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淑娟
學習鋼琴彈奏的歷程是艱辛的,如果離開經常不斷的練習,演奏者的手指機能、指觸感覺、技術水準將會立刻退化。但是同樣坐在琴凳上,練琴方法的不同,將導致效率和效果的大相徑庭。因此,一種練琴良好習慣的養成是在實踐中堅持正確的方法,不斷充實完善而形成的。良好的練琴習慣是保證鋼琴學習的質量與進度的基礎。下面從四個方面來論述如何科學合理的練習鋼琴。
一、研究樂常
樂譜是作曲家把創作的音樂傳達出來的媒體。當要學習、再現這些音樂時,首先必須仔細地研究樂譜,才能盡快地領悟和準確地表現其內容。
1、瀏覽樂譜,看清所有符號并理解其含義
研究樂譜的第一步是仔細讀譜,看清譜號、調號、拍號、音符及各種表情術語和演奏記號。尤其是后者,在開始的學習中容易被忽視,從而導致對樂曲的速度、情緒以及彈奏方法的處理不當甚至完全錯誤,后期修改時耗費很大的精力。研究樂譜一定要理解各種術語、記號的含義。如貝多芬的第八鋼琴奏鳴曲《悲槍》0P.13第一樂章引子上標有Grave,從這段音樂中我們感受到了莊嚴悲傷的情緒,呈示部、展開部及尾聲均標有Allegromoltoeconbri,這段快速的音樂有一種激動不安的情緒以及不滿于現狀與命運搏斗的精神。
2、分析曲式結構和調性、和聲,了解技術課題和訓練目的
如果對樂曲的正確曲式一點判斷都沒有,只是從頭到尾不停地反復練習,只集中關心各部分的技巧,就無法把握全曲,很容易彈得毫無生氣,背譜也思維混亂。了解了作品的曲式結構、調性、和聲,便于將較長的樂曲分段練習,或進行比較記憶,邏輯記憶。例如,知道樂曲位奏鳴曲式或有再現的三部曲式后,就可知道其呈示與再現二部分大體相同,從調性、和聲、織體等方面略作比較,即可找出其異同,練習時則可事半功倍;明確了樂曲的技術難點和訓練目的,可有的放矢地選擇輔助練習或針對目標強化訓練,使練習更有效。
3、查閱有關文字資料,了解作家的創作風格及作品的時代背景、思想內容了解各個時期的音樂風格以及作曲家本人的獨特風格,對于把握整個樂曲,選擇正確的彈奏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例如貝多芬和德彪西二人的作品,代表了兩個不同的時期和兩種不同的音樂風格。以兩人同以“月光”為名的鋼琴作品為例,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作于1801年,處于古典主義向浪漫主義音樂的過渡時期,三個樂章貫穿演奏,強烈的感情變化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戲劇性。第一樂章幻想風的柔和音響,又有來自心靈深處的悲傷、沉思。羅曼?羅蘭稱“這是藝術和心靈的奇跡,感情在這兒是一位強大的建筑師”,而德彪西是印象派作曲家,其作品多通過音響的色彩描繪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映像,《月光》彈奏時要求非常敏銳的色彩感覺,要充分控制與調節指尖與雙腳,靠觸鍵的改變與踏板的適當使用尋求一種朦朧的音色,進入德彪西那令人恍飽,洋滋詩情的世界。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理解其思想內容也可以在學習后期,進行演奏深加工時更具體地時間,這將有利于正確地診釋作品。
4、視聽有關音像資料,獲得感性認識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電教手段在教學中有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有條件的學生可在學習前聆聽作品的音響,觀摩名家的演奏,對作品取得整體的感性認識,諸如樂曲的情緒、風格、速度、力度及音樂形象等。研究了樂譜,對樂曲就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可在感性與理性相結合的基礎上,更快更好地練習,更完美地表現,所以永遠要把技術的練習與研究演奏的工作聯系在一起。困難常常不是在音符上,而是在樂譜上。
