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蘭
(廣州市醫藥職業學校,廣東 廣州 510430)
注射劑制備精品課程建設研究與實踐
陳金蘭
(廣州市醫藥職業學校,廣東 廣州 510430)
結合廣州市中等職業學校市級精品課程注射劑制備的建設情況,介紹該精品課程在選題與規劃、研究與實踐等方面取得的階段性建設成果,為精品課程建設及后續研究提供參考。
職業教育;精品課程;注射劑制備
職業教育是國民經濟建設的穩固基礎和有力依靠,2006年教育部頒布《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大高職精品課程、國家規劃教材和教學資源的建設力度,推進教育創新,深化教學改革,共享優教資源,提高教學質量,增強綜合實力,鼓勵各級學校啟動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1]。精品課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廣州市從2011年起全面開展中職精品課程建設,到2015年5月全市共立項四批次152門建設課程,其中有34門課程通過精品課程建設達標驗收[2]。2014年我校繼片劑制備后又新開發了注射劑制備市級精品課程,逐漸完善制藥專業核心課程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強校企合作,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現將建設成果及實踐經驗介紹如下。
注射劑制備精品課程主要成員均具有制藥及相關專業背景,教師平均年齡37歲,年齡層次結構合理,團隊以青年教師為主,勇于創新、干勁十足,老教師起“傳、幫、帶”作用;學歷層次高,教學能力強,其中碩士學位2人,學士學位6人,高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5人,發展潛力大;專業水平高,科研能力強,來自企業2人,“雙師型”教師7人,執業藥師4人。經常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學習調研,或請企業教師進課堂,培養職業能力;團隊教師先后參與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中等職業教育工學結合課程實踐研究”(FJB080582)和片劑制備市級精品課程建設,具有相當豐富的研究與實踐經驗。
對于教師隊伍的建設,我們著重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培養提高:(1)制訂教師隊伍培養方案。長遠目標是要培養出師德品格好、教學能力強、技能水平高的專業教師;中期目標是要讓教師在各項研究和實踐活動中徹底轉變教學理念,明確新型人才培養新目標,探索新方法,掌握新技能。(2)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組織職業技能鑒定獲取考評員資格,參加藥典修訂、GMP新規和執業藥師等行業培訓講座,利用暑假到制藥企業學習實踐,安排年輕教師到醫藥高校學習,轉變科研型專業教師為實踐型專業教師,全面提高職業指導能力。(3)適度引入競爭機制。每月舉行一次專業公開課比賽,激勵教師良性競爭,鼓勵教師積極參加說課比賽、信息化大賽、技能競賽等。
廣東是醫藥強省,產業調整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而流水生產線上初中級操作工的需求逐年下降,有些藥企已提前進入工業4.0時代,迫切需要對中職生培養進行全新定位。在2014—2015年間我們與行業專家共同制訂調查問卷,旨在了解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對課程進行準確定位。調查結果顯示,約有76.4%的學生認為專業能力應與制藥生產崗位要求一致。因此,加強校企合作,以就業為導向,以“工學結合”為專業建設的基本理念,以“工作過程系統化”為課程建設的原則是科學可行的。我們還通過訪談的形式,對“工學結合”課改班畢業生和企業人力資源負責人、生產主管、技術工人等進行深入調研。結合洗瓶、配液、灌封和滅菌工等職業標準分析,召開專家研討會,共同制訂制藥技術課程體系以及注射劑制備精品課程學習任務,見圖1~2。

圖1 制藥技術課程體系
制藥技術課程體系劃分為3個部分,凸顯專業知識與技能。以維生素C注射劑生產為學習主線,參考藥廠注射劑生產崗位工作,將注射劑制備課程設計為6個學習任務,每個學習任務又包括知識儲備、實訓項目和評價反思3個部分。注射劑制備課程教學內容為熟悉注射劑制備的工藝過程、分析處方、計算投料量、調節pH值和滲透壓、質量控制、使用設備完成生產。教學過程中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等,使學生善于總結和評價,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圖2 注射劑制備課程任務
注射劑制備教學難,傳統教學法往往使學生感覺“聽不懂、做不好”,因此采用任務驅動、項目教學、教學做一體化和理實評一體化等多種教學方法組合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收到了明顯的學習效果。下面以注射劑的檢驗實訓項目為例,說明利用項目教學法實施理實評一體化的教學效果。
注射劑檢驗注重培養學生對成品進行分析檢驗的能力,因此,應在已有的認知上淡化說教,加強實訓項目啟發[3]。見圖3。

