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媛媛
摘要:如何運用室內設計手法來獲得對展示主體的充分表達,如何有效地組織展示內容一直是展示設計中的重要內容。文章認為將情節概念引入展示空間的設計中,在空間結構編排中引入生活情節及其體驗,同時借用文學以及影視劇等藝術門類的一些創作方法,建構有感染力的場所。展示空間的設計中引入情節概念可以有效地控制無序的空間關系,創造性地將諸多空間聯結編排成為一種有內在張力與邏輯的秩序,通過一系列編排策略在空間體驗中來建構場所意象,讓參與者去體驗、思考,而不是沒有任何疑問地接受。文章重點論述展示空間中的情節構建的方法,并結合實例分析表明了空間情節在展示空間設計中的價值。客觀上,空間體驗的情或事增加了展示空間的趣味性與可參與性,提高了空間的藝術感染力,更好地詮釋展品的內涵。由此,觀看展品的過程也從最初簡單的接收過程演變為“體驗-反思-理解-回味”的過程。
關鍵詞:設計藝術;室內設計;展示空間;情節策劃;體驗;空間設計
21世紀是消費文化的世紀,這是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提出的觀點,這個觀點已經在21世紀初的各個消費領域被證實。體驗經濟已經到來,體驗是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傳統的說教式的展示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要。在展示空間設計中引入情節概念,可以充分調動參觀者的想象力,使得參觀展品的活動與空間體驗融為一體。
一、“情節”的概念
“情節”一詞多見于敘事文學作品中,指具有內在因果聯系的人物活動以及其形成事件的進展過程。該詞在建筑與室內設計領域剛剛出現,作為一種現象,它的確一直存在于建筑之中,并對建筑的情感表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空間情節是為了建構有感染力的場所,在空間結構編排中,引入生活情節及其深層體驗框架,同時借用劇作學的一些方法,結合活動功能、空間體驗對相關題材的空間元素進行一系列的組織安排,從而來詮釋空間存在的意義”,空間情節有兩層含義:情節的內容題材與情節結構的藝術編排方法,空間中情節的編排藝術是圍繞著空間內容展開的。在展示空間設計中引入情節,對空間進行有次序的安排可以喚起使用者空間使用上的連鎖反應與感受,增加空間作品的參與性與趣味性,提高展示空間的品質,使參觀者與空間產生共鳴。
二、展示空間中引入“情節”創作思路分析
(一)明確的題材與主題
題材一般指文學和藝術作品的創作素材,即作品中所描寫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現象。題材來源廣泛,如現實生活、歷史、傳說等等都可以作為題材的來源。列賓的代表作《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其創作題材來自于纖夫的生活,列賓畫了十一個在河畔沙灘拉船的纖夫,背景的色彩較昏暗,給人以惆悵無助之感,這對畫旨的體現、情感的烘托起了極大的作用。所有的細節都是為了一個主題,表現了下層人民的痛苦生活和社會的不公。
就像畫家進行藝術創作一樣,設計師對空間的創作也需要題材。“有意味的題材讓空間有了思想和內涵:明確的主題使得空間充滿靈魂;巧妙的情節編排為空間增加了表現力與趣味性”。例如,目前正在上海K11藝術中心舉行的蓋瑞·貝斯曼作品展,整個展示空間以“家”為設計主題,展覽館被布置成Toby之家,由客廳、餐廳、走廊、臥室、小窩、創作室和后院空間組成。每一個場景的布置是都源自設計師對生活的感悟與經歷。以歡迎為主題的客廳充滿著輕松的氛圍,觀眾可以在此休息、閑談。客廳中心所擺放的咖啡桌,是貝斯曼兒時邊看電視邊畫畫的地方,充滿了歡樂的回憶。沙發休息區展示了貝斯曼設計的抱枕、毯子等作品,展示作品很自然地融入了展示空間。以飯廳為場景的展廳的布置源自貝斯曼與家人分享食物的經歷,古董家具的布置源自貝斯曼對童年時期老家的記憶,整個飯廳充滿著歡慶的氛圍。這種歡慶的氛圍也是源于設計師對兒時在飯廳里與家人交談、分享、聯絡感情的回憶與經驗。墻上展出了貝斯曼與攝影師共同創作的攝影作品,作品就是在貝斯曼老家的飯廳里拍攝的。
(二)空間場景的組織與演繹