二、慢練
慢練是克服一切技術障礙之本。通過慢練,應當使演奏者在一接觸樂曲就走上一條正確演奏的軌道。慢練猶如“放大鏡”,把樂曲中的一切細節都擴大了,使演奏者能謹慎地注意到音樂的每一個細胞。在慢練中,要隨時注意解決以下基本問題:
1、確定指法
最好在視譜階段即記下正確的指法。有些段落式經過句需要考慮幾種指法可能性,再參考不同版本中編者所往明的指法,最后確定自己擬采用的方案。千萬不要任意更改指法。只有在困難片段無法克服的情況下,才研究通過改變指法使之“由難變易”的可能性。一般情況下,一定要在視譜階段即按最佳指法彈琴,并且通過慢練將它固定下來。
2、確定分句
分句是音樂的語氣、語調和呼吸。分句的正確與否,表現出演奏者音樂素養的高低。從視譜階段開始,慢練的一個基礎要求和目的即是正確地劃分樂句。這是一個說來容易實際十分復雜與困難的問題。在不少情況下,演奏者一開始不曾正確地劃分樂句,若養成習慣會影響整個演奏的質量。
3、確定基本的動作走向
慢練相當于做慢動作、看慢鏡頭。整個演奏動作都被夸張地放大了。慢練能夠促進演奏動作的連貫,使演奏者清楚地明了動作的走向,如向上,還是向下,左右之間弧線有多大,等等。還要通過慢練,加強全身動作的配合與一致,如同進行深呼吸一般,使音樂的氣息變得更為延綿漫長。
4、確定困難片段的彈奏方法
對于困難片段,當然不可能僅僅通過慢練達到演奏要求。然而,慢練在一開始卻十分重要。要有足夠的耐心把一首飛快的肖邦高難度練習曲當作夜曲中緩慢的經過句來演奏。
三、分部練習
分手練習的好處是能夠對旋律、樂句、聲部、伴奏的認識更清楚,更加明確彈奏時各自的任務,以避免在雙手合奏時只顧了左右手之間的配合而忽略了樂句的完整和旋律的進行。通過分手練習可以加強兩手的相對獨立性,特別是一般人都比較薄弱的左手,能夠在不依賴右手的情況下進行練習,使左右手能力不均衡的狀況得到較大改善。
分句、分段練習的方法使學生能進一步弄清樂曲的結構,且比從頭至尾的練習感到輕松自如,是一種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因為很多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的樂曲或奏鳴曲的呈示部和再現部,都有一些重復的樂句和樂段,集中力量把一個樂段彈熟,下面同樣的段落就能順利和樂曲的要求讓他們作分聲部練習,要求他們在熟練掌握每個聲部以后,再進行聲部交叉練習。總之,用分聲部的方法練習復調作品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培養敏銳的聽覺
鋼琴演奏是通過聽覺來槍驗和調整的,敏銳的聽覺是保證練琴質量的關鍵。音樂是聽覺藝術,著名鋼琴家涅高茲曾說過:“聽覺越是遲鈍,所演奏的聲音和表現的內容也越是呆板”。樂譜上所標識的各種力度層次都不是絕對的。無論是觸鍵的方法和控制的分寸都要服從你彈奏的樂曲的內容。同樣是抒情樂曲,同樣力度標記都是P,可以表現恬靜、親切的安睡氣氛,也可以表達黎明清晰的空氣和太陽剛剛升起的景象。在表達雄偉壯麗、氣勢磅礴等不同性質的樂曲中,力度記號都是f,它們之間的區別也很大,所有這些樂曲中的不同音響、不同音色,都需要我們有敏銳的聽覺。因此,在彈奏中我們必須用心地傾聽彈出的聲音,掌握好力度的分寸,控制好我們的手指。
涅高茲還曾強調:“聲音的掌握是鋼琴家應該解決的技術問題中最首要的一個,因為聲音就是音樂的素材本身,使聲音悅耳動聽,就能把音樂大大地提高。”要想彈出好聽的聲音,彈出各種不同的聲音,就必須用耳朵細致地去辨別。耳朵是自己的老師,耳朵加腦子等于一個樂隊的指揮,能檢驗我們彈出的音符是否正確,節奏、強弱變化、音色、踏板等是否恰當。
總之,學無止境,鋼琴的學習是一個辛苦而又漫長的過程。只有掌握了科學的練琴方法,帶著明確的目的,合理安排練琴時間和計劃,才能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