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磊
德育教育為學校教育工作中最為關鍵部分,需要以時間為基礎,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與常規文化教育相比,德育教育更具有復雜性。語文教學作為德育教育中最核心部分,一直被社會所重視。近幾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常規教學不斷與網絡相接軌,使得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效率不斷提高。同時,如何借助信息技術,將常規語文教學課堂進行完善,將德育教育進行滲透,以成為教育界最需要考慮的問題。本文就主要對網絡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方法與途徑進行有效探討,旨在促進語文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網絡語文教學;德育滲透;方法和途徑
在隨著社會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單純理論教學以及專業技能已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的實際需求,全能型人才已成為社會的主要需求。為此,必須注重對人格的培養,即思想品德教育。國外學者早在上世紀就已經對常規道德教育中過于注重對知識的掌握與積累提出反對意見,提倡結合學生自身需求,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思維模式以及對社會的判斷能力,增強自身為人處世能力。而語文教學具備極強的人文特點以及感染力,是傳統教學中對學生德育教育的主體。需要注意的是,隨著網絡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逐漸普及,常規教學方式顯然已無法滿足社會以及學生的實際需求,無法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為此,在新的教學背景下,必須注重將德育教育滲透到網絡語文教學中。
1網絡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必要性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為日常教學的基礎。早在《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內已經明確表示,德育教育需要確立在各項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旨在提升群眾精神文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思想意識,養成積極向上的心態。而在網絡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能幫助學生對思想道德產生更加深入認識,了解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增加與課堂教學的參與度,增強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2網絡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主要方法
在信息技術不斷滲透的情況下,語文教學需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具備多樣性、豐富性的特點,將各類特色活動運用于教學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網絡學習氛圍,使得學生感受到網絡語文教育的魅力,同時感受到德育滲透教學的重要作用與其在社會中的適用性。具體來講,立足于網絡教學,語文課堂中進行德育滲透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層面出發。
2.1學校需為網絡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提供基本環境
首先,需要建立開放性網絡圖書閱覽室。結合學校學生組成特點,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配備對應課堂參考書籍。并結合學生興趣愛好增加對應課外書籍,增加其對知識獲取的積極性。同時,各個教室需為網絡語文教學提供基本硬件條件,包括投影儀、電腦、擴音器等。同時需要注重對數字圖書館進行完善。當前絕大多數學校都建立有對應的數字圖書館,但各個學校間數字圖書館尚未建立起數據分享的關系,不便于學生對各類資料進行查詢,尤其針對部分典藏版圖書。通過這一途徑,可幫助學生及時了解其想了解的文化,起到豐富精神世界的目的。
2.2對教學課件的設計進行改進
以往教學課件,僅僅注重對理論知識的梳理,顯然在信息技術的沖擊下,該類教學課件已與學生需求脫軌,更無法達到德育滲透的目的。網路教學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新鮮元素,大量文學作品可借助內容豐富的視頻、圖片、聲音等加以展現,降低常規語文教學中枯燥感,可起到培養學生感性認知能力的作用,引導學生將自身投身于教學內容中,調動視、聽等感官。使得學生在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接受人文性的熏陶,實現對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升。
2.3推進網絡文化發展,營造網絡教育環境
以網絡為主要平臺,教師需與學生保持良好的交流。要求語文老師在校園網頁上建立自身文化園地,主要對課堂對課本知識進行拓展,此外,為學生及時推薦部分優秀文章、期刊等,使學生隨時的都能受到文學文化的影響。同時,可增設BBS等個性化分享平臺,鼓勵學生將自身日常所見所感通過網絡進行直觀表達,或者以文章的形式呈現,借此不僅可增強學生自身表達能力,更能幫助教師對學生思想動向,關注重點進行了解,不斷對教學方式進行完善,使其更符合學生特點。
2.4創新語文教學質量的考核方式
