分析.[J].才智,2009
[4]許世云,朱紅軍等.羽毛球擊球技術內涵和要點的分析.[J].運動,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