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惠萍,文惠娟
(定西市安定區婦幼保健站,甘肅 定西 743000)
31例孕產婦死亡原因分析
景惠萍,文惠娟*
(定西市安定區婦幼保健站,甘肅 定西 743000)
目的 通過對31例孕產婦死亡原因的分析,提出孕產婦死亡的可行性干預措施。方法 將定西市安定區2000年至2015年31例死亡孕產婦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2000年至2015年平均孕產婦死亡率為49.06/10萬,孕產婦死亡原因順位:產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結論 加強孕產婦系統保健管理,提高其個人和家庭的保健意識;加強孕產婦高危篩查管理,建立妊娠風險預警評估機制;加強各級醫療保健人員業務技能尤其是產科急救技能,提高產科服務質量;加強院內管理,建立多科合作制度,充分發揮產科急救中心的急救職能,暢通急救綠色通道,以期有效降低孕產婦死亡率。關鍵詞:孕產婦;死亡原因;干預措施
孕產婦死亡率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婦幼保健服務水平和產科質量的重要指標,孕產婦保健的好壞又直接關系到母嬰安全。研究并分析孕產婦死亡原因,提出可行性干預措施,有效降低孕產婦死亡率,是婦幼保健人員的重要任務[1]。本文將定西市安定區2000年至2015年31例死亡孕產婦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死亡原因,評價孕產婦保健狀況,為提出有效干預措施、做好孕產婦保健工作提供科學依據,現介紹如下。
1.1 資料來源
2000年至2015年定西市安定區孕產婦死亡監測年報表、孕產婦死亡報告卡、孕產婦死亡調查報告、個案病歷及專家評審資料。
1.2 方法
通過區、鄉、村三級婦幼保健網收集孕產婦死亡報告卡、個案病歷及相關報表、醫院調查和入戶調查表。經區級專家評審后,分析導致死亡的原因,提出可行性干預措施。并對無法確定死因的疑難個案寫出初步意見及可能的死因推斷,上報市級專家再度評審分析。
1.3 評審標準
十二格表評審方法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對孕產婦死亡個案進行評審的方法,從3個環節(個人、家庭及居民團體,醫療保健系統,社會其他相關部門)、4個方面(知識技能、態度、資源、管理系統)及3個延誤(就診延誤、交通延誤、醫療處理延誤)進行全面評審。
2.1 孕產婦死亡率
2000年至2015年定西市安定區活產總數63 187例,孕產婦死亡31例,平均孕產婦死亡率為49.06/10萬,見表1。

表1 2000—2015年孕產婦死亡情況
2.2 文化程度及經濟狀況
31例死亡孕產婦中,大專、本科學歷3例(9.68%),初中、高中10例(32.26%),小學13例(41.94%),文盲5例(16.13%)。家庭年人均收入在1 000元以下的6例(19.35%),1 001~2 000元的10例(32.26%),2 001~4 000元的8例(25.81%),4 001~8 000元的5例(16.13%),8 000元以上的2例(6.45%)。
2.3 職業及居住地區
31例死亡孕產婦中,農民28例(90.32%),其中農村山區19例,農村平原地區9例;城鎮3例,其中城鎮無業居民2例,職工1例。
2.4 產前保健情況
31例死亡孕產婦中,未接受產檢的5例(16.13%),產檢1~4次的16例(51.61%),產檢達5次及以上的10例(32.26%),其中最多的為15次。
2.5 死亡時間
31例死亡孕產婦中,未分娩死亡的5例(16.13%),其中產前出血1例,重度子癇1例,先天性心臟病1例,死胎2例;產時死亡的6例(19.35%),均為羊水栓塞;產后死亡的20例(64.52%),其中產后出血7例,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4例,產褥感染3例,妊娠合并心臟病1例,妊娠合并腦病1例,妊娠合并肝病1例,妊娠合并肺病1例,妊娠合并血液病1例,妊娠合并重度貧血1例。死亡孕周<28周的5例,28~36周的4例,37~ 42周的19例,>42周的3例。
2.6 分娩及死亡地點
31例死亡孕產婦中,6例在家分娩,其中5例死于家中,1例死于轉送途中;5例在鄉級醫院分娩,其中3例死于轉送途中,2例產后轉上級醫院死亡;13例在區級醫院分娩,其中11例死于區級醫院,2例產后轉省級醫院死亡;6例在市級醫院分娩,其中5例死于市級醫院,1例死于轉送途中;1例在省級醫院分娩,死于省級醫院。
