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握優勢籌碼,拓展行業空間
文/本刊編輯部
目前,事業單位“去行政化”改革,在交通系統已經有了實質性的進展,江蘇、廣東的改革方案正式出臺。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增設公路路政處、基建管理處、收費管理處等部門,廣東省公路管理局更名為廣東省公路事務中心。江蘇省將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省交通運輸廳運輸管理局的行政許可、行政裁決職能劃入省交通運輸廳,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更名為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公路事業發展中心。
粵蘇的改革將為其他地區提供借鑒和幫助,改革后省級公路管理機構承擔的除行政處罰等職能剝離到綜合執法機構外,其他行政決策、行政執行和行政監督等行政職能,全部回歸省交通運輸廳。改革后的公路機構為公益性事業單位,更多地承擔公益服務職能,廣東省交通運輸廳要求省公路事務中心接管經營性高速公路和指導農村公路相關工作。
當然,改革的結局也不只有粵蘇的模式,建立“一廳一局”的管理構架,改變現有省公路管理機構事業單位的性質,轉為行政機構,作為省級交通主管部門單獨內設局,同樣是一種改革方向。
體制,一直是近年來行業發展的困惑。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業單位去行政化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試點是自下而上的一種反饋。改革是大勢所趨,是國家社會治理體系建設的一部分,是社會治理的規律使然。改革更是革除行業頑疾的一劑猛藥,針對機構設置重復交叉、職能較為分散,事權與支出責任不匹配,政事、事企、政企不分等弊病,對癥下藥,破舊立新,建立新的制度體系,明確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進一步推動公路養護市場化改革。
改革是一個博弈的過程,只有認識自身的問題,緊握優勢籌碼,與相關部門深度溝通、密切配合,才能釋放出最大的改革紅利。身處改革浪潮中的公路人應該做的是,關注財稅體制改革、養護管理體制改革、建設管理體制改革、執法體制改革的動向,研究改革趨勢、了解行業發展歷史和現有階段的狀況、預判行業業務發展的趨勢、積極響應改革措施、形成良性互動,主動適應改革,甚至做到在改革框架下樹立先進發展理念、主動作為,超前謀劃,為行業未來更好的發展創造更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