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磊
本文主要從“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的頂層設計、人才培養、教學模式以及管理保障四個層次,對于軍校如何貫徹落實和推進習主席在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提出的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指示精神,進行了系統的探索與剖析。
軍校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
當代中國面臨的各種安全問題,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文化,其影響和危害都已經超出了本身所在領域的界限。在軍隊院校中加強“總體國家安全觀”理論教育,對于培育學員的系統思維和總體國家安全意識,提高其跨學科、跨領域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明確培養目標、做好頂層設計,構建科學的“總體國家安全觀”理論體系
一是明確培養目標。軍隊院校“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的總目標是為軍隊培養具有戰略安全視野、能夠運用現代工具手段跨學科分析和有效解決國家和軍隊面臨的諸多重大的現實安全問題的創新型軍事人才。在此基礎上,軍隊院校應該根據各自學校的發展定位,對院校“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的具體目標進行進一步的細化,以增強培養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確立培養對象應該具備的能力素質體系。根據“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的培養目標,培養對象應該具備以下基本能力和素質:①過硬的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②寬廣的基礎理論知識;③精深的專業知識;④良好的溝通和協作能力;⑤出色的團隊領導能力。
三是構建科學的“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理論體系。①根據軍隊院校的不同優長和特點,科學規劃“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的培養重點;②梳理現有學科體系,找好“總體國家安全觀”課程教學的切入點;③加快“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理論教材的編著,發展和完善具有軍隊特色的“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理論體系。
二、統合軍地資源、加強人才培養,努力筑牢“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的人才基礎
一是統合軍地安全領域的人力資源。“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1]軍校“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成功的關鍵在于擁有一大批具有深厚“總體國家安全觀”理論功底的大師級的教學人才隊伍。在涉及國家總體安全的11個重要安全領域——“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2]的研究方面,軍隊和地方各有所長。加強軍地人力資源整合,有助于筑牢軍隊院校“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的人才基礎。
二是統合軍地安全信息資源。豐富的安全信息資源是保證“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有力推進的基本條件。①通過構建軍隊內部安全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實現軍隊安全信息資源合理高度共享與利用;②通過構建軍地之間的安全信息資源共享機制,有效利用地方在安全領域的相關研究和建設成果;③建立軍地之間關于安全信息資源建設的統籌協調機制,提高軍地之間安全信息資源建設和利用的效益。
三是提高軍隊院校教員隊伍的“總體國家安全觀”理論素養。這是筑牢軍隊院校“總體國家安全觀”人才基礎的主要舉措。①以課題研究為牽引,加強自我學習和研究;②開展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與合作;③強化實踐應用,促進廣大教員“總體國家安全觀”理論與實踐的融合。
三、突破思維定式、創新方式方法,形成最優的“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模式
一是要注重“因材施教”。①“因人施教”,即根據教學對象的個性特征采取有針對性地教學方式方法,從而保證“總體國家安全觀”教學效果的最優化;②“因層次施教”,即根據教學對象的年級層次和專業特點采取有針對性地教學方式方法;③“因課程內容施教”,即必須根據“總體國家安全觀”教學課程的不同,采取適合的教學方式方法。
二是要強化“研討教學”。創新型軍事人才的培養目標要求我們在進行“總體國家安全觀”理論教學的時候,必須打破傳統應試教育模式下師生間被動的你教我學模式,通過廣泛深入地開展“研討教學”,使教學對象全程參與到問題的發現、提出、分析和對策解決全過程中來,真正培養學員發現、分析、研究和解決國家和軍隊重大安全問題的實踐能力。
三是要加強“跨學科融合教學”。當今社會,“大批的問題可越過學科的邊界互相串聯起來,而各學科的眾多方法又可相互參證以提高解決問題的效力”[3]。因此,軍校在進行“總體國家安全觀”理論教學的時候,必須突破傳統的單一學科教學思維定式,樹立“跨學科融合教學”觀念,即在進行“總體國家安全觀”理論教學時,對于同一個安全問題,必須綜合軍隊院校中的不同學科優勢,有效運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數理、信息等不同學科的方法論,對問題加以全方位分析和研究,從而更加有效地探尋其解決之道。
四、注重科學管理、強化服務保障,釋放最強的“總體國家安全觀”培育效能
一是加強“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工作的組織領導。①深入動員、統一思想。通過深入動員,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職責。②明確任務、合理分工。根據院校開展“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的目標與要求,合理制定“總體國家安全觀”教學工作規劃,明確具體任務。③加強檢查、做好指導。其內容包括教員備課授課情況以及教學場所和設施的檢查和維修情況。
二是深化“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效能的評估、反饋與應用。①深化教育效能的評估。通過評估,及時發現在“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的各環節中存在的不足。②做好評估結果的反饋。在評估結束之后,也好及時將結果反饋給相關的單位和個人,以便于改進缺點、彌補不足。③強化評估結果的應用。既要表彰先進,推廣先進經驗,同時又要懲戒落后,查找不足,及時加以修改、完善和提高。
三是完善“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的服務保障。①人才保障。只有將本單位的精干力量投入進來,教學質量才有保障;②制度保障。只有相關法規制度完善了,“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工作的開展才能有章可循、有規可守。③物質和經費保障。完善的軟硬件設施和充足的經費支持,是“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的物質基礎。
參考文獻:
[1]黃延復.梅貽琦教育思想研究[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4.85.
[2]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解放軍報,2014-4-16(1).
[3]李幼蒸.結構與意義——人文科學跨學科認識論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