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馨
摘 要:有句話叫做生活中不時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對于我來說生活中的美如同藝術作品一樣需要用心的發現與感悟。生活充滿藝術,聽-驚濤拍岸、 高山流水 、鳥兒爭鳴,這是聽覺藝術。看-蔚藍的天空、 鳥兒飛翔、 花兒開放,這是視覺藝術,聞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難道這不是感悟藝術么?當然的在我們生活中我們也許很多地方都沒有去過,但是這并不能影響我們去感悟生活藝術之美,我們可以在電視中,和書本中去體會生活之中的藝術。
關鍵詞:生活;藝術創作;作品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5-0010-01
一、生活中充滿藝術
生活中的藝術是豐富多彩的。在書法中,王羲之的奉橘帖,如春暖花開,風和日麗;米芾的飄逸,如春風拂柳,婀娜多姿;顏真卿的粗獷,如大漢,威猛魁梧;趙松雪的柔眉,如窈窕淑女,風韻挺拔,這些都是自然的用生活述說的藝術家的心靈的。生活不收任何費用提供了豐富的自然素材,因為生活充滿著藝術。
二、生活為藝術家提供了物質基礎
為什么這么說呢?其實很簡單,我們都知道每個藝術家成功的背后都會有一段不尋常的經歷,有句話說得好,經歷多了什么事情處理起來也就會很容易了,當然藝術家們也是同樣的,每一件藝術作品的產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礎上的,我想沒有生活的原型藝術作品也是很難產生的。就拿我的書法專業來說吧,在眾多的書法家當中蘇軾的書法藝術我是最有感觸地,他的藝術作品《寒食貼》可謂是讓后人為之贊嘆為天下第三行書,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這本帖所創作的生活背景呢?當時的被貶,各種官場上的不順等等。這些痛苦的生活然他書意大發從而寫下了這本寒食帖,初臨寒食帖也許還感覺不到蘇軾當時的心情,筆鋒或正鋒或側風,字里行間都透露著他對于自身遭遇的不滿。頁就是帶著這種情緒所謂的天下第三行書就這樣誕生了。如果蘇軾沒有被貶到黃州的生活經歷的話,那么還會有這天下第三行書的出現么?托爾斯泰說過,藝術家一貫地,永恒的處于驚慌和激動之中,而那些自鳴得意的藝術家是沒有用的,也有人說到所有的藝術家或多或少都有一番不幸的遭遇幸福的藝術家人世間是沒有的,而對于他們來說幸福就是休息,而休息了就創作不出優秀的作品來,也許有人會說這樣說的話他過于絕對了但事實卻是如此。例如大音樂家貝多芬,雖然生活的是如此的不幸,但是他所創作出來的作品卻是如此的優秀,他的“命運”仿佛就訴說著他的命運。聽過命運都知道里面的旋律時那樣讓人而震撼,跌宕起伏好似他自己在和他的命運作斗爭似的。正因為生活的經歷使得他的藝術作品突出尋常人。我們都知道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其實這也是她對于自己生活的一種寫照吧,如果她當時沒有那樣的生活,我想紅樓夢的故事也就沒有哪樣的讓人吸引了。不得不說有時候他的藝術作品就是藝術家自己的寫照,可見生活給藝術家提供的物質是多么的重要。是的,生活為藝術家提供了物質基礎。
三、藝術創作來源生活并反映于生活
身為一名藝術生,對于這一點我的感觸是太多了,藝術就是生活的縮影,只是他高于生活比活更加純粹。自己特別喜歡看一些美術作品,最喜歡的要數蒙娜麗莎拉。其實這幅畫的根據就是一位平凡的母親形象,生活中的母親溫文爾雅。這幅畫的傳神之點就是在每個角度來看她都是微笑的好比是一位母親看到自己的孩子,眼神是那樣的溫柔。同樣的也反映了生活中的母親們。達芬奇說過,畫家像鏡子一般真實影射自然形象,廣泛收集素材,然后獨處深思熟慮從素材中粗存精,最后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最精粹的形象寶庫。德拉克洛德代表作《自由引導人民》中自由女神形象主觀理想象征同時也是人民的化身,而這就是反映了1830年法國人民7月起義這一客觀現實,這幅畫就很純粹的反映了藝術創作來源生活并反映于生活了。在北界紅提攝影作品當中,《喜悅》獲獎。一位年邁的老人手捧著豐收的果實,一臉幸福表情,紅紅的果實讓人看上去是那么的誘惑。老人熱情地微笑看起來是那樣的幸福,快樂。老人這一形象也許就代表著當代我國的勞動人民吧,豐收之后的喜悅是那樣的美好。這難道不使反映于生活么?從小到大自己一直喜歡看一個動畫片機器貓,這是一個萬能貓它的口袋里什么都具有。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我想在現實生活中每個孩子都是由這樣的想法的,而這位動漫家就真實地將孩子們生活中的想法所表達了出來,可見藝術家們的有些奇思妙想就是在生活中所體現出來的。當然不止這些,設計作品當中有的用刀叉設計成龍的形狀還有各種燈具等等,當有人問她靈感的來源是,她說都是來自于生活,因為她從小就喜歡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這小女孩的這句話中我突然又想到朱院長給我提過一幅油畫《伏爾加纖夫》,我們都知道他的作者是俄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的繪畫家,而這幅藝術作品也是在列賓小的時候觀察纖夫而成就的作品。當時列賓還親自去了那里和纖夫們做朋友從而提供了他作畫的靈感。這幅畫的背景更是反映了當時最底層勞動人民的痛苦,畫中十一個飽經風霜的纖夫們在炎熱的沙灘上艱難的拉著繩子。畫面中他們的表情都是不相同的,可見他們的經歷也是不同的。雖然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但是從畫中來看他們是那樣的堅韌不拔。我想這也是作者內心的寫照吧。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畫面的背景,顏色昏暗給人得感覺很沉重讓看畫之人有種孤苦無助之感。我想這正是作者想要表達的,從這幅畫中就可以看到當時的俄國社會最底層勞動人民的辛勞了。
綜合上面三點我想說,藝術的種類雖然很多,但是其最為本質的共性則是—它們都是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