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穎穎,盧建湘,楊元慧
(龍巖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福建龍巖364000)
《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課程教學初探
郭穎穎,盧建湘,楊元慧
(龍巖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福建龍巖364000)
《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是本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應用型核心課程,該門課程具有學科覆蓋面寬、實踐性強等特點,這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困難重重,出現學習積極性下降、理論與實際脫節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在分析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嘗試從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兩方面進行探索式研究,并在學校教學改革方面提出相關建議。其目的在于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沖壓工藝和模具設計的能力,以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學改革
模具作為高端生產工藝裝備,在機械、電子等領域被廣泛應用。60%~80%的零部件都依靠模具成型。通過模具制造的產品具有“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的特征,充分展現了優質、高效、節能、節材的優勢。
模具工業的高速發展,使得模具制造企業增加了對集沖壓工藝、模具設計、模具制造于一體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同時對高校模具設計人才的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作為應用型的本科院校,《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是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其目的是在培養應用型人才,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需要、經濟建設需要、信息化社會發展需要。然而,近幾年,企業與大學畢業生共同面臨這樣一個嚴峻的現實:企業需要理論扎實、設備操作能力強、具有較強綜合分析能力的模具技能人才,而許多畢業生的綜合運用能力達不到企業要求,難以勝任工作[2],出現了企業與高校脫節的現象。究其根本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1 課程關聯性強
《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該課程以機械制圖、機械設計基礎、工程力學、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公差配合等許多基礎學科為基礎,覆蓋了機構學、材料學、力學等多個學科,同時又與沖壓設備、模具制造工藝學這幾門課密切相連,如果沒有扎實連貫的理論基礎,很難學好這門課。
1.2 學科應用性強
大學生基本無工程背景,對模具沒有感性的認識,不理解沖壓的過程;不了解實際應用情境,搞不清楚各知識點間的脈絡關系;學習起來普遍感到吃力,枯燥難懂,從而打擊學習的積極性,產生了厭學的情緒。
1.3 教學方式與實際應用脫節
該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和實用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強調課程的知識體系,并沒有很好地將實際與教學相匹配,重理論、輕實踐;同時,理論知識集中時段講授,在實踐授課時,出現理論與實際前后脫節,學生不能連貫對照的現象,而且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時間間隔過長,知識容易遺忘。
基于以上原因,導致學生對本課程知識難以理解甚至望而生畏,學習積極性下降,最終導致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走上工作崗位時,出現模具設計不合理、模具制造不精確、模具裝配不達標、修模水平不合格等現象,無法滿足相關企業模具崗位需求。
然而,本專業主要是培養面向生產第一線、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必須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及時解決以上問題。
針對當前的教學情況,參考其它高校的專業培養計劃,提出以下幾點措施:
(1)激發學生興趣
在開課之初,選擇學生較為熟悉的典型沖壓件進行實物引入,例如食堂餐盤、水壺、易拉罐、電機中的零部件、電腦主機外殼等,啟發學生的思維及學習積極性。
(2)模具的感性認識
在課堂上展示沖壓模具模型,在拆裝模型過程中,講解零件結構、工作原理、各零件名稱及用途等知識,讓學生對模具有初步感性的認識。
(3)以作業為引導
要求學生選擇感興趣的產品零件,跟隨教學進程,獨立完成各自產品零件的全部流程分析和設計,并繪制相關的裝配工程圖和零件工程圖。并引導學生應用UG、PRO/E等CAD/CAM軟件,完成設計內容,做到應用型教育的初步實現。
(4)開設專業講座
邀請相關企業的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為學生講授生產實踐中的有關知識,及時了解企業生產的實際工況、企業對人才的綜合素質、知識結構的要求以及所學專業知識在工程實踐中的應用情況。
(5)實施動態教學
在課程講授時,教師可從網上搜集或者自制一些模具動畫,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演示,對各種復雜的模具結構及其工作原理用圖片和動畫進行詳細的講解。
(6)知識的自我探索
引導學生瀏覽模具信息網、中華模具設計論壇等網絡資源,關注企業動態,讓學生學會利用網絡平臺資源解決專業問題。推薦學生學習國內知名高校的《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網絡精品課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7)實現校企合作
組織學生在校內實訓基地或企業內部工廠舉辦多次模具設計、制造比賽,由專業人士對比賽進行指導。深入學習高水平的應用技能,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為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對沖壓工藝和模具設計知識的掌握。課程教學改革對教師綜合教學能力、現代設計方法的運用方面、教材選擇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 師資力量的要求
教師首先要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不僅要懂理論,更要懂模具實際加工要求。建議學校安排專業老師到企業、工廠進行實踐操作和調研。另外,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先進的現代模具設計方法,結合課本的知識,借助CAD、Pro/E、Dynaform等平臺進行CAD/CAE/CAM模具設計。例如運用CAE軟件模擬金屬的變形過程;將二維軟件CAD和三維軟件PRO/ E結合,并運用PRO/E軟件的PDX模塊設計沖壓模等。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把握教材的知識脈絡,同時能夠熟練地將多種現代設計工具運用于教學中。
3.2 教材選擇的要求
目前,采用的《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教材偏重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而對實踐的重視程度不夠,建議選擇一本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搭配使用,同時安排技能訓練。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拘泥于教材順序,可以根據模具設計步驟對教材的內容和章節進行調整,使學生在設計模具過程中,更加具有邏輯性。
通過教學改革,培養學生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意識,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并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積極主動地融入到知識的探索中。為了提高應用型本科的專業素質,培養綜合型高素質人才,《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課程的教學仍在探索中改革。通過不斷摸索、改進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提高教師的綜合專業能力,提高教學質量,改善理論教學與實踐相脫節的現狀,為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而努力。
[1]張玉華,孫育竹.基于《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課程項目導向教學方案的研究[J].輕工科技,2014,(7):207-208.
[2]李昌雪,陸錦明等.基于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課程改革與研究[J].裝備制造技術,2013,(2):186-188.
Preliminary Study on Teaching Reform of Stamping Process and Die Design
GUO Ying-ying,LU Jian-xiang,YANG Yuan-hui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Longyan University,Longyan Fujian 364000,China)
“Stamping process and mold design”is the core and applied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whose major are 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this cours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cipline coverage widely and practical strongly and so on and that led to the students has difficulty in the learning this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s it will lead problems such as the enthusiasm of learning declin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ut of touch.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try to exploratory research from the two aspects that teaching ways and teaching methods,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reform of school teaching.The aims ar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and the students'ability of stamping process and mold design,to achieve the goal of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stamping process and die design;education method;educational means;reform in education
TH164
A
1672-545X(2017)03-0267-03
2016-12-12
郭穎穎(1988-)女,福建龍巖人,工學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機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