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湘穗?肖丹?曾朝鋒
高職學生在思想上、行為上有著高度的自主性,喜歡接受新事物,對事物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具有創新精神,勇于嘗試、探索,渴望表現自己,獨當一面。但同時抗挫能力較弱,遇到挫折容易悲觀、失望甚至一蹶不振,情緒表達強烈,波動性大,又極易沖動、極端。但不可否認,部分高職學生也有因選擇高職就讀而產生的自卑與無奈,以及對專業選擇的猶豫與抵觸。如果學生在高職學習的過程中,不能調整入學的“自卑”心理與高考帶來的“挫敗感”,不能堅定自己的專業思想,將不利于學生的自身發展。
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可以使高職學生關注自身沒有被發覺的潛力,關注自身已經擁有的積極向上的力量和追求美好生活和幸福人生的愿望,從而克服自卑心理與挫敗感,改變自己的生活,把握自己的命運。
因此,在整個高職教育期間,學校應該重視對學生進行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本文擬通過分析校園活動對高職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影響,探討高職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有力途徑。
一、積極心理品質背景
積極心理學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Seligman提出。他認為心理學的作用不僅僅是治愈心理疾病,更應該使人生活得幸福并充分發展自己的潛能。因此積極心理學提出,以人的多種積極心理品質為主要研究內容。積極心理品質是個體在成長過程中所形成的較為持久的積極情緒和體驗,以及對未來的樂觀態度。積極心理品質可以激發人的潛能,使人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或開展工作,同時促使個體不斷自我完善。
Seligman于2000年提出積極的心理品質與智慧、勇氣、仁慈、正義、節制和卓越六種美德是相結合,包含好奇心、創造力、人際智力、團隊精神等24種積極人格品質。
Starkman 等人于1999年認為關注學生從他們生活當中的人與組織中獲得積極經歷。積極環境可以幫助學生更加安全地實現自我認同以及成功。在積極組織環境中關注學生積極品質,采用一些策略,能夠增強個體的積極情緒體驗,使學生形成積極的行為與品質。
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不但對于心理疾病有預防及康復的作用,并且能夠有利于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根據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積極心理品質包括積極的認知品質、情感品質、意志品質以及適度的動機系統、良好的能力和性格。孟萬金等于2009年發現我國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有六大維度20項之多,而根據我們對高職學生的調查,并結合相關行業專業的調查,發現對于醫衛類學生的積極品質的培養應重在正直與勇氣、人性與愛、自我管理與謙遜等三個維度。
二、校園活動的構建
高校校園活動主要是由學生們自己策劃、創造和組織,通過多種形式如舞蹈、歌唱、繪畫、電腦設計、體育運動、技能展示、報刊、講座、及其他科學文化活動將校園特有的歷史內涵、人文環境、專業特色融合而形成獨有的文化活動。
這種由學生以自己為主體營造的人文環境和文化氛圍,將會對學生心理品質有著較大促進作用。杜鵑于2014年發現學生的興趣和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在認知維度、人性與愛的維度、正直與勇氣維度、正義與合作維度、節制維度、超越維度六大積極品質維度上有極其顯著的影響。
目前,高職院校的活動以文體類活動為主,在內容和形式上多為強調活動的趣味性,但在組織上缺乏工作溝通和整體設計,造成大量活動在簡單層次上的重復運行。這使得學生疲于參加各類活動,對活動產生了應付甚至抵觸心理,影響了學生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的熱情,因此并不能較好地促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發展。
為了突出校園活動對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我們匯總了以往舉行的各類校園文化活動,并對活動進行了篩選。篩選的標準除了考慮活動的規模、參與度和影響力等因素,更重要的是通過參加活動能提高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進而將篩選后的校園活動分為情感促進、人際力量的培養、節制形成三大主題。其中人際力量的培養包括感受愛、愛與友善、社交智慧、團隊精神四個方面;情感促進包括真誠、勇敢堅持、熱情三個方面;節制形成包括寬容、謙虛、審慎、自制四個方面。根據積極品質的三大主題的不同方面我們制訂了相應的校園活動。
以人際力量培養為中心的校園活動,例如好閨蜜照片分享、“有愛友善,文明勸導”、愛心義賣、校園交友會、班級集體項目類競賽;以情感促進為中心的校園活動,例如“三行情書”心語活動、誠信倡議書簽名活動、“一站到底”答題大賽、十佳歌手大賽、長跑競賽、拓展活動、創業大賽、健美操大賽;以節制形成為中心的校園活動,例如“學會寬容”主題班會、寬容精神講座、謙虛主題班會、傳統文化(謙遜)進校園、“啄木鳥”糾錯行動、防電信與網絡詐騙培訓、大學生安全教育、無人看管店鋪活動等。
三、校園活動在積極心理品質培養中的作用
1.促進自我整合,培養堅強意志
高職校園文化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更有助于學生良好個性特點的形成和發展。校園活動的開展能使學生不把自身封閉在狹隘的圈子里,同時在外界的聯系與交流中,盡可能開放自己,培養自己的真誠品質。學生通過參與校園活動全面而正確地認識自己,不過分地看低也不盲目地拔高自己,真實地展露自身,促進了自我的整合。
校園活動中的體育競賽可以培養學生堅持、勇于挑戰自己的積極品質,而才藝展示等活動則激發了學生的熱情品質。
2.增強人際交往能力,發展人性關愛品質
校園活動是集體性的活動,高職學生在活動中不斷學習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交往和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并且在活動中感受到他人的關愛,同時表達自己對他人的關愛。在人際力量培養主題中,通過照片分享、交友會、公益義賣等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校園活動為學生們構建了愛的氛圍,發展人性,關愛品質。
3.提升自制能力,形成責任感與擔當精神
高職校園文化活動的特征具有自愿性的特點,可以為個性差異、學習能力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的學生提供施展才華的平臺。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專業特長、興趣愛好選擇性地參與,這無疑可以滿足學生對自我發展和自我追求的需要,通過參與活動來張揚個性、鍛煉自我,以提高學生自身的組織管理協調能力。
學生從參與活動直至活動的完成感受到自制力的重要性,增強契約精神。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在組織、參與活動的過程體會到責任與擔當,這對于其走上工作崗位無疑會產生莫大的幫助。同時通過活動加強對寬容、謙遜、審慎、自制等主題的引導,提升學生職業及生涯發展所需的積極心理品質。
四、小結
總之,校園文化活動從根本上激發了學生的熱情,滿足了內心的需求,使學生人格素質得以提高,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從而促進學生人格的獨立和完善。
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成長創造了良好的氛圍。學生在活動中去學習創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并從活動中找到成就感和自信心,形成責任感與擔當精神,激勵自身追求更高層次人格的實現。
因此,良好的校園文化活動構建對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的培育起到了促進作用,產生了健康的影響。
課題:本文為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科研規劃項目(2014-1015年度)一般課題《高職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1418Y06)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長沙衛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