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評論員
積極迎接天然氣時代
□ 本刊評論員
治理城市霧霾,制定禁售燃油車時間表,世界能源結構向清潔低碳化轉型的步伐正在加快,以煤炭、石油為代表的傳統化石能源行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與此相反,天然氣產業卻在綠色低碳的潮流中乘勢而上,從世界能源領域的配角逐漸成為主角,能源生產消費的天然氣時代正在到來。
天然氣具有化石能源與清潔能源的雙重屬性,使其正超越石油,成為全球能源消費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轉型過渡時期的主體能源。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雖然發展很快,前景無限,但目前僅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的4%左右,體量太小,要全面取代化石能源,還為時尚早。而目前天然氣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的比例高達24%,已經與石油、煤炭并駕齊驅,成為世界的主要能源之一。目前全球煤炭消費量已經開始下降,石油消費量見頂也已不遠,而天然氣消費則繼續上升,普遍認為不久將超過石油,成為第一大能源。
對傳統油氣能源企業來說,大力拓展天然氣業務是適應目前能源轉型的最現實的選擇。世界天然氣儲量豐富,可供目前全球人口使用100年,勘探開發利用技術成熟,足以承擔主要能源的重任。艾克森美孚、殼牌、BP、道達爾等跨國石油公司作為全球天然氣開發的主角,近年來都順勢而為,不約而同地收縮了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把戰略重心轉向了更加現實可行的天然氣領域。因為抓住了天然氣不僅抓住了未來,而且找到了一個能盡快彌補石油業務收益下降的新的效益增長點。
目前推動全球天然氣市場發展的主要動力是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2016年,全球新增能源需求幾乎都來自發展中國家,中國和印度占全球能源新增需求的近一半,中國已連續16年成為全球最大的能源增長市場。發達國家的能源需求已經飽和,歐美發達國家的天然氣消費量普遍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30%以上,而2016年中國天然氣消費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只有6.3%,增長潛力巨大。本世紀的高油價主要是由發展中國家石油消費的迅猛增長所驅動,可以預計,人口龐大的發展中國家天然氣需求的快速上升,也必然會帶來全球天然氣市場的大發展,創造天然氣產業的黃金時代。
我國目前的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為主,煤炭消費比例仍然高達68%,每年的煤炭消費量占世界的一半。這使我國民眾飽受嚴重的工業污染和霧霾天氣之苦。為治理大氣污染,國家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的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推動天然氣大發展,不斷推出促進天然氣發展的政策,今年就出臺了《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等重大文件,確立了2020年我國天然氣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達到10%,比“十二五”增長1倍的目標。“煤改氣”“油改氣”、天然氣發電、天然氣分布式、天然氣車船等項目的推進,加快了天然氣發展步伐,今年上半年國內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增長15%以上,重回快速增長軌道。在力度不斷加大的能源清潔化政策的推動下,我國天然氣產業正在進入大發展時期。
作為國內天然氣開發的主力,中國石化在幾年前就開始實施天然氣大發展戰略,在天然氣勘探開發的理論、技術和裝備制造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歷史性的創新大突破,普光氣田、元壩氣田、大牛地氣田聞名遐邇,涪陵頁巖氣田更是蜚聲中外,開創了中國頁巖氣發展的新紀元,形成了勘探、開發、銷售、管道建設等領域全面發展的格局。但國內天然氣市場銷售、國際天然氣業務方面還比較薄弱。我國天然氣資源開發尚處于早期,天然氣產業剛剛進入快速發展期,市場發展前景廣闊。我們一定要緊緊抓住世界天然氣產業大發展的歷史機遇,搶占行業轉型發展的先機,著力加快做強做大天然氣業務,形成天然氣全產業鏈發展、國內國外拓展的格局,以天然氣業務的壯大來減少低油價對上游板塊的沖擊。
經營之道,貴在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抓住了本世紀以來高油價時期全球石油產業大發展的機遇,使中國石化迅速躍居世界500強前列。只要抓住了天然氣大發展的歷史機遇,中國石化建設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愿景目標就能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