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嬋君
《基礎會計》課程是高職會計專業必修課程,也是財經類其它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它是學習其他專業課程的入門課程。通過教師課堂講授、實物演示、學生自主學習等方法,使學生初步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熟練運用會計核算方法進行建賬、填制審核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會計報表,具備初步的會計核算的實操能力,為以后學習《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綜合實訓》、《財務管理》等后續專業課程奠定扎實的基礎。
高職學生會計專業基礎會計
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會計專業是高中起點三年制高職班,該專業學生綜合素質較高,學習能力較強,愿意參與,喜歡將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的課堂,并且該專業學生在校學習兩年之后到企事業單位參加為期一年的綜合實習與頂崗實習。針對以上特點,并結合專業所面向的崗位群,要把基礎會計的基礎性、實踐性和必要的前瞻性統一起來。下面就會計專業學生如何學好《基礎會計》這門課做一淺顯的闡述。
一、什么叫做基礎會計
所謂“基礎會計”顧名思義,它所闡述的是會計的一些原理性的知識,即要在具體實踐中建立和應用會計這個信息系統所應當具備的一些共性的知識。這一部分知識是人們通過長期實踐,從感性到理性的不斷總結,找出它們共同的、帶有規律性的內容而形成的。具體地說,“基礎會計”主要闡述的是會計的基本理論,會計的基本知識和會計基本方法的知識體系,即人們通常所稱的“三基”。
會計的基本理論:主要闡述的是會計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與理論的問題,如:會計的定義、會計的產生與發展、會計與社會環境、會計的內容與對象、會計的職能與目標、會計的基本前提、會計的基本程序與方法、會計的準則、會計與鄰近學科的關系,等等。
會計的基本知識:所包括的內容比較多,一般包括:會計工作是如何組織、會計人員有什么樣的職責與權利、黨和國家各時期頒布的有關會計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制度,等等。
會計的基本程序與方法:是指會計數據處理與加工信息的程序與方法。
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不是也不能截然地分開,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共同組成基礎會計的知識體系。
二、為什么要學習“基礎會計”
從上一個問題的闡述中可以知道,“基礎會計”既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又是一門理論性的學科,它在會計學科的體系中占有極其重要地位,其地位的重要性可以從下述的幾個方面去理解:
1.它是學好國民經濟各部門、各行業會計學的基礎
國民經濟按分工的需要有工業、農業、商業、交通運輸業、施工業各部門,相應的形成了工業會計學、農業會計學等部門會計學。部門會計學主要是結合各部門、各行業的特點,說明與各部門、各行業緊密結合的具體會計理論與方法。因些,在部門、行業的會計學中,對一些會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問題就很少、甚至不必研究了。如:會計定義、會計的發展問題、會計的基本和和程序、會計核算形式、復式記帳原理,等等。從某種意義上說來,部門會計學是“基礎會計”的具體運用和延伸。因此,要能掌握部門會計學,必須首先學好“基礎會計”的知識。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說,“基礎會計”是部門、行業會計的“入門”與基礎。
2.它是學好中、高級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基礎
基礎會計所闡述的財務會計的基本原理,是中級會計與高級會計學的基礎,不掌握會計學原理,是中級會計與高級會計學的基礎,不掌握會計學原理的知識,很難學懂中級會計學和高級會計學,更不要說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了。
3.“基礎會計”可以用來指導部門會計學的研究和各行各業的會計工作
由于“基礎會計”主要闡述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程序、方法,而這些方面都是從各行各業的會計工作中總結出來的、帶有共性的知府。也就是說,“基礎會計”所研究的,是人們運用會計來反映和控制經濟活動的最一般的規律。這里所說的最一般的規律,是指會計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的運動和發展的規律。因此,人們在會計中就必須依據會計一般的規律作為自己工作的基本指南,否則,便不能很好地了解會計工作,當然也就不能有預見性進行會計工作,這就會使自己在會計工作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陷入被動、盲目的境地。所以說,“基礎會計”的知識對指導各行各業的會計工作是很必要的。
既然“基礎會計”所研究的是人們運用會計來反映和控制經濟活動的最一般規律的科學,那么,只要我們精通和掌握了一般規律的知識,就可以運用它來進行部門會計學的研究。
總之,“基礎會計”是會計科學的基石。只有先從“基礎會計”起步,站穩腳跟,才能一步步攀登會計科學的高樓大廈。
三、怎樣學好“基礎會計”
要掌握任何一門學科,都必須有明確的學習目的,認真的學習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對此,我就不準備多說了。這里只想針對“基礎會計”這門學科的特點如何進行學習談幾點參考性的意見。