傳統教學中,對于教學質量的評價僅采用考試的方式且以主觀性題目為主。導致大部分學生過于重視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視對思想品德學習的重要性。為此,在網絡語文教學中需要對課程考核方式進行完善,改變以主觀性題目為主的試卷形式,可采用以非主觀題為主,主觀題為輔。引導學生積極發表自身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看法。借此,將德育教育滲透到課程考核的過程中,實現綜合教學。
3網絡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主要途徑
語文教學主要培養學生為人處世的方法與原則,其中德育為主,其發揮著對自身才能的調節作用,更是精神靈魂的指導。當前,在網絡教學環境下,進行德育滲透可側重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
3.1實現有意滲透
網絡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以時間與方式作為支撐,講求潤物無聲的方式,從側面對學生進行引導,培養其探索能力。從對網絡環境中各類事物的判斷中,增加其理性認知,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在網絡教學中,老師需要將各類網絡設備優勢利用起來,借助龐大的網絡數據庫,選擇具有針對性且學生容易接受的德育材料,于課內外進行直接滲透。比如,在2008年抗震救災之后,浮現出大量英雄事跡以及無私奉獻人物,在教學中,可為學生播放對應視頻資料,并積極引導學生發表自身看法,學習模范人物的精神。此外,在進行課本教學時,同樣需要對課文中的德育教學進行挖掘,因語文課文具有多樣性,使得德育滲透的方式與內容同樣具備豐富性,可從不同方面實現對學生人身價值觀、社會道德感、審美感等進行培養。
例如在講解《荊軻刺秦》過程中,可借助網絡視頻資料或者歷史講解類節目,將學生帶入到故事的場景中去,引導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到荊軻的勇敢與大無畏的精神。能夠幫助學生增加對文字的鑒賞能力。總的來講,老師需要借助網絡信息的多樣性,將德育教學具體化,在日常講解中到達德育滲透的目的。從李白詩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以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中提升自身的自信心,在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中感知自尊、自強等重要性。
3.2實現對德育的有機滲透
網絡語文教學中德育見血需要與其它活動進行有機的結合。首先,面對社會對實用性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在進行教學中,需要將語文與各個行業發展相接軌,借助各個領域類領航人物的作用,更能激發學生自身的積極性,使得懂得培養自身綜合能力的重要性。因此,語文教學中,需避免一味遵循課本教學,可適當開設“名人演講”等觀賞性課堂,或者結合學校自身特點邀請部分學者到校進行專題講座,使學生能充分吸取精神營養。然后,需要對校內網上活動進行豐富,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猜題。結合當代學生多表現為張揚、積極樂觀的特點,可采用有獎參與制的方式,鼓勵其對社會熱點話題發表自身見解,在參與中達到德育教學的目的。
3.3實現對德育教育的無形滲透
首先,老師需要發揮榜樣的作用,多多關注社會上的熱點話題,在日常教學中發表自身看法,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學生。在學習期間,學生大多數時間都與老師在進行接觸,因此老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存在很大的影響。此外,老師需對學生日常所關注的話題加以了解,與學生存在共同語言,在進行交流中以自身正確且全面的觀點對學生進行引導,以免學生走向思維的誤區。然后,需要將網絡教育與常規教育進行有機整合。當前,網絡世界信息來源廣泛,部分學生對社會尚缺乏認識,無法對網絡信息的真偽進行有效判斷。在網絡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側重對學生判斷能力進行培養。在網絡教學的同時,加強對傳統文學的學習,為其提供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圍,免受不良信息的干擾。
4總結
面對社會對綜合性實用人才的需求不斷提升,網絡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必要性更強。結合當代實際情況,語文教學更需要以網絡為主要平臺,通過多種渠道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幫助其在信息時代樹立正確的思想品德以及積極向上的人生價值觀。語文教學需要不斷對常規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增加學生對語文教學的興趣,以及體會德育教學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李昌菊.高職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途徑和方法[J].中國成人教育,2008(11):167-168.
[2]黃瑛.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方法和途徑[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4(12):26-26.
[3]劉素青.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小作家選刊,2016(11):9-10.
[4]王萍.淺談在特殊教育學校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1):14-14.
[5]鄭艷.一言一行總關情——素質教育之中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芻議[D].東北師范大學,2005.
注:本文為蘇州市職業教育學會課題“德育在中職文化課教學中的滲透與實踐”課題研究階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