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桂芳++隋艷++魏明岳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目前高職數學教學現狀不容樂觀,課時少、任務緊、學生基礎差且差別大。數學課程因其抽象性,使不少學生覺得概念晦澀難懂,接受上有困難;部分學生錯誤地認為,數學課與實際脫節,沒什么用,數學課就是套公式計算。如何改變這樣的教學現狀,已經成為數學教師越來越緊迫的任務。
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應以能力培養為中心,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而非理論學術人才。對于高職數學教學也是如此,要求教師不能只注重知識講授,更重要的是注重數學應用能力培養,依據國家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培養學生應用數學意識和能力已經成為數學教學的重要方面。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高職教育界對數學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有一些基本共識,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實際案例更多地改善教學狀況,這樣的教學改革可稱為教學應用化改革。我院根據學院學生實際情況進行系統研究,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從概念入手實現數學與應用知識的融合,通過案例教學培養學生應用數學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習慣,使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的背景理解更深刻,應用更有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改革的具體手段與方法
從教材改革入手,革新教學模式,建立高職數學教學資源庫(包括數學應用案例手冊、教案、數學建模與數學實驗指導書,包括應用子題庫的電子題庫等)。建立符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高職數學教學體系,由知識本位轉變為能力本位。突出應用性,從貼近生活或專業實際角度引入案例。立足用數學方法解釋實際問題,實現“教、學、用”一體,讓數學建模思想融入高職數學教學。

教學資源庫中,高職“高等數學”電子題庫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可解決同一個班級同學差異化大的問題。題庫每道題目按題目類型、難度和所屬知識點進行定義。題庫從章節和知識點及難度等方面組織題目,可根據學生基礎程度選擇合適難度的題目進行練習,鞏固知識點。題庫易于實現隱性的分層教學,根據學生情況選擇題目針對性教學。每章每節每個知識點都可以很方便地調出其中應用案例及思考題,并且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不同難易程度的案例,從而保證教學改革實施及提高教學效率。
題庫按章節檢索
題庫按知識點考點檢索
數學建模是一種數學思考方法,是運用數學語言和方法,通過抽象、簡化建立能近似刻畫并“解決”實際問題的強有力數學手段,是數學知識與數學應用的橋梁。研究和學習數學模型能幫助學生探索數學應用,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高職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建模思想,改變傳統數學學習方式,是培養、訓練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好方法,有利于課程改革深化。
四、反思與評價
1.恰當地引入新教學模式能改善教學,但需要有好的教學資源的支持。在教學實施中,我們在定積分概念引入信息化教學手段,用數學軟件開發的教學軟件模擬曲邊梯形的分割過程、與對應的近似圖形面積進行數值動態比較,以及用微課形式講解一些概念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不能為了應用而應用,流于形式,迎合潮流。在為專業服務的前提下,應盡量保持數學課程的完整性,體現數學學科本身的科學性、思維性、應用性和文化性,注重學生創新能力與綜合素質培養,提高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
3.實施過程應該靈活有效,根據具體情況變通調整。如有的學生用電腦不方便,資料包括題庫既有電子版的又有紙版的,根據需要會上傳到云空間,手機也能方便瀏覽;不同程度、不同基礎、不同背景的學生案例教學方式也會不同。
具體實施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和阻力,如應用資料的搜集、電子題庫的建立需要花費教師們很多精力;具體實施中學生差異大,部分學生習慣填鴨式教學,不愿意多動腦筋思考等。隨著教學改革進程的推進,問題都在解決,教學改革取得了很多成果,師生們評價很好。
參考文獻:
[1]王高雄.高職教學方法改革研究論文集.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
[2]李艷午.高職高專高等數學教學改革創新.菏澤學院學報,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