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芳?オ?
[摘要]中學詩歌教學,是美育的較好途徑。中學語文教材,有相當一部分為詩歌,它們都是古今詩歌中的佳品,是文學作品的精華,有著豐富的美學價值。這些作品,正適合青春期情感充沛、想象豐富、而又具有了一定的審美能力的中學生品味。所以,利用中學詩歌教學的得天獨厚的契機進行美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通過詩歌教學中的美育,提高學生對詩歌美的感受力、鑒賞力;同時也相應提高對其他文藝作品的感受和鑒別能力,提高他們的生活情趣,從而促進他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關鍵詞]中學詩歌審美能力美育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360009
美育是培養人們在正確審美觀指導下欣賞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學詩歌教學,是美育的較好途徑。中學語文教材,有相當一部分為詩歌。他們都是古今詩歌中的佳品,是文學作品的精華,有著豐富的美學價值。這些作品,正適合青春期情感充沛、想象力豐富、而又具有了一定的審美能力的中學生的品味。所以,利用中學詩歌教學的得天獨厚的契機進行美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中學詩歌教學中美育,有如下幾個途徑:
一、在詩歌的優美意境中對學生進行自然美的教育
詩歌的語言是精煉的,而詩歌語言中的內涵又是豐富的。偉大祖國壯麗的山河、奇異的花草常常被濃縮到詩歌當中,以產生一種感人的意境,在中學詩歌教學中,應挖掘出這種意境美,以此去感染學生,進行自然美的教育。可采用如下的方法去完成。
1.圖畫法。就是用現成的古詩文圖畫,或者教師自己去繪制圖畫,在教學中一邊講詩歌,一邊展示圖畫的一種方法。教師可把詩中描繪的美景用圖畫展現出來,讓學生有直觀感受,然后再去展開聯想,加深理解,達到美育預期目的。
2.直接聯想法。這種方法是針對詩歌中所描繪的優美意境,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豐富聯想,使畫中的意境在頭腦中顯現出來,從而去感受美、欣賞美,進而達到美育的目的。
3.比較法。這種方法是用學生常見的景色去同詩中較生疏的意境去比較,以達到感受美、鑒賞美的目的。
通過自然美的教育,不僅能增強學生鑒賞美的能力,還可以陶冶他們情操,加深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二、從詩歌所表達的情感中去對學生進行精神美的教育
詩歌的精神美,反映在各種方面,有的詩歌,表達了作者深厚的愛國情懷,對這樣的作品,教師就要把作者那種“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的愛國情懷挖掘出來,讓學生體會到這種高尚的精神所在之處。有的詩歌愛國性雖不明顯,但卻表達了作者的高尚品質,這也是精神美的重要內容,也是美育的好教材。當然,教材中一些革命家的詩篇更是極好的精神美的杰作,教師可用這些豐富的材料及其所表達的情感去對學生美育。精神美的挖掘和教育也有其特殊的方法,一般來說,教師的“講析法”是行之有效的。當然,教師的“講析法”一定是在大量掌握了作者所處時代背景材料的前提下,對教材提綱挈領地講析,如此方可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對于詩歌作品的精神美的教育,還可采取“討論法”、“歸納法”等方式。
精神美的教育是與德育相聯系的,有時是相融的,所以進行精神美教育的同時,要同德育的主旨和內容有機結合起來,以其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三、從詩歌所運用的語言技巧上,對學生進行形式美的教育
形式美是美的基本形態之一。詩歌的形式美體現在優美的節奏與韻律,詞匯的選用和句子的安排上。這是詩歌教學中美育的主要內容,也是美育的重要途徑。
詩歌是一種濃縮的語言藝術,他的形式美首先表現為簡潔美,即用字的貼切和精煉上。那么就要求教師在講析詩的用字用詞時,把它的形式美挖掘出來,讓學生不僅能感受到而且能學會去創造美,在寫作練習中去實踐。
詩歌的形式美,還反映在獨特的韻律上,中國詩歌與散文的區別在于用韻,而用韻的本身即是一種美。欣賞古代詩歌,韻律是重要的。
詩歌的形式美還在于節奏,教師在講析過程中,不僅要講清每首詩歌的節奏,更要挖掘節奏的美感。
詩歌的形式美的教育可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自讀和朗誦會的形式實現。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感受文章所表達的美。一類是押韻的字,閱讀時一定要讀準所押的韻,對古詩中的七律七絕要注意讀出韻音來。詩中的平仄音也很重要,古詩中的平仄有嚴格的規定,只要朗讀時略加注意,詩中很明顯的節奏感就很容易顯出來,形成一種音樂美。“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反復朗讀是一種最好的方法,多讀作品,作者塑造的美的形象自然會在學生腦海中浮現。
詩歌教學中的美育和智育、德育是辯證統一的。所以它應與其他教育有機結合,既不可牽強附會,又不能“束之高閣”,只有把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自然地融入其他教育之中,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責任編輯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