空間場景一般是指系列空間中的某個單元空間。場景與存在于它之中的細節一同向參觀者傳遞信息。“一般來說場景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屬性:一是場景中的物質環境,如道具、界面、光影等;二是場所中的主體-“人”事件及隱含的意義和各空間要素之間的情節關聯性”。
展示空間的場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彼此空間的關聯性,這種關聯性營造了空間序列的連續感例如,在中國電信未來信息館的個人生活展區中,通過營造一系列典型的生活場景,如家庭客廳、車輛、機場候機廳等空間節點來組織整個展區的參觀序列,使觀眾獲得豐富的信息與深刻的環境體驗。這幾個場景都是圍繞著“生活”這個主題展開的,在各場景的設計中導入時間軸,從而在場景與場景之間建立了密切聯系。又如英國倫敦科學博物館將其展品分布在五個大的場景之中,這五個場景向人們演繹了氣候的變化,通過參觀這五個區域,參觀者能夠清楚地知道氣候是如何發生作用的,變化是因何產生的,在未來將發生的變化,以及如何利用科學和技術去預測和應對這些變化。設計師通過室內的光線色彩等設計要素將參觀者帶入一個難忘的、身臨其境的體驗當中,使他們感受到另外的一種無形世界。
在展示空間場景的營造中,場景中的界面屬性、道具、色彩、光線等各要素之間不僅存在著一種物質功能的內在關聯,更主要的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情節鏈,這樣才能夠營造出一種預設的能夠讓體驗者引起共鳴的空間氣氛。例如上海世博會主題館的設計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主題館的設計靈感來源于一張上海石庫門建筑的照片。設計師希望在世博園區有一個建筑能夠保持上海的這種回憶。主題館南面的挑檐下形成的空間非常像弄堂口,使人回想起夏日晚上在弄堂和街的交匯處乘涼:伸出的挑檐,也很容易讓人想起弄堂口常有的“過街樓”。建筑中庭似乎就是弄堂。建筑外立面的垂直綠化墻也使我們回憶起老弄堂里那些附墻而上的爬山虎。展館南北立面上的窗孔在夜晚燈光亮起的時候特別像弄堂里的窗戶,每一戶窗戶背后都有一間房子、一戶家庭。讓人想到了“萬家燈火”的城市街景。
(三)主題道具的關聯應用
道具能夠使主題情節的表現具體化,它是展示空間中表現空間情節、承載主題概念的主要物質載體,主題道具的反復出現能夠強化空間的主題性。在空間情節中,道具與道具的編排方式對情節的表現至關重要。道具不應當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存在著一種情節鏈。例如德國國家紡織工業博物館,其中一個展廳的展示內容為紡織品的生產過程一從纖維到紗線再到面料,在展廳中紡織品器械(道具)根據紡織品的生產工藝進行有次序地擺放,生動地向參觀者闡述了紡織品的生產過程,整個工序是在過去簡陋陰暗的紡紗作坊里進行展示。
(四)空間線索的編排
展示設計中,場景與場景之間需要以一種邏輯方式聯系起來,這種內在的邏輯我們可稱之為線索。“按照空間的使用功能,以人的情感體驗為線索來組織空間,把各個場景進行串聯,從而創造空間之間的關聯性與趣味性,這是空間編排的關鍵”。這種空間編排能夠讓空間更有張力和感染力。
空間線索的編排包括時間線索和非線性線索兩種方式用時間的前后順序來排列空間序列,情節連貫,具有明顯的順序性。這種方法在展示設計的空間布局中經常被采用,尤其是在一些時序性強的歷史博物館、民俗博物館中的空間規劃中較為常見。但這種方法僅能局部采用,因為空間規劃中僅以時間線索很難滿足復雜的生活內容。位于南京鼓樓的中國電信未來信息館,在其電信技術史部分的展示中,以時間軸為展示脈絡,結合各種實物與史料形成線性的展示陳列,展示了電信技術的發展歷程。
“時間是單向的無限期的又是有規律重復著的,生活的事件可能是重疊交叉的”。單一的以時間為線索進行空間的安排不能夠反映事件本身,同時也會讓空間變得呆板無生趣在展示空間的編排中我們需要曲折的多線索的空間安排以增加參觀者體驗的趣味性。
三、結語
展示空間的設計中引入情節概念可以有效地控制無序的空間關系,創造性地將諸多空間聯結編排成為一種有內在張力與邏輯的秩序,通過一系列編排策略在空間體驗中來建構場所意象,讓參與者去體驗思考,而不是沒有任何疑問地接受。空間體驗的情或事增加了展示空間的趣味性與可參與性,提高了空間的藝術感染力,更好地詮釋展品的內涵。觀看展品的過程從最初簡單的接收過程演變為“體驗-反思-理解-回味”的過程。
(責任編輯:賈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