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康
五年一屆的區縣、鄉鎮兩級人大換屆選舉工作已近尾聲。去年11月16日,本市一千多萬選民積極行使民主權利,順利選舉產生兩級人大代表一萬兩千五百余名。
我們常說,區縣和鄉鎮兩級人大換屆選舉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最廣泛、最直接、最生動的實踐,也是全市人民群眾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隨著人民群眾民主法治意識的不斷增強,隨著人大工作的不斷與時俱進,如何在新形勢下有序組織好這一社會主義民主的實踐,更好地把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揚民主、嚴格依法辦事有機統一起來,考量著全市各級選舉工作機構的決心和智慧。組織好一次成功的基層民主選舉,我們認為至少應解決好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如何方便更多選民參選。廣泛性是人民民主生命線。只有動員最廣大選民參選,我們的選舉才真正具有廣泛民意基礎。為了更廣泛地動員選民參選,必須深入開展宣傳發動工作,把傳統的宣傳發動與新的宣傳發動方式結合起來。今年,我們首次制作了換屆選舉微動漫、拍攝了公益宣傳片和基層代表履職風采電視專題片,借助手機、微信、樓宇電子屏、移動電視等新媒體滾動播放,以群眾喜聞樂見方式進一步提升宣傳效果。更方便選民參選,必須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把傳統的選舉組織方式和信息化手段結合起來。我們在以往幾屆探索實踐基礎上,依托政務外網,開發建設了全市統一選民登記信息管理系統,通過該系統實現了換屆選舉大部分工作環節信息化;開發了選民登記專用手機APP,只需輕輕一刷,數秒時間即可完成選民信息采集上傳,顯著提高登記效率。保障流動人口選舉權利,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方便其參選,把法定原則和本市實際結合起來。如,對于2011年在上海參選過的外地戶籍選民或者在上海高校就讀的外地戶籍學生,規定無需開具選民資格轉移證明便可直接在本市參選。又如,有的區縣選舉辦積極為戶籍地較為集中的外地選民集體開具資格轉移證明。這些規定和舉動正與上海“大氣謙和、海納百川”城市精神相契合。
第二個問題:如何讓選民真實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意愿。選舉實則是一種權利委托的過程,如何保證每一位選民都真實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委托?如何保證選舉的結果符合絕大多數選民的共同期望?答案是:一套完備且行之有效的制度規范。如,本市直接選舉實施細則規定,選民十人及以上聯名推薦的代表候選人的總人數,占代表名額總數的80%以上。這一規定保證了選出的絕大部分代表由選民提名,足見選民的意愿在選舉中的分量之重。又如,我們通過“三上三下”的方式,讓選民對代表候選人人選名單反復醞釀協商、充分發表意見,根據較多數選民的意見確定正式代表候選人。再比如,我們建立了代表候選人與選民見面制度,要求候選人實事求是介紹本人情況,誠懇回答選民問題,對當選后如何履職作出表態。而在投票選舉環節,我們嚴格執行監票和計票回避制度,對委托投票和流動票箱嚴格管理,并要求在每個投票點都設秘密寫票處,以保證選民不受干擾地寫票和投票。
第三個問題:如何讓選出的代表更好地為民代言。如果說,以上第一個問題事關民主的廣泛性維度,第二個問題事關民主的真實性維度的話,那么這第三個問題關乎民主的有效性。什么樣的代表才是人民群眾真正需要的?我想應該是能夠接地氣、愿意并善于為老百姓代言的。為此,首先應從優化代表結構入手,增加基層一線代表尤其是工人、農民和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只有選出更多來自基層、能接地氣的代表,才能使今后的代表履職更有底氣。其次,還要保證代表能經常到選民中去,使選民能夠方便地找到并且監督自己選舉產生的代表。本市實施代表法辦法規定,區縣人大代表應當參加進社區聯系人民群眾的活動,每年不少于兩次。同時,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和街道均已設立了代表聯絡機構,并向社會公布聯系方式。這些舉措的出臺,都為此次選舉的成功打下堅實基礎。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而基層人大代表選舉則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礎。把握好上述三個問題,有利于我們進一步完善選舉制度、推動人大工作與時俱進,實踐好、發展好社會主義基層民主。基層人大代表選舉需要堅強的組織領導、精干的工作隊伍和熱情參與的廣大選民,也需要我們持之以恒的求索和奮斗! (作者系市人大常委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人事代表工委副主任,市選舉辦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