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津津
摘要:初中時期的課程十分重要,既要銜接好小學部分的知識,還要進行新知識的導入,為學生將來進行更深層次的知識學習打好基礎,因此課堂當中的教學質(zhì)量就顯得尤為重要。經(jīng)過我國的多次政策改革,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學方法、教學目標都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變,學校也都積極的適應新課改,探索初中課程教學質(zhì)量的策略,提高教學有效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課堂教學;教學質(zhì)量;策略
中圖分類號:TU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178(2018)20-0398-01
引言
學生進行知識學習最多的地方便是在課堂的教學當中,教學質(zhì)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率。而在課堂教學當中,想要提高教學質(zhì)量,也是需要學生的配合的,只有師生共同努力才能夠打造高效的課堂教學。那么如何在教學當中吸引學生的目光,使學生配合教師的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是當前教師們的頭號難題。
現(xiàn)在的初中生與過去時候的學生有所不同。現(xiàn)今初中時期的學生,學生的心理和生理迅速發(fā)展,對外界的好奇心加強。同時初中時期也是學生的三觀正式形成的時期,也是青春期的開始。而且青春期大多與叛逆期重疊,心理上也逐漸從依附家長,崇拜老師到尋找自我,力求擺脫外在束縛的轉型時期,學生總喜歡與家長和教師的想法相違背,不愿按已經(jīng)安排好的路線進行,總想自己來,最后失敗后就放縱自己,對于學生的打擊非常大。而且這個時期的學生對于外界的誘惑很難抵御,常常因為打游戲,看漫畫或是小說而無心學習。同時強烈的好奇心和天不怕地不怕的叛逆心理相結合,使得學生敢于去嘗試所有事物,而且在嘗試時,他并不會考慮事情的對錯,十分沖動。針對于現(xiàn)在學生的特性,在教學當中應該先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習上來,使學生對于學習產(chǎn)生興趣,之后引導學生培養(yǎng)起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1 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助燃劑,當學生對于學習產(chǎn)生興趣的時候,便會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引起學生興趣的方法有很多,如情境設置、辯論式教學、游戲教學等。
1.1 情境設置
初中時所教授的知識大多是基于現(xiàn)實生活的基礎上,一些簡單易懂的知識。所以在教學當中教師可以設置生活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生活當中,學生其實時時刻刻都在使用著所學的知識,只是學生已經(jīng)習以為常,所以并沒有發(fā)覺。教師可以在課上設計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生活情境,讓學生來充當其中的角色,學生對于所表演的情景熟悉,回憶起來是生活中常見的事情,便會對于所學知識產(chǎn)生熟悉感。這樣可以打消學生對于學習的抵觸感,增強學生對于學習的自信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設置問題情境。教師在教學之前,尤其是在新課的教學之前,可以以提問問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梳理,之后在引出新的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帶領學生進行知識體系的梳理,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知識消化,還可以讓學生在學過知識的熟悉當中,接受新的知識,使新知識融入到原有的知識體系當中,便于學生吸收。
1.2 辯論式教學
初中時期的學生因處于青春期,處于思維的活躍期,會在成長的階段產(chǎn)生各種奇思妙想。而在辯論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反向思維和發(fā)散性思維為特征,由小組或全班成員圍繞特定的論題辯駁問難,各抒己見,互相學習,在辯論中主動獲取知識、提高素養(yǎng)的一種教學方式,該方式不僅在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而且在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形成多維交流、合作、碰撞的態(tài)勢,建立多層次、立體式信息傳遞網(wǎng)絡。在此教學模式中,學生會在討論中把自己的各種想法都可以盡情的投入到課堂當中,讓自己的意見充分得到表達,讓學生有了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和平臺,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1.3 游戲教學
初中時期的學習任務較為輕松,可以采取游戲教學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游戲的選擇上可以偏向于益智輕松向,在幫助學生放松的同時進行知識的學習。在進行游戲之前,也要準備好相應的教學工具,將傳統(tǒng)的教學工具與游戲相結合,也可以就地取材,用教室中有的事物進行游戲組合。當然,在條件允許下可以準備一些小的獎品,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在學生的思維能力都被調(diào)動起來后,一定要注意總結。這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帶著學生進行游戲,目的是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習,對于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沒有強烈的抵觸心理。最終的學習的目的才是進行游戲引入的目標。所以在游戲后要及時進行總結,以幫助學生盡快整理好腦海中的學到的知識,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總結能夠幫助學生架構知識體系,為以后進行復習打好基礎。
2 注重預習,提高課上的教學效率
在提高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之前,學生應該對于所學的知識有初步的了解,從而在課堂上能夠緊跟教師的教學進度,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工作。學生的預習應該包括以下幾點:
2.1 學什么:通過預習,初步了解本課的知識是什么,了解我們本課要學什么,帶著不懂的問題進入課堂。
2.2 為什么:思考本課所學知識的作用,帶著目的性去預習。
2.3 怎么學:在明白知識,了解目的之后,進一步加強學習的難度,由淺入深,逐層深入。
學生要明確每節(jié)課的知識要點,有一個完整的知識脈絡,了解每課需要掌握的知識,并學會在生活中應用。學習的根本目的是要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并不是漫無目的。同時在新課學習之前,學生之前已經(jīng)進行了其他知識點的學習,各個學科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因此應該將學生所學的知識點集中起來,讓其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并為新知識準備模塊,進行載入,使得知識體系更加完善。
當然,在預習之后,教師應該及時的進行預習成果驗收。教師對于知識點十分了解,因此,教師在課上的提問是對于學生預習知識點掌握情況最好的檢查方式。但是班級中的人數(shù)多,不能進行注意的提問,因此應該注意提問的學生的分化,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提問,以免出現(xiàn)漏判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掌握所學知識點。
3 結語
在教學當中最重要的便是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于學習充滿興趣,喜歡進行學習,在輔以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行課前預習,教師在課上只需要進行重點和難點的講解與強調(diào),可以大大的縮短課上基礎知識的重復講述,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增強了教學有效性,達到了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雨春. 初探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策略[A]. 教育導刊編委會.向?qū)?教育導刊第6期[C].教育導刊編委會:,2018:1.
[2]柴麗蘋,陳麗霞.有效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策略探究[J].教育觀察,2012,1(09):75-77.
[3]王睿鵬.新課標下提高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質(zhì)量之策略[J].成功(教育),2011(1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