2.7 孕產婦死亡原因構成和順位(見表2)

表2 31例孕產婦死亡原因構成和順位
31例死亡孕產婦死亡原因順位:產科出血8例(25.81%),羊水栓塞6例(19.35%),妊娠高血壓綜合征5例(16.13%)。直接產科原因死亡24例(77.42%),間接產科原因死亡7例(22.58%)。
2.8 評審結果
31例死亡孕產婦中,可避免死亡20例,占64.52%;不可避免死亡11例,占35.48%。可避免死亡的主要因素分析,醫療保健機構和個人、家庭醫療知識、技能及就醫態度是影響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因素,醫務人員識別和處理產科急危重癥的能力也是影響孕產婦死亡的重要因素。
3.1 孕產婦死亡率
定西市安定區2000年至2015年平均孕產婦死亡率為49.06/10萬,高于同期全省和全市孕產婦死亡率(15.07/10萬和6.37/10萬)。經專家評審結果顯示,可避免死亡20例,占64.52%。這說明,通過認真分析死亡原因,制訂有效的干預措施,對降低孕產婦死亡率有積極作用。
3.2 孕產婦死亡原因順位
31例孕產婦死亡原因前3位分別為產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產科出血是孕產婦死亡的首位原因,其次為羊水栓塞。提示加強孕產婦系統保健管理和高危妊娠篩查管理、積極防治產科出血和羊水栓塞是降低該區孕產婦死亡率的主要方向。
3.3 孕產婦死亡原因
(1)產科出血為孕產婦死亡的第一原因。提示產科出血將是我們今后醫療保健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分析產生該結果的主要原因一是農村孕產婦個人、家庭缺乏醫療相關知識、技能,缺乏自我保健意識,選擇在家中分娩,接生人員不具備基本的醫療處理能力和技術要求,導致孕產婦產后出血死亡;二是區、鄉級產科人員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欠缺,不能及時正確處理產科出血及妊娠合并內科疾病,造成診斷不明確、治療不規范、搶救措施不到位、轉診延誤等,從而發生了可避免的孕產婦死亡;三是醫療設備陳舊和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急危重癥孕產婦的搶救。
(2)羊水栓塞是產科嚴重并發癥,是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組資料羊水栓塞在孕產婦死因中排在第二位。本組6例羊水栓塞孕產婦均在市區級醫院分娩,經分析存在如下問題:一是產程中宮縮過強未引起產科人員重視和及時處理,特別是對經產婦放松了對產程的監測及觀察;二是產科人員未能早期識別羊水栓塞的臨床表現,以致誤診、誤治及搶救措施不到位。由此可見,醫護人員識別和及時處理產科并發癥的能力是影響孕產婦死亡的重要因素,也是醫護人員當前面臨的挑戰和考驗。
(3)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嚴重時可危及孕產婦和胎兒生命。本組5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孕產婦中,3例未進行規范產前檢查,病情嚴重時就診,2例在產前檢查過程中診斷為中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但由于家庭經濟困難不愿住院治療,直到發生子癇急診入院。由此可見,定期規范產前檢查,并進行妊娠風險評估,加強高危篩查和管理,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妊娠并發癥,才能有效控制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發生和發展。
3.4 孕產婦系統管理不到位
31例死亡孕產婦中,未接受產前檢查者5例(16.13%),產檢1~4次者16例(51.61%)。孕產婦中,有一部分在孕期患有各種內外科疾病,屬高危妊娠,但只有少部分接受過規范的產前保健或治療,這說明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孕產婦健康管理不到位或質量不高。分析存在的問題有:一是基層業務人員“三基”知識缺乏,技術水平低,孕產婦系統保健管理存在“倒管”現象;二是近年來孕產婦的產檢地點、分娩地點由個體診所和鄉鎮衛生院上移至區、市級醫院,所以早孕建卡后,鄉級保健人員的產前隨訪工作處于失訪狀態;三是市區級臨床醫生與婦幼保健工作脫節,由于工作繁忙,未能及時填寫《孕產婦保健手冊》,使產前保健信息未及時共享,高危孕產婦得不到規范管理。
