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玲
摘 要: 神話故事是特殊的文體,在教學時應立足精彩的情節,辨析文本,揣摩結構,活化語言文字背后的畫面,讓學生立體地感知想象的合理性。
關鍵詞: 神話故事 文本辨析 合理想象
神話是指傳說中的神仙和古代神化英雄的故事。這種特殊的文體用悠遠的文字、飽滿鮮明的人物形象、豐厚的文化、曲折離奇的情節營造出神秘空靈的意境,從而震撼孩子們。作為教材文本,神話故事對兒童有強烈的吸引力,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神化英雄的魅力。但文本同時承擔著培養語文能力,提升語文素養的育人重責,在教學重難點處應立足于精彩的情節,辨析文本,揣摩結構,活化語言文字背后的畫面,讓學生立體地感知想象的合理性。在教學《開天辟地》一文時,教師可以充分結合神話故事的特點,引導學生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體會神話故事“想象的合理性”這一文本特點。
一、文本辨析,體會想象的合理性
教學“大神完成開天辟地后化作萬物”的段落時,教師可以出示調整后的文本內容,大膽地調整“改天換地”部分的文本內容,將盤古身軀九個部分與化成的萬物一一對應起來,為接下來探究神話故事想象的合理性鋪設一條平坦的大道。
口中呼出的氣 變成了 風和云,
發出的聲音 變成了 轟隆的雷霆,
左眼 變成了 光芒萬丈的太陽,
右眼 變成了 皎潔明媚的月光,
隆起的肌肉 變成了 三山五岳,
流淌的血液 變成了 奔騰的江河,
筋脈 變成了 縱橫交錯的大道,
皮膚 變成了 萬頃良田,
流出的汗水 變成了 滋潤萬物的雨露甘霖。
接著,老師可讓學生觀察第一排盤古身體的各個部分排序能否調換,引導學生揭示神話故事中想象合理性的第一個表現:順序性,即想象的內容要有一定的順序。第三排展示的是盤古的身體化成的萬物,教師可提出一個問題:能不能調換順序?將一、三排的內容對應起來看,前后聯系密切,學生通過想象與聯想尋找兩者之間的聯系,并用語言準確地表達,從而揭示這篇神話故事想象合理性的第二個表現:想象容具有內在聯系性。“想象”是一個動詞,在語文課堂上,與其告訴學生這就是想象,不如讓學生親身感受“想象”的過程,領悟“想象”的要領,這才是真正地學會如何“想象”。
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臨死的時候,他的身軀化成了萬物”,那么他的身軀化成了哪些事物呢?由于這幾個分句朗朗上口,句式一致,學生一讀就發現這一段有九個“變成了”。教師這時可以適當追問:難道僅僅是這九樣事物嗎?學生一下子張開想象的翅膀:“牙齒變成了晶瑩剔透的珠寶”、“頭發變成了茂密的森林”、“耳朵變成了幽深的山洞”……
二、朗讀感悟,內化想象的合理性
語文課堂少不了朗讀訓練,有效朗讀有助于學生體會文章敘述節奏、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訓練對文章字句的分析能力等。合作學習不僅能給課堂注入活力,而且給學生的言語實踐提供助力。朗讀和感悟是密不可分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多種方式的朗讀能實現以讀促悟,以悟促誦。在指導學生誦讀的同時,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讀的難度要呈現一定的梯度,這樣學生才會有學習節奏感,從而實現個性化的朗讀體驗,內化想象的合理性。
這一段在安排朗讀訓練時,首先讓男女生合作朗讀,再一次明確盤古身體各部分與化成萬物間一一對應的特點。其次師生合作朗讀,教師刪去第三列的內容,并讓三個學生嘗試背誦,增加難度,利用記憶規律,以半讀半誦的方式一步步幫助學生記憶這一部分的內容。接著同桌合作朗讀,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放下書本,練習合作背誦,并展示背誦成果。最后讓學生自由背誦這一部分,逐步內化想象的合理性。雖說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但是如何正確處理這一關系著實不易。教師在指導背誦部分應打造有松有緊、有收有放的語文課堂。
三、對比思辨,運用想象的合理性
在天和地分開后,盤古隨著天地的變化而變化,天每天升高,地每天加厚,盤古也跟著每天長高,而且歷經一萬八千年。在這個過程中,想象盤古會遇到什么困難?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呢?學生結合原來所讀過的神話故事,發揮想象,適時編造一幅幅精彩的畫面,由此可見盤古是多么堅持。
神話式的思維更多的是想象的思維。教學神話文本,教師要善于挖掘文本的空白處,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激活并發展學生的思維。當學生通過復述性表演實現對神話人物的體驗時,神話故事對學生真、善、美的啟迪已達到一個高度。這時,教師要關注學生不斷噴涌而出的想象思維,并順勢引導,拓寬視野,在言語實踐中運用想象的合理性。這個片段教學的最后,安排了想象說話訓練,將文本內容變成了“( )變成了( )”的形式,引導學生在理解表述合理性的基礎上自由想象,使訓練更扎實、開放。
這篇創世神話文脈清晰,處處充滿神奇的想象,教師可對教材內容進行大膽的取舍,精心研讀盤古的身軀如何化成萬物這一部分,創新性解讀九個“變成了”,從觀察思考順序性想象,到理解表達合理性想象,再到出示填空,實現學生的創造性想象,教師把握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規律,關注學生的語言表達和積累運用,真正實現優美句式的運用價值和育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