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君
怎樣學好數學是牧區每位孩子面臨的困難,由于受語言表達方式影響,剛走進校園的孩子還在沉浸在民族語歡樂中,就不得不受漢語、英語的于洋影響,尤其是在數學中,接觸到的公式、定理等問題隨之困擾,所以數學成績都普遍不高,出類拔萃的更是少之又少,下面結合實際談談個人幾點看法:
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某門學科產生興趣之后,自然就學得好。數學課給學生的感覺總是枯糙無味的,而通過信息技術和網絡教育資源集圖像、文字、聲音、顏色為一體,以其新穎性、趣味性、藝術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通過多媒體的音、像等畫面,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入境動情,在輕松愉快的氣氛和美的感受中學習知識,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可見,通過信息技術的學科整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良師益友,是教師教學的好幫手。
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中一項重要任務。
思維具有很廣泛的內容。根據心理學的研究,有各種各樣的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培養什么樣的思維能力呢?《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一條規定是很正確的。下面試從兩方面進行一些分析。首先從數學的特點看。數學本身是由許多判斷組成的確定的體系,這些判斷是用數學術語和邏輯術語以及相應的符號所表示的數學語句來表達的。并且借助邏輯推理由一些判斷形成一些新的判斷。而這些判斷的總和就組成了數學這門科學。小學數學雖然內容簡單,沒有嚴格的推理論證,但卻離不開判斷推理,這就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再從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來看。他們正處在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這里所說的抽象邏輯思維,主要是指形式邏輯思維。因此可以說,在小學特別是中、高年級,正是發展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有利時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把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作為一項數學教學目的,既符合數學的學科特點,又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在教學中如何怎樣才能很好培養學生思維運用能力呢?
1、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要貫穿在每一節課的各個環節中。不論是開始的復習,教學新知識,組織學生練習,都要注意結合具體的內容有意識地進行培養。
2、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要貫穿在小學階段各個年級的數學教學中。要明確各年級都擔負著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從一年級一開始就要注意有意識地加以培養。
3、培養思維能力要貫穿在各部分內容的教學中。這就是說,在教學數學概念、計算法則、解答應用題或操作技能(如測量、畫圖等)時,都要注意培養思維能力。任何一個數學概念,都是對客觀事物的數量關系或空間形式進行抽象、概括的結果。因此教學每一個概念時,要注意通過多種實物或事例引導學生分析、比較、找出它們的共同點,揭示其本質特征,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形成正確的概念。
4、設計好練習題對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學習計算方法、掌握解題方法一樣,也必須通過練習。而且思維與解題過程是密切聯系著的。培養思維能力的最有效辦法是通過解題的練習來實現。因此設計好練習題就成為能否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一環。
三、利用網絡資源,讓數學生活化。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又為生活服務”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在教學中恰當的選擇貼近現實的生活材料,不僅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所學的內容與自己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能夠大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而合理應用遠程資源,就是架起課堂與生活的橋梁,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例如: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時,應用了網絡教育資源的一組信息引出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再通過交流收集的信息,學生感到學習數學就是學習身邊的事,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緊接著讓學生自主探究,將生活知識概括成數學問題,這樣的教學過程就成了學生認識、學習的過程,比單純看書、聽講更有利于知識的內化。
四、利用網絡教育資源,開闊教師視野
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學校要求每位老師要與網絡教育資源有機結合起來。現在自治區在組織各項網絡培訓活動,如知名專家的上課、專題講座、評課,拓寬了教師們的知識面,然后應用到教學中。每位教師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可以直接在線觀看,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在家觀看,也可在學校網上觀看,這樣的活動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節約了很多教師的集中學習時間,也大大彌補了因學校外出學習經費與時間不足而造成的多數教師無法接觸到最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手段的缺陷。由于不斷的學習,學校要開展常規教學檢查活動,教師們都習慣到互聯網上找一些適合自己的課件或素材進行加工整合,然后運用到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