3.5 個人、家庭醫療相關知識、技能缺乏
31例死亡孕產婦中,文盲和小學學歷18例,占58.06%。孕產婦及其家屬文化程度低,受傳統觀念束縛,理解和接受衛生保健知識的能力較弱,導致孕產期保健知識缺乏,自我保健意識和尋求醫療保健救助的能力低下。我區農村孕產婦及其家庭成員對產前檢查認識不足,不主動接受產前檢查和住院分娩,致使高危因素得不到及時、恰當處理,往往延誤了救治時機。
4.1 擴大社會人群對婦女健康的認知,提高廣大群眾自我保健意識
進一步加大健康教育宣傳力度,普及基本衛生保健知識,提高居民個人、家庭的醫療相關知識、技能與保健意識。特別應針對目標人群開辦孕婦學校,舉辦健康知識講座,向孕婦傳播孕產期保健的重要性及衛生保健知識,提高目標人群對知識的知曉度和接受度,使孕產婦主動接受醫療保健部門提供的保健服務。并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各種信息平臺倡導全社會關注、了解、支持婦女健康服務工作。
4.2 強化產科從業人員培訓,提高產科服務質量
加強產科適宜技術培訓,提高區鄉級產科人員的技術水平,不斷規范產科管理和技術操作,有針對性地進行適宜技術培訓,強化技能訓練,提高產科醫生對急危重癥的識別及處理能力,進一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區級產科急救中心定期對急危重癥孕產婦搶救病例進行總結分析,不斷提高急救能力。
4.3 健全“三大機制”,提升孕產婦系統管理水平
一是建立高危妊娠風險預警評估機制。為有效完成“二孩政策”實施后可能出現的高齡高危產婦增加的新任務,有效應對孕產婦死亡防控難度加大的新形勢,切實加強孕產婦高危篩查管理,細化管理責任,建立風險預警評估機制,確保母嬰安全,有效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各級醫療保健機構全面推行妊娠風險評估機制,對高危孕產婦實行分級管理、分級轉診,細化高危管理流程,提高高危管理質量,有效降低孕產婦死亡率。二是建立信息互通反饋機制。爭取政府支持,加大經費投入,在區、鄉醫療保健機構安裝“孕產婦保健管理系統”,建立信息數據共享平臺,實現相關信息上下互通反饋,特別是孕產婦產前檢查、住院分娩及高危妊娠管理情況要及時按要求反饋,以便相關機構準確掌握。三是落實孕產婦死亡約談機制。對于因管理不到位、服務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可避免孕產婦死亡要約談醫療保健機構負責人,并明確責任,對相關醫務人員給予延遲晉升高一級技術職務等相應處理,切實降低孕產婦死亡率。
4.4 提高產前檢查質量,積極防治妊娠期各種疾病
做好系統保健管理,規范產前檢查,尤其是加強孕產婦高危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婦女孕產期并發癥的發生和死亡。對孕產婦進行早孕建卡,定期產檢,全面體檢,強化對高危妊娠的篩查、識別以及積極治療妊娠期合并癥及并發癥,盡早消除高危因素,確保孕產婦安全妊娠和分娩是減少孕產婦死亡的有效措施之一。
4.5 妊娠合并癥急救需要多學科聯合
產科醫生應具有綜合分析判斷能力,組成聯合診治小組,包括產科、新生兒科、麻醉科、內科、外科、影像學科、檢驗科、輸血科等,鼓勵多學科交叉橫向學習,共同切磋討論。在實施業務培訓中,應充分發揮專家隊伍作用,通過多學科聯合系統進行孕產婦死亡、疑難病例及個案評審,及時總結吸收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這對提高醫護人員的救治水平有極大的幫助[2]。
4.6 加強臨床工作者與婦幼保健工作者的橫向聯系
婦幼工作者與臨床醫生應密切配合,取長補短,各自發揮自身優勢,聯合為孕產婦從不同角度如健康教育、產科急癥等方面提供治療、護理服務,全面提高應急救治能力和水平。
[1]高偉.營口地區1997—2006年孕產婦死亡率及死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12):1646-1647.
[2]馬潤玫,杜明鈺,江汀,等.云南省孕產婦死亡情況及干預措施[J].中國婦幼保健,2005,20(15):1852-1855.
(*通訊作者:文惠娟)
R195
B
1671-1246(2016)24-01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