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紅安
摘要: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具體指的是結合國家環境保護法規等,國家的公民或團體履行其權利與義務。當前,在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的范圍不斷擴大,同時環評中公眾參與制度也不斷的完善與發展,更好的保障了公民的參與權利。但與此同時,在公眾參與中也衍生了很多相關問題,舉例來說,公眾參與程度不高,參與效果不佳等均影響了環境影響評價的最終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的影響因素及完善的措施。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影響因素
一、環境影響評價中影響公眾參與的相關因素分析
1、公眾缺乏專業的知識
只有具有專業的參與政治的知識與能力或者了解其參與領域的相關專業知識,公眾才具備了參與國家公共事務的能力。但,在我國,公眾往往不具備以上兩方面的專業知識。在環境影響評價中,測量污染物、確定環境評價方法與標準、分析哪種程度的環境污染會產生的危害等都是相當專業的知識,不了解這方面知識的公眾是很難理解的,且這方面知識的獲取也不是短時間即可獲得的。所以,公眾很少有參與高度專業技術問題的能力。舉例來說,在一項處理焚燒垃圾的項目時,反對焚燒的公眾關心的是垃圾焚燒產生的致癌物一二噁英,即便公眾了解二噁英的毒性是砒霜的九百倍,是氰化物的一百三十倍,但卻不了解垃圾焚燒的實際檢測手段與技術,從這個角度來說,公眾發揮的作用是相當渺小的。
2、缺乏規范的公眾參與程序
首先,公眾參與時間未明確規定。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的時間是一個全過程,包括立項至項目公示這一過程。但在實際環評過程中,公眾參與獲取信息的渠道不暢通且其透明度不高,例如在項目全文公示、一次公示、二次公示中一般都沒有具體的報紙、網絡進行公示,導致公眾錯過環境影響評價的時間。其次,公眾參與范圍未加以明確。在當前的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的范圍過于廣泛,乃至囊括了社會科學相關的內容,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環境影響評價的難度與工作量。最后,公眾參與方法缺乏規范化。雖然在我國頒布的《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對公眾參與的方式進行了規定,包括聽證會、論證會、咨詢專家意見、調查公眾意見以及論證會等方式,但這些參與方法往往流于形式,特別是—些人員流動性大、居住較為分散的偏僻地區,公眾參與方式通常只停留在表面,造成環境影響調查不全面,影響環境影響評價的結果。
3、政府機構自身限制
當前,在環境影響評價中,行政機關的主要問題是觀念問題以及缺乏與公眾的交流與溝通,同時行政機關在決定一項環境政策時,沒有注重開放或者是引進公眾參與。舉例來說,部分行政機關存在一種錯誤觀念,即認為在環境影響評價中,有專家的意見即可,公眾參與這一形式只是法律規定的形式。所以,在環境影響評價進行決策時,沒有引進或較低引進公眾意見。除此之外,政府行政機關錯誤認為若公眾參與程度過高,會造成行政決策的難度提升,影響決策的效率。
二、完善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的措施
1、提升環評中公眾參與制定的規范性與有效性
在環境影響評價中,要對公眾參與的權力進行明確,同時加強宣傳。構建合理的環評公眾參與的訴訟體制,同時還要建立環境影響評價的司法保障機關對公眾參與的整個過程進行監督,保障公眾參與的安全與權益。
2、不斷豐富環評公眾參與方式
相關單位要以環境影響評價的項目特征為主要依據,同時考慮到該項目造成的后果,由此選擇適合項目的公眾參與方式,確保環評公眾參與的有效性與規范性。除此之外,相關單位也要加強傳統思想的轉變,不斷創新、豐富媒體發布的方式,例如可以適當的選擇網絡或廣播的方式,擴大環評公眾參與的范圍。以項目特點為依據,并結合其可能后果,選擇合理的參與方式,能夠保證公眾參與的有效性。在調查公眾意見時,要盡可能的保持調查的全面性與細致。在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的過程中,要確保其不應付、不隱瞞。
3、擴大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的主體
從當前現狀來看,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的環境權益與對象一般都是受到影響的民眾為主體。但在環境影響評價中,民間環保組織以及基層群眾組織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但其卻未參與到環境政策決定中來。因此,當前的環評參與對象的范圍過于狹窄。從這個角度來說,要特別注意為以上組織提供機會參與環評中,以提高環評質量。
4、加強公眾參與程序的規范
首先,加強公眾參與時間的規范。為了保障在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可以熟知該規劃的具體情況,各級政府要建立—個高效便利的環評公眾參與的信息發布反饋平臺,保障公眾可以及時獲取該規劃的相關信息。其次,對公眾參與的范圍進行規范。各級政府要盡可能的減少公眾在產業政策、社會影響分析、選址意見等方面的參與范圍,擴大其在項目分析、規劃環境影響、環境保護措施以及項目預測方法等方面的參與范圍。
5、加強環境影響評價事中與事后的公眾參與
各級政府要加強環評中事中、事后公眾參與工作的宣傳,為公眾參與提供多種渠道,由此有效遏制超標排放等違規現象。公眾也要及時而積極的對建設項目的有關信息進行了解,從而提升環境決策的質量。
結語:本文從影響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的因素入手,提出了完善公眾參與的相關措施,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