圖3 注射劑的檢驗項目教學實施理實評一體化教學
注射劑制備課程的專業性和實踐性很強,若教學過程中理論多實踐少,只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因此要加強實例分析、分組討論、啟發引導、師生互動和視頻演示。多種教學方法靈活應用對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興趣有很大作用。
篩選維生素C注射劑制備為典型工作任務,學習任務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確立課程結構(見表1)和崗位工作,2012年編寫《注射劑制備》校本教材,2015年組織第一次修訂,主要根據課改班使用效果進行增補和修改錯漏,2016年進行第二次修訂。注射劑制備教材的編寫呈現了完整的工作過程,整合了《藥物制劑技術》《藥物制劑技術實訓教程》《藥劑學》《制劑設備》等教科書,由課題組和藥廠生產、質監部門共同編寫,行業專家和教育局主審。

表1 注射劑制備課程結構
制藥技術不斷推陳出新,因此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內容也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應當與時俱進[4]。全書設計了6個學習任務,每個學習任務包括8個要素:學習任務、學習目標、建議課時、內容結構、學習任務描述、學習準備、計劃與實施、評價反饋。學生每完成一個學習任務,即經歷完整的工作與學習過程,在培養專業能力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2016年經過專家研討,決定把學習任務一去掉,其余5個學習任務細分成學材和教材兩冊,學材相當于練習冊,按照學生的學習思路來編寫,便于學習使用;教材相當于課本,按照課程的教學過程來編寫,便于有效引導。
5.1 綜合性實踐
專業核心課程應該通過實踐教學了解藥品的研發、生產、檢驗、調配和使用等完整的過程,既突出學科特點,又聯系其他學科,提高綜合能力,因此探索設計多學科綜合性的實訓項目[5]。課前征詢專家意見篩選典型任務,教師集體備課討論實訓項目,學生制訂方案后師生共同對方案的科學性、經濟性、操作性和技能要點、安全注意事項等展開討論,反復修改后最終確定方案。實訓教師協助學生課前做好實訓準備,課堂引導學生獨立完成實訓項目,課后進行歸納、總結、評價,實習前組織一次培訓,考查驗證實訓效果。
5.2 多元化考核
為了考查學生的實踐技能和綜合能力,改革單一的考試測評,探索多元化考核手段,減輕學生負擔,從知識、技能和能力3個方面更全面地評價學生的水平。根據考試形式分為筆試(如閉卷、開卷),實驗考查(包括實驗方案、操作、報告等),其他還有講課、綜述論文等成果性考查[6]。每一種考核方式均有其功能與特點,但又有自身局限性,因此根據課程性質、培養目標、考查重點等進行合理選擇。如注射劑制備課程考核評價中筆試占55%;實訓考查占30%,由實驗方案、操作技能和實驗報告組成,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實驗;成果性考查占15%,通過講課、調研報告、綜述論文等形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5.3 舉辦技能競賽
學校每年均舉行全校制藥技術技能競賽,如藥學知識競賽、藥盒包裝比賽、片劑制備及膠囊劑制備競賽等,今年成功舉辦了第一屆注射劑灌封技能競賽。初賽采取筆試的形式以制劑設備和制藥技術相關內容為主,經過初篩后進行教師和學生的實操培訓。技能競賽給精品課程建設帶來很大的促進作用,注射劑制備原來只安排在第三學期,技能競賽的開展促使注射劑制備被安排在第三和第四兩個學期,如與光華制藥的GMP培訓、白云山制藥訂單培養等校企合作項目直接納入實習生培養計劃,聘請企業專家擔任技術顧問和評委;教師根據技能競賽制訂操作規程和評分標準,將灌封工要求融入課程教學,完善課程標準,與職業接軌;技能競賽還促進了實踐和考核的改革,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7]。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S].教高[2006]16號.
[2]傅榮.廣州中等職業教育精品課程建設檢視[J].教育導刊,2015(7):89-72.
[3]張志勇,梁愛華,盧楚霞,等.注射劑的制備說課設計[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3):64-65.
[4]王文潔,劉斌,羅躍娥.藥物檢測分析技術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1(4):531-533.
[5]應曉英,袁弘,杜永忠,等.藥學多學科綜合設計性實驗的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12):75-76.
[6]余露山,姚彤瑋,曾蘇.多元化考試模式在藥物分析精品課程建設中的實踐[J].藥學教育,2011,27(5):29-31.
[7]張柯萍,潘雪英,謝燕,等.職業技能大賽對藥劑學精品課程建設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2(36):375-376.
G423.07
B
1671-1246(2016)24-01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