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康瑋
對于已經充分認同并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缺乏持續性動力問題的大學生,就如何強化他們“做到需要做的”,讓他們有動力去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使他們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者,建設者。本文針對此類大學生就如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途徑展開概述。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拓展層內容途徑
當代大學生,因為在成長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政治覺悟與才能的差異,以及在教育的大眾化,人口基數的大規模化,從而導致個人層次出現差異,價值觀念出現多元化現象,個人思想道德發展亦稂莠不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了解、認同以及踐行程度的存在差異。所以為了盡可能的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到大學生個體中,結合大學生的特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分類分層培育的要求,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分為:普及層、基礎層、實踐層、拓展層和提高層。同層次的大學生,分層分類的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文從充分認同,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缺乏持續性動力問題的拓展層大學生的角度,就如何培育他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途徑展開相關研究。
一、拓展層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內容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現全面小康,振興中華,提升文化軟實力,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柱;是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指引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所以,培育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民族崛起,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但因個人層次的差異性,價值觀念的多元性,社會環境的變化性,使得高等院校不能一刀切、一鍋燴,用同一套教育目的、內容、方法套用在不同層次,不同階段,不同類別、不同環境要求下的所有大學生個體。
拓展層大學生,已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了深入的了解,并明確自己的社會責任和義務,但由于精神懈怠,享樂主義滋生,使得意識形態發生混亂。所以更需要認清自己,找準方向,努力奮斗,引導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培養敢為人先的理念,將個人夢想和中國夢相結合,既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成理想追求,又將其視為行為準則,并持續踐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建設和貫徹落實,引領多元文化的社會思潮,提升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凝聚力量。對于拓展層的大學生,第一,是進行思想的引領,讓大學生自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自己奮斗的永動機和全面發展的主心骨,做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的時代引領者;第二,適當專業導航,讓學生厚積薄發,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循序漸進,發展自身,將個人發展與民族價值觀相統一。
二、拓展層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途徑
如何培育拓展層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者、引領者。應當根據當前環境的變化、社會的要求,來合理設定培育目標、設計培育內容,結合現實與理想,切身從國家、社會、公民三方向結合,有藝術性的適時、適度的開展培育工作。根據該層大學生自身特點,在深刻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應從以下三方面途徑加以培育:一,課外活動,社會實踐;二,創新創業,職業規劃與定位,專業發展;三,伴隨教育,導師制。
(一)參與課外活動,社會實踐,豐富大學生生活,培育社會責任感
拓展層大學生通過參加黨團活動,社團活動,志愿者服務等校園活動與校外服務,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團建設,引領校園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社會,社區,農村,通過行走于基層,服務于基層的社會實踐,深入了解社會新變化和基層民眾的新期待,認清國家當前局勢,感受時代脈搏,認識自己肩負的使命,增強社會責任感;鼓勵大學生深入敬老院及留守兒童學校等單位,利用愛心接龍活動,關心老人,幫助孩子;開展“中國夢”主題,圍繞“三下鄉”活動,利用專業知識,引導大學生踐行落實文化下鄉、衛生下鄉和科技下鄉,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落實于基層,植根于基層,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并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者。
(二)明確自我定位,制定職業規劃,培育創新創業先進理念型人才
蕭伯納曾說過:“征服世界的將是這樣一些人:開始的時候,他們試圖找到夢想中的樂園,最終,當他們無法找到時,就親自創造了它。”職業對我們大多數來說,都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緩解我國就業壓力的問題,增大大學生就業機會,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推進全面改革,黨在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方針,大力鼓勵大學生創業。于是各高校在響應黨的號召的同時,結合學校實際情況,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等一些為大學生創造實踐機會的場所,適時進行教育教學改制,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及對自身的認識與了解,找出感興趣的領域,明確切入社會起點及提供輔助支持。拓展層大學生更應明確“做好需要做的”,一方面鞏固理論知識,完善職業規劃,明確自我人身目標;一方面結合理論與實踐,認真專研,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拓寬就業思路,適應社會環境,創造社會環境,成為社會所需人才,培養領軍人才,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實行導師制,完善高等院校的伴隨教育,強化大學生人格修養
導師制,與學分制、班建制統為三大教育模式,導師制由來已久,早在十九世紀,牛津大學就實行了導師制,其最大的特點是師生關系密切。導師不僅要指導他們的學習,還要指導他們的生活。生活方面,因為環境的不同,導致部分學生只知享樂,追求奢靡生活的,導師應極力糾正和勸誡;學習方面,就如同曾國藩所說:“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敗。”只有時刻監督,使失敗應清醒冷靜,成功應謙虛誠懇。近年來,國內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種新型的教學制度——導師制,此套先進理念,即使實施難度大,但必須植根與普通高等院校,為了更好的貫徹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現代教育理念;為了更好的適應素質教育和人才培養差異,因材施教,指導學生思想、學習與生活;為了民族崛起,國家軟實力的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為了各人的“中國夢”,為了國家的富強夢。參考文獻:
[1]隋璐璐,王洛忠在大學生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度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重點課題,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校共青團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模式研究(2016ZD113),長江大學2016年基層黨建創新立項,分層分類的黨員核心價值觀培育,階段性研究成果。
通訊作者簡介:康瑋(1981.4-),女,長江大學電信學院,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