要學好“基礎會計”這門課,總的來說,除了聽好課外,應當過好讀書、思考問題、做作業等“三關”。
1.過好讀書關
除了聽課外,還應認真讀書,以補充聽課的不足。但怎樣才能讀懂基礎會計教材?從基礎會計教材的特點出發,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應當承認,會計教材初讀起來,是比較“無味”的,這就往往使某些同學產生了讀不下去的感覺。其實,許多學會計學學長學姐的經驗說明,只要有信心堅持讀下去,就會發現會計學科不僅同人們現實的經濟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而且它還是系統地記錄和評價經濟活動的一個比較容易掌握的方法。這樣,就會逐漸產生興趣。許多學長學姐在學習中經歷的這種過程是可以借鑒的。
在看書的過程中,還應當注意到“基礎會計”同任何一門科學一樣,都有一系列同自己的研究對象相適應的概念,如資本、資本運動、資本的循環與周轉、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等。對于這些概念,都必須認真閱讀、反復體會,直到弄懂、弄通為止。否則,掌握這門學科就比較困難了。同時,還應當看到,“”有它自己的特點,如會計的許多專門方法,在認識時,必須是一個個地逐漸認識,而在實際工作中,它們又是相互配合使用的,因此,從掌握一個個的具體方法,到能綜合地運用各種方法,在認識上是一次質的飛躍,我們必須善于完成這種飛躍;又如運用復式記賬法做會計分錄,只看書往往還不能掌握同,必須通過多次地練習,“平衡觀念”建立起來以后,也就熟能生巧了。
(2)“基礎會計”這門學科前面幾章、特別是總論這一章,講的都是會計的基本理論問題,比較抽象,不太好懂。怎么辦呢?馬克思在《資本論》每一卷初版序中有一句名言:“萬事開頭難,每門學科都是如此。”接著他又說,“當然,我指的是那些想學到一些新東西、因而愿意自己思考的讀者。”許多同學在學習時都有這樣的體會:當每第一遍不懂時,停下來查查原因,再認真讀第二遍,就懂得多了。況且“會計學原理”還有這樣的特點:前面的難題,有的到了后面自然得到解決,因此,學習后面的問題時,必須同前面的問題聯系起來。還要指出,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和政治經濟學是基礎會計的理論基礎,掌握會計的基本理論問題必須要具備一定的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的常識,因此,當對某些會計基本理論問題感到難以弄懂時,還應當同時補一補這方面的知識。
2.過好思考問題關
在看書學習的過程中,有時存在著這樣的情況;某些問題看過書就弄清楚了,而另一些問題是否真正懂了,卻沒有把握。因此,根據一些善于學習的同學的經驗,應更多地提出些問題,自己進行思考,使自己的認識得到深化和提高。這也是為什么基礎教材每章后面都附有思考題,其用意了就在這里。
基礎會計教材所提出的思考題,大體上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屬于掌握基本內容的思考題,這些題比較簡單,能較容易地從教材中找到答案;一種是在掌握基本內容基礎上為進一步提高認識的思考題,這樣的問題必須多動腦筋,通過一定的分蜤和綜合才能解答出來。通過對思考題的解答,可以培養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鉆研思考題時,最好是逐題進行文字解答,這樣做的好處是通過文字解答,可以檢驗自己的思維是否清楚。因為有的同學往往以為自己懂了的問題,但卻寫不出自己的體會。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對問題還沒有思考成熟,還有必要進一步學習和思索,還有必要閱讀一些有關的參考書。
3.過好作業關
會計學從某種角度來看,是一門應用性的科學,具有比較強的技術性和實踐性,要熟練地掌握各種會計的程序與方法,只是看書或鉆研思考題,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要動手做練習題,不做練習題是學不好會計學的。
做練習題之前,應當先把題目看清楚,在題目尚未弄清楚時,切不可就匆匆忙忙去做。否則,“欲速則不達”。正確的做法應當是:對于那些沒弄清楚的問題,應當再向書本請教,直到弄懂、弄通為止。只有這樣,才能通過做練習題,達到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
做練習題時,特別是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結賬、會計記錄錯誤更正等,一定要按照要求去做。只有一絲不茍才能適應今后實際工作的需要。
練習題做了以后,是不是做對了呢,除了由教師批改作業外,也可以通過一定的辦法來解決:首先,會計的機制是強調平衡,在借貸記賬法下,所記賬是否正確,可以用借貸記法的記賬規則來檢查。其次,會計的記錄和計算都有一定的程序,因此,可以運用自己所掌握的會計程序來檢查所做的練習題是否正確;如果做練習題的程序不清楚,這也說明自己對會計的程序沒有完全弄清楚,那么,練習題的正確性就值得懷疑。最后,在會計的記錄中,賬、證、表各自之間和相互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勾稽關系,我們可以應用這些勾稽關系進行核對,以檢查練習題的正確程度。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境況工作的意見.
[2]李秀蓮.會計學專業學生職業判斷能力培養的理論與實踐[J].會計之友,2005,(12).
[3]徐文彬.會計學原理[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6.13-79.
[4]王鈺:基礎會計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178-261.
[5]朱培英.會計基礎理論與技術[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5.107-169.
[6]于玉林王建忠:會計理論[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