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松次仁
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中,提問是每堂課必需的環節,它是一種集設疑、激趣、引思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教學藝術。現階段在教學工作中需要做到的是使對話成為課堂教學的理想追求,將師生之間的課堂對話方式改變為"藝術有效的提問,共享對話的境界”。
一、有效提問抓時機
教師應及時在學習內容的關鍵處,以及在學生學習時產生的疑惑和困難處,提出相應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新課時提問:一節課,若是導入得精彩,就能在相當程度上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把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到最大,讓學生心存疑問,并通過自己積極主動的探索,洞察獲悉知識形成的經過。2.在學生疑問處提問:疑、解惑是人生獲得知識,追求真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想要在教學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得在學生似懂非懂時提問,再和學生一起探討并解決問題。3.在創新思維處提問:課堂上學生固然要學會知識,與此同時,如果可以運用學到的知識、技能來幫助自己分析、解決問題,這就是我們所提倡的創新。此時,教師必須設計出具有啟迪性、創造性的問題,來激勵學生樂于、勤于思考、探索。
二、結合實際,平等對話
學生面對課文有著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但是如果沒有合適的氣氛和環境,也不會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所以營造和諧氛圍,實現平等對話是很重要的。結合實際,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備課的時候要備好學生,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對課文的了解程度,設計出難易適度的問題,這樣才能叩開學生的心門。
1.老師要備好“學生實情”
課堂提問一定要問得恰到好處,太簡單的題目沒意思,太難的提問會出現“啟而不發”的尷尬,脫離課文的提問更是浪費時間。老師要引導學生充分預習,才能設計出合適的問題,學生在課堂上才能有話說。高明的老師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自己只是一個串臺詞的“主持人”。
2.老師要有“親和力量”
有的老師常說:“課堂就要有課堂的樣子。”那么“課堂”是什么樣子呢?老師高高在上的樣子嗎?不平等的師生關系怎么交流呢?所以,老師有“師道尊嚴”是應該的,但是更應該有“親和力”。老師要有“放下架子”的勇氣。課堂上老師要學會傾聽,學會欣賞。學生的回答往往比較獨到,這時候就要從不同的角度,找出學生回答問題的亮點,給予鼓勵,努力營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環境。“親和力”不能有“偏愛”,問題不能老讓“優等生”來回答。學生可能不會把手舉得高高的爭取回答問題的機會,但不說明他們沒有表現的欲望。所以,問題的設計要考慮到全體同學,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應該給予回答問題的機會。一味“偏愛”的老師會失去魅力,失去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
三、據理力爭,鼓勵求異
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多年來的習慣形成了“標準課堂”,學生一直跟著老師的思路去走,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中循規蹈矩地回答,按照老師的意愿去完成課堂活動,即使有個別“異端”,學生那“弱弱”的聲音也掀不起波瀾。中規中矩的課堂失去了靈性,久而久之學生在課堂上就成了學習的“奴隸”。要想改變這種現象,關鍵點在老師那兒,老師必須抓住有價值的“點”,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討論、爭論、辯論”。經過辯論的知識點將更清晰,學生的印象也將更為深刻。如果在課堂上能聽到不同的聲音,那么這堂課就是有生命、有價值的。所以如何“發問”在此時就顯得尤為重要。老師要努力找到每堂課的“杠點”,激起學生“抬杠”的興趣,最后加上藝術性的總結,殊途同歸,這才是一節完美的課。
四、做到藝術有效地提問
問答行為作為課堂交往的主要言語行為,是教師促進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一 個最重要的策略。雖然提問還不能簡單地等同對話,但是它作為對話的一個基點和起點,是對話的發動機和方向盤。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提問不僅引發對話而且引導對話,問題本身制約著并牽引著對話的走向。
1、對于問題的設置
在提問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把我號問題的切入點,一般情況下應該選擇在知識的重點和關鍵之處,最好是新舊知識的銜接之處特備是容易產生矛盾疑惑或似是而非之處。教師在進行備課的時候要著重了解大部分學生的對課文的了解程度,由于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不同,他們需要的問題也不同因此教師應該把握好題目的難易程度。太簡單的題目沒意思,太難的提問會出現“啟而不發”的尷尬,力爭做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回答問題,使學生獲得應有的自信,能積極參與到課堂之中,各有所獲。
2、和諧的課堂氛圍,平等的對話平臺
許多學生在面對課文時雖然有著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但是往往會因為過于嚴肅的課堂的氣氛和環境而拒絕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就告訴我們,營造和諧氛圍,實現平等對話在教學之中顯得尤為重要。雖然師道尊嚴是應該的,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應該有的是親和力。對于不同學生的不同回答要學會聆聽,切忌打斷學生的回答,學會從不用角度出發理解學生的回答,找出學生回答問題的亮點,給予鼓勵,努力營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環境。同時針對發問具有實時性和隨機性,可以將問題呈現在媒體上如黑板或屏幕上,讓學生反復“審題”,細細琢磨。
3、發散思維,鼓勵求異
多教師在問答的過程中偏向于標準答案,慣性的認為與標準答案相接近的思維方式更值得肯定,因此往往會否定許多不同的答案,這種認知其實大錯特錯。許多學生一味的按照老師的引導去回答問題,所有的思維模式都是照老師的意愿所效仿。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學生自身的思維模式,久而久之學生在課堂上就成了學習的奴隸。那么教師為了改變這一現象就應該抓住問題的關鍵,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獲得自己的答案,力爭使課堂上存在不同的聲音,促進學生的發散思維,鼓勵求異。
4、激發學生回答熱情
一個好的教師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活躍課堂氛圍,帶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要激發學生的回答熱情,可以再上課之初就通過設置懸念,適當提問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對于重難點導致學生思維發生障礙,產生偏差時,要及時提問從而有效地解決所產生的故障,啟動學生有明確思維指向的認知與體驗,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問題的思考和討論中來理清學生思緒,使得課堂教學余味無窮。
激發學生提問 “藝術有效地提問,共享對話的境界”所講的不單單是老師提出問題學生一味的回答,它更多的也是側重于學生能夠通過老師的問題進行提問。教師應該做到無論任何時候都應鼓勵學生提問,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做到舉一反三,其價值會遠遠超過教師為知識傳授所做的一切,這是整個教學的最終目標,使師生都參與到其中,活躍了課堂氛圍,真正地享受了課堂問答的樂趣。
藝術有效的提問,可以激活課堂,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使每一節課都能變得激情四溢、活潑高效。所以我們老師一定要精心設計問題,盡可能讓每一節課都變得有價值、有意義、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