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會成 馬小蘭
?
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策略
◎蔣會成馬小蘭
新課改已經(jīng)步入深水區(qū),如何在新課程標準的引領下創(chuàng)造性運用教材、開發(fā)教材,踐行以學定教,同步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適應教改和學生發(fā)展新常態(tài),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理應成為每個高中語文教師應面對的現(xiàn)實命題。高中語文教學的改革已有一段時間,如何突破改革瓶頸,切實貫徹以學定教,提升課堂教學效能,需要教師大膽創(chuàng)新,從教學內容、教學工具和教學模式等課堂供給側入手,改革課堂模式,適應學生發(fā)展,提升教學效能。
從輸入和輸出維度看,寫作和閱讀依然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它既需要學生有長期的人文沉淀,也需要教師有一定的技巧點拔,教師需要以此為綱,彰顯以學定教,夯筑學生人文素質,涵育語文素養(yǎng)。
(一)注重寫作源頭,提升寫作能力
寫作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寫作就是一種心情的抒發(fā),是一種內在情感的釋放,目前高中生普遍對寫作提不起神,即便在考試的指揮棒下湊夠了作文字數(shù),也往往缺少精氣神,其客觀原因有三:一是學校對寫作課安排過少,或沒有系統(tǒng)的安排寫作課教學;二是教師對寫作往往以寫后評定為主,而對于寫前的醞釀缺少精準指導;三是寫作素材或題材陳舊老化,學生缺少真實的體驗,肚里沒有支撐寫作的真材實料。所有這些逼迫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凌空虛蹈”。因此,教師要從寫作的源頭出發(fā),找準寫作之河的發(fā)源地,讓學生有想寫的欲望。只有學生產(chǎn)生“想寫”的沖動,教師的“教寫”才有用武之地。教師要積極運用各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觸發(fā)他們對事、對理的敏感度和關切度,關注他們的體驗,讓每個學生都成為一個用寫來抒發(fā)自己情感、刻畫自己人生的生命體。
(二)活化閱讀方式,提高閱讀能力
無論是高考選材還是課程選編,閱讀始終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但如今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依然值得關注和研究,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仍是一個大課題。其主要問題是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往往是讓學生“摁著牛頭吃草”,結果,消化、吸收、感悟等心理活動皆營養(yǎng)不良,做題時顯得捉襟見肘。所以,教師要活化閱讀方式,提供個性化的閱讀方案和閱讀菜單,讓學生各取所需,各選所愛。只有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方式,學生才能真正進入“深閱讀”,才能真正從閱讀中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形成人文涵養(yǎng)和人文情懷。
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情,為學生量體裁衣,找到適合閱讀的精神食糧。要相信學生,只要有好的閱讀材料,每個學生都是“牽到河邊的馬”。只有學生真正用心從閱讀走向悅讀,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中形成自我閱讀能力,才能形成閱讀技能。否則,只從應答和解題的角度來閱讀,很難真正提升閱讀的核心素養(yǎng)。
語文的外延是生活,只在在生活中,運用多種媒介,創(chuàng)造性的進行語文教學,才能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材、教室和粉筆等老三樣長期主宰著教學工具的范疇。但隨著語文邊界、容量的擴大,教學工具的更新升級顯得日益迫切,尤其是多媒體和影像設備等儲存設備的興起,更是讓語文教學充滿了時代感和畫面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情感需求,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工具,讓語文教學更顯立體感、時代感和畫面感。
蘇教版教材最新特點是貼近高中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濃濃的生活氣息,它以學生的視角審視世界,用學生的思維放飛思想,很受學生歡迎。要實現(xiàn)以學定教,教師就要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擴大語文內涵的增量,也要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資源,優(yōu)化已有語文信息的存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要有一顆探究的眼光,善于在課堂教學中適當插入聲音、圖像和視頻,加深對語文知識和技能的理解、記憶。比如在教學必修五《羅密歐與朱麗葉》一文時,可以讓學生欣賞電影《羅密歐與朱麗葉》,在欣賞過程中分析人物形象、體會戲劇中人物復雜的情感世界。
以學定教模式下的課堂教學需要有兩個驅動器,一是先學后教,二是順學而導。傳統(tǒng)課堂教學凸現(xiàn)的是“師本”,而不是“生本”,要提高語文課堂有效性,必須彰顯生本的價值理性,以學生主體的學和主動的發(fā)展為根本價值取向,教師需在學生學的過程中提供適時、適切的指導、引導,這才能真正讓學生成課學習的主人。葉瀾說過:“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如何去還,毫無疑問,就是讓學生從教室的幕后走向學習的前臺,適時翻轉師生的角色定位,真正革新學生的學習方式,推動動態(tài)和高效語文課堂的生成。
有一句話說得好,理想的高中語文課堂是“有導游參與的自助游”,學生是自助的,在一定程度上是自給自足的,只有在恰當?shù)臅r候,導游才有施展才華的機會,這充分說明了教師要順學而導,要真正創(chuàng)新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例如教學必修五《紀念劉和珍君》一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對照講學稿預習,然后把不懂的地方做標記,課堂重點討論,教師點撥,師生共同完成教學目標。
總之,教師只有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踐行以生為本,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策略,從而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王興.如何提升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語文教學通訊,2014,(04).
[2]陳智銘.淺析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0,(24).
(蔣會成 馬小蘭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高級中學21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