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潘亮


公雞在法蘭西文化里被賦予警惕、取勝、驍勇善戰和精力足等含義。馬克思就把哲學比喻為“迎接黎明的高盧雄雞”,意為哲學武裝頭腦,并在前方指導人生。游走法國,在徜徉盧浮宮、瞻仰烈士紀念碑、去球場助威時都可以看到公雞的身影。
雄雞變成國家象征
很難想象一向以唯美浪漫出名的法國人,會以“公雞”自詡。其實法國人接受這只公雞也經過一番周折,羅馬帝國時代稱現在的法國領土為高盧,高盧人叫Gallus,而Gal?lus在拉丁語里的另一個意思恰巧是雄雞。當時英、德、意等鄰國喜歡嘲弄法國人為驕傲、好戰的公雞。到16世紀瓦盧瓦和波旁王朝,國王肖像畫中開始出現一只被認為代表王權的雄雞。在菲利普·奧古斯都國王執政期,雄雞的好斗被認為是勇敢、藐視敵人的象征,代表了勇敢、光明與信念,是邪惡與黑暗的敵人。之后它又被路易十四下令作為建筑裝飾加入盧浮宮、凡爾賽宮等皇家宮殿。由此高盧雄雞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正面意義。在大革命和七月王朝期間,雄雞取代了皇室標志鳶尾花。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國旗上正式出現了高盧雄雞,它的形象成為革命意識的象征。從最初被和公雞畫等號的羞辱到變成國家象征,雄雞逐漸得到了法國人承認。作家維克多·雨果在其詩集《頌詩與歌謠》中寫道:高盧雄雞喚醒世人,它的啼叫預兆了勝利的清晨。
之后,高盧雄雞的影響力勢如破竹,它被鑄上法郎硬幣,印上郵票,并成為總統府愛麗舍宮大門和法國市長聯合徽章上的標志。據不完全統計,現今遍布全法的230多個市鎮的烈士紀念碑頂都有一只雄雞雕塑。莊嚴的教堂鐘塔和普通民宅的風向標也常以雄雞作為裝飾。漫畫《高盧雄雞》在法國連出六輯,深受歡迎,嘻哈樂隊MANAU創作了一支流行歌曲《雄雞之歌》。不可否認,雞得到了法國全民認同和喜愛。它在文化中的分量也可從語言和烹飪上窺得一斑。法語中一只雞按公母及年齡區別、公雞是否閹割以及母雞蛋齡長短有6個不同的名稱。它們的烹飪法也可從最常見的烤童子雞,豐富到雷司令公雞和塞豬肉餡閹公雞等節日大菜。
公雞遭禁賽引“民憤”
雄雞在法國國內擁有極高待遇,但讓它名揚世界的還是體育。它在1909年首次被選中作為國家隊隊服標志,于1920年成為法國奧委會官方標志。在1984年歐錦賽和1998年世界杯賽上,雄雞是法國隊的吉祥物。受其驍勇精神的鼓舞,法國隊兩次都成功問鼎。除了國家足球隊,法國足球總會、橄欖球、擊劍、射箭、冰球及手球聯合會等組織都使用雄雞作為形象標識,代表了法國運動員勇敢拼搏的氣質,在全球范圍內享有很高的認可度和聲譽。2016環法自行車賽冠軍弗魯姆穿的運動衫是法國知名運動品牌“公雞”,其完整譯名為:酷愛運動的公雞。“公雞”品牌成為許多運動名將的選擇,正是法國高盧雄雞精神出口的成功案例。
當然,說到法國雄雞和體育的不解之緣,最經典的畫面莫過于球迷抱著大公雞去賽場吶喊助威。自1998年世界杯起,法國人謝夫斯基已帶著公雞“巴爾塔扎”赴全球各體育場為226次賽事加油。不僅他本人被任命為一號“官方球迷”,他的寵物公雞更成了助威法寶,是媒體和鎂光燈的焦點。重要賽事前,報紙會設計專門的《雄雞海報》鼓舞士氣(如下圖)。去年歐錦賽,歐洲足協出于安全考慮,簽發了不讓巴爾塔扎觀戰的“禁賽信”。這令謝夫斯基火冒三丈:“國際足協博物館落成儀式上,官員都說巴爾塔扎是一只傳奇公雞,他們怎可禁止國際足協的座上賓?”高盧雄雞遭禁賽的新聞經多家媒體報道,憤怒的球迷發起了“支持巴爾塔扎參賽聯名信”的簽名征集。雖然沒有改變結果,但卻向外界明示了雄雞對法國人的意義。
自負公雞不受待見
雄雞的積極性格是法國人自勵向前的重要動力,然而它的驕傲、好斗也是從羅馬時代起就遭別國貶低和嘲弄的缺點。法國家喻戶曉的笑星高盧氏生前曾自嘲道,雄雞成為法國象征的原因是,它是唯一一種“爪子踩著糞便仍能高歌”的禽類!因此,法國人在為人處事時盡力避免雄雞的這根軟肋,他們很排斥驕傲公雞型的政客。前總統薩科齊2009年面對新增80萬失業者的講話被政客批評為“自負得像只小公雞”。去年媒體描述他抨擊兩位前總理的姿態就像“斗紅眼了的公雞”,結果輸掉右翼黨內初選。
2017中國新年生肖是雞,法國人要迎來新一屆總統大選。自詡為公雞的他們已經開始展望和討論年景好壞,期待高盧雄雞能在雞年嘹亮高歌!▲
環球時報2017-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