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發布《全國苜蓿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
【本刊訊】(記者 王玉庭)2017年1月18日,農業部發布《全國苜蓿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以下簡稱“規劃”),這是國家首次針對苜蓿產業出臺的專門規劃。規劃提出優質苜蓿(二級及以上標準的苜蓿)供給立足“國內為主、適當進口”,到2020年,建設優質苜蓿種植基地600 萬畝,增加優質苜蓿產量180萬噸,優質苜蓿自給率達到80%,開通草產品綠色運輸通道等目標。“十三五”《全國奶業發展規劃》和《全國苜蓿產業發展規劃》“前后腳”出臺,核心目標是種好草、養好牛、產好奶,推動草業發展和奶業振興。
我國苜蓿產業基礎差、起步晚,苜蓿產業還面臨3個問題,一是產不足需,2015年僅奶牛用優質苜蓿的缺口就達到130 多萬噸;二是質量水平不高,苜蓿的粗蛋白含量較低、相對飼喂價值不高、產品質量不穩定;三是產業化程度較低,苜蓿生產企業大多數生產規模小,機械化裝備水平低,管理水平不高。
此次規劃提出三大目標:一是產量目標,到2020年,國產苜蓿補上180 萬噸缺口,優質苜蓿總產量達到540 萬噸,自給率達到80%左右。二是質量目標,苜蓿干草單產達到600 千克/畝;二級及以上標準的苜蓿干草比例達到55%以上。三是建設任務目標,新增或改造提升苜蓿種子田面積10 萬畝,苜蓿種子單產達到30 千克/畝;發展壯大100 家萬噸級苜蓿草業龍頭企業,建設500 個高產優質苜蓿生產基地+奶牛(或其它草食動物)的種養結合示范場,建設238 個優質苜蓿重點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