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媛
摘 要:在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的今天,藝術類專業人才作為文化創意產業鏈最上游環節的主體,在此過程中也呈現出新的內容與特征。而作為培養藝術專業人才的高等藝術類大學,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強與創意產業園區的合作,構筑藝術創意產業園,以更好促進文化創意產業更好更快發展,已成為高等藝術類大學面臨的重點課題。基于此,文章就高等藝術類大學與創意產業園區互建模式這一課題展開研究與分析,以資參考。
關鍵詞:高等藝術類大學;創意產業園區;互建模式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5-0248-01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發展,文化產業儼然成為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國家方略,構建藝術創意產業園一度成為了知識經濟發展的主流。藝術類高校是培養高等藝術人才的重點基地,其具有鮮明的創新性教育目標,擔負著為社會藝術創意產業培養和輸送高等藝術人才的重任。隨著黨中央“人才強國”戰略決策的發布與實施,高等藝術類大學開始全面推進教育教學的改革與創新,而藝術創意園區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重要渠道之一,引發了社會大眾的關注。
一、藝術創意產業園互建模式的內涵
藝術創意產業園區是對傳統的師徒制手工教育的一種繼承與發展,它是將傳統的“師傅帶徒弟”培訓形式與現代化教育相融合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校企合作這一平臺,來達到培養學生實踐工作能力和提高綜合素養的目的。一般來說,藝術創意產業園互建模式有以下幾大方面的特征:(1)這是一種融合了學校教育與企業協助的雙主體職業教育體制,培養人才這一任務由學校和企業共同承擔,共同完成;(2)該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學生具有雙重身份,他們不僅是企業學徒工,同時也是高校的學生,學生和學校都需要和企業簽訂合同,形成一個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一體化教育體制;(3)實施校企雙主體育人模式,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雙主導教學。這種現代化人才培養模式為培養藝術類專業人才的高等藝術類大學帶來了更深層次改革。
二、高等藝術類大學與創意產業園區互建模式
(一)增強時代認識,科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根據有關的研究和實踐證明,從知識與能力結構的角度進行劃分,可以把人才劃分為學術型、技術型、工程型和技能型四類。而在這四種人才類型中,除了學術型外,其余三種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都強調應用性。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由于其專業的特殊性,它承擔著培養多層次、多類型設計人才的任務,而在眾多任務中最重要的任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同樣的,對于藝術創意產業園區來說,也應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應用型人才有別于學術型、研究型及技能型人才,其重點在于“應用”,要求學生能夠把理論知識綜合應用到具體的項目實踐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直接面向用人單位的崗位人才需求而定位的,它與相關行業的發展緊密相連,同時也服務于當地的經濟發展。結合社會對高等藝術類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學校需結合當前實際,在面向社會對藝術類專業發展需求的基礎上,構建一個符合專業特色,滿足學科動態發展要求,且能夠體現學生層次特點和專業優勢的藝術創意產業園區教育模式。
(二)科學設置學時,適應“工學交替”模式需求
藝術創意產業園區中,藝術類專業學生在校的學習時間不再是固定化的。針對這種情況,藝術類專業課的教學安排也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從課程目標設定、教學工作安排、教學管理三個角度進行調整和改革。首先,要重新制定教學目的。藝術創意產業園區互建模式下,藝術類專業教學不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更重要的是確保學生的職業能力素養水平得以提升。其次,重新安排教學課時,結合高等藝術類大學不同專業的實習安排,教師需要結合各專業學生的在校時間,進行合理的調整。最后,學校還要把學生的“學徒”身份納入課程考核內容之中,以此保證人才培養工作獲得理想的成效。
(三)落實合作機制,建立雙贏的實踐教學模式
藝術創意產業園是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中的重點內容,是實現專業知識向職業能力轉型的重要途徑。可見,落實合作機制,創立藝術創意產業園區,組建和優化校企集團,對于做好藝術類專業教學尤為重要。在創立藝術創意產業園區時,應堅持以“面向市場,注重技能,突出應用”為主的教育戰略方針,根據學生的需求,個性化地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讓學生能夠在后期的實習中真正參與實際的業務操作,幫助每一名學生掌握藝術設計專業的核心技能,提高就業競爭力。其次,高等藝術類大學還可以在園區內為文化創意產業提供良好的環境,使園區能夠成為藝術創意產業的孵化器。與此同時,還可以采取校企互兼、互聘,以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為出發點,共同開發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學生就業率
三、結語
綜上所述,實現高等藝術類大學與創意產業園區的互建作為高等藝術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其不僅是實現高等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目標的內在要求,更是我國高等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戰略性轉變。為滿足用人單位對藝術類專業學生提出的要求,相關教學人員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構筑新的藝術創意教學體系,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聚力發展和培養應用型的藝術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強.大創意下的資源大聚合 創建老字號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策略探討[J].公關世界,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