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如
摘要:由于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農村小學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成了學困生,其主要表現是厭學。要想轉變這部分學生的厭學情緒,必須各個部門通力合作,特別是作為教育主陣地的學校,更要高度重視、采取切實措施抓好這個方面的工作,努力轉變學生的厭學情緒,使學生愛學、樂學、好學,健康成長。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厭學情緒;原因及對策
一、如何看待“學困生”
學生群體從來都不可能在同一個水平線上。總有一些孩子接受得快一些,一些學生處于中等水平,還有一些學習吃力的所謂“學困生”。作為教師的職責,應該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課程改革已經推進12年了,課改的一個基本理念就是讓所有的學生都受到良好的數學教育。如果現在連“學困生”的問題都還得不到應有的關注,那是與當初課改的基本理念相悖的。
目前使一些老師們感到心里不平衡的是,對教師工作的現實評價標準與課改的基本理念不太一致。有些地區更多以中考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教師的唯一標準,這就就喪失了公平性。對生源較差的學校,存在學生參差不齊嚴重兩級分化的教學班來說,教師可能花費很大力氣,卻無法與那些“重點”校、“重點”班相比。所以我以為應該有正確的評價標準,評價一個教師的工作應該看學生的原有基礎,看學生所取得的進步,也就是教師的教學“加工”能力。一位教師能幫助他面對的“學困生”擺脫困境、取得進步,他的貢獻更應該得到有關方面的肯定。
拋開評價標準,我以為重要的還有我們教師自身的心態。面對“學困生”,作為教師的我們更應該考慮的是這些孩子的未來發展,而不是他們給自己當前的教學帶來的“麻煩”。當今世界,“數學是打開機會大門的鑰匙”,這是因為今天越來越多的職業需要從業人員有較高的數學素養。我們能讓今天的“學困生”擺脫困境,就是為他們的明天提供更多選擇職業的機會,也可能還會影響他們的一生發展。這在當前我國急需轉變經濟增長模式的現實情況下尤其顯得重要。如果我們這樣去思考問題,就會更積極、更主動、更有創造性地改進當前的教學。多年以后,當學生步入社會,他們會從心底里感謝當初對他們從不放棄、不遺余力地幫助過他們的老師。
二、一次不經意的調位引發的思考
張海磊是我班上的一名學困生,屬于“留守兒童”,性格內向,成績差得一塌糊涂。作業經常交不上來,上課從不主動舉手發言,就是老師有意點到他,他要么站在那兒不吭聲,要么支支吾吾,聲音小的像個蚊子似的。上語文課是這樣,上別的課也是這樣。久而久之,老師們都對他失去信心,做為班主任的我,也對他無語,只好讓他坐在教室的角落里。眼不見,心不煩。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我讓他與坐在第二排中間位置的學生,調換了一下位置。兩天后的一個上午,我正在辦公室里批改作業,忽然手機響了。我拿起來一看,一個陌生號碼。“喂,你好!”我禮貌性的接了電話。“老師,你好,我是張海磊的爸爸,打擾你了。因為我心里很激動,昨天晚上孩子給我打電話了,電話里他也很高興。他說自從他上學以來從沒有坐過中間,每年都是墻角。前天你讓他坐到了中間,他非常高興,說你對他特別好,并向我保證,一定要好好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報答老師的鼓勵與信任。”“老師,我知道孩子成績差,老師們都不喜歡他,因此,他也就破罐子破摔,我們做為他的父母,都對他失去了信心,不抱希望。沒想到你沒有放棄他,做為家長我很慚愧。孩子給我打電話時,特別激動,這么多年我從沒有見到過他這樣。謝謝了老師,謝謝你了!”
通完話,我的心里也久久不能平靜。憑心而論,當初之所以讓張海磊坐中間的位置,完全是為了懲治一下原來坐在那兒的學生,他坐那里之后,我心里還很不舒服呢!心想:“這么好的位置,讓他坐,有點兒可惜了!”但,想想這只是暫時的,也就沒怎么放在心上。沒想到的是:“自己的一個不經意的舉動,竟對一個學生、一個家長有這么大的觸動。”一次無心的插柳,竟會讓一個孩子產生了自信,有了努力的欲望,讓一個原本失去信心的家長重燃希望之火。
一個小小的座位,竟然能產生這么大的動力。今后,在工作中,我將會投如更多的精力,來關注學困生。
三、如何去關注這些學困生
(一)教師要備課,要備學生,更要備“學困生”。
教師備課要對學生的個別差異細心觀察,并充分估計。采用“分層教學”、“分類施教”,使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夠發展思維,能力中等的學生產生興趣,能力較差的學生掌握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相應的提高。而且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到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后,學生抑或是“學困生”能不能接受你的教學方法,要真正做到的備學生,貼近學生的知識體系,從而引導學生融入課堂,使“學困生”喜歡上數學,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教學應該更多的關注每個“學困生”的情感,乃至每個學生的情感。
本節課的情景創設目的是為了激起全班學生的情感共鳴,更是為了鍛煉學生的反映能力。在課堂上要多表揚學生,尤其要多多表揚“學困生”,這樣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思考發現題目特征,充分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通過課堂上一起算、一起讀,培養了學生朗讀的能力和反映的速度。課后對個別“學困生”的獨立訓練,不但可以讓“學困生”得到獨立的鍛煉,也要他們或者其家長引起足夠的重視。
(三)教學中應該考慮對“學困生”的更多鼓勵。
在回答對算式的時候,“學困生”受到教師的表揚后的那種驚喜使我久久不能忘懷,使什么讓他們眼中一直閃悅那種激動的神情呢?久而久之,讓我發現這不是別的,正是教師一句表揚的話。為什么我們不是給“學困生”更多的表揚、更多的鼓勵、更多的陽光呢?這樣不僅讓他們可以經受鼓舞,還能正常的沐浴燦爛的陽光,擁有健全的人格。我們還要時時關注“學困生”的情感,沒有情感的教育是沒有生命的教育。課堂上當老師用真情走進“學困生”的情感世界,用心靈去感受心靈,用情感去贏得情感時,“學困生”就會以十二分的熱情回報你。
(四)對“學困生”要滿懷期待之心。
期待是一種激勵的方式,這種激勵可以激發“學困生”積極而熱烈的情緒,激勵他們在數學學習中不斷取得進步,在課堂里,教師要用期待的眼神望著他們,并期待他們舉手,給“學困生”參與課堂的機會。
這次的教學讓我作為一位新教師受益匪淺。希望在以后注意“學困生”的情感的問題上,我們數學老師都能繼續不斷的努力和探索,讓關注“學困生”的情感真正落實到課堂中來。
參考文獻:
[1]沈莉萍.讓后進生在關注中得到和諧發展[J].小學時代(教師版).2009(03)
[2]肖星.關于學習困難的研究新進展[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S1)
[3]付強,蔡小蓉,夏忠玉,唐學蓉,姚丹,楊蕾,黃忠云.“大家認同這個觀點嗎?”[J].教育科學論壇.2007(09)
[4]徐亞群,雷逢春,王可控.“學困生”,我們怎么關注?[J].教育科學論壇.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