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權芳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建設西安國際化大都市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背景下外語人才的需求,創新高校外語教育理念,進行專業的復合,培養應用型外語人才開展本土化外語教育研究,從而為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經濟建設和發展培養合格的外語人才。
【關鍵詞】國際化大都市 軟實力 外語人才培養
2009年6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了《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在闡述該經濟區“空間戰略”時提出,要構筑“一核、一軸、三輻射”的空間發展框架體系。“一核”即西安(咸陽)大都市,是經濟區的核心,對西部和北方內陸地區具有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同時,西安市也屬于“一帶一路”沿線上十分重要的城市。
國際化大都市的概念,最初是由蘇格蘭城市規劃師格迪斯于1915年提出來的。城市的國際化過程,也是一個城市的國際競爭力增強的過程。城市的國際競爭力由硬實力和軟實力構成。有學者從城市國際公關的角度認為:“城市軟實力是反映城市在參與發展和競爭中,建立在社會和諧、城市文化、政府服務、人口素質、形象傳播等非物質要素之上的,體現為城市文化感召力、環境舒適力、城市凝聚力、科技創新力、區域影響力、參與協調力等的一種特殊力量。”西安經濟發展建設及陜西與世界的合作交流的不斷擴大需要多元化、開放型的外語人才。在全球化語境下,外語人才是一個國家和城市的最為重要的人力資本之一,他們對促進開放型經濟的發展中作用重大。
加入世貿組織(WTO)以來,中國與世界的交流是全方位的、多層次的。西安憑借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及自身的地理、資源等比較優勢,經濟外向度不斷提高,經濟增長居全國前列,對外貿易增長迅速。據《西安統計年鑒》,2011年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為126 億美元; 2012受世界金融危機影響,進出口增幅有所下降,為130億美元;2013年同比增長幅度最大,為179.9億美元;2014年為197.6億美元。西安外向型經濟對外依存度的提高為外語教育的發展提供了經濟條件和物質技術條件,而且也對外語教育的發展提出了一定的客觀要求和挑戰。
長期以來,受計劃體制束縛,高校外語教育局限于校園封閉性自我循環模式,以培養國家外交、外事及相關教學人員為主,強調政治性和紀律性,培養方式寬泛而刻板。隨著市場經濟,特別是外向型經濟的快速發展, 高校按照這種“經院式”培養模式培養出來的外語人才越來越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2011年西安市第二季度人才指數分析表明,在用人單位中, 民營、私營、個體企業占總數的55%,股份制企業占27%,外商獨資、中外合資企業占12%,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占2%,其他類企業占4%。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組織的課題小組通過調查發現“國家部委、國有企業、外經貿公司、部隊和教育部門對于單一外語類畢業生的需求量已降至零,而期盼外語專業本科生具有寬泛知識的則占66%。”上述調查表明,市場經濟的發展對外語人才的需求出現了多層次化發展趨勢。
人才培養最終應服務于社會,服務于經濟建設,西安高等外語教育與西安的對外政策和經濟建設息息相關,適應多元市場的外語人才的培養對促進西安進出口貿易,拉動外資,促進地區旅游業結構的多元化發展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實現高校外語教育創新,適應西安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成為西安高校外語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
外語教育的發展需要面向社會需求,進行人才知識結構和應用能力的調整,使之適應社會經濟建設的發展。把語言基本功、通識知識、專業知識、能力和素質結合起來培養復合型、實用型、能力素質型的國際化外語人才,是人才培養模式的又一個飛躍,也是當前我國高等外語教育面對日益擴大的多元化社會需求的對策。結合西安對外語人才的實際需求,外語教育界應對外語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重新審視,對現有教育思想、教育觀點深刻反思,努力探索外語教育發展的增長點和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以教育思想觀念的新突破帶動外語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新進展。通過專業的復合,培養應用型外語人才是適應西安外向型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西安經濟融入世界經濟,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重要舉措。此外,教育國際化是在經濟全球化浪潮推動下出現的一個新趨勢,它不僅是一種嶄新的教育理念,更是一種正在全球大力推進的教育實踐。很多高校已經意識到這種趨勢,并努力通過多種途徑實現與國外多所高校和實踐單位的長期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出國進修和訪學的國際交流平臺。
西安高校數量眾多、門類齊全。只有充分結合各自特點,發揮學校特色優勢,實行本土化、差別化的外語人才培養模式,制定相應的國際化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才能為建設西安國際化大都市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為提升西安城市文化軟實力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孟建,裴增雨.城市軟實力與形象戰略[J].國際公關,2009(5).
[2]西安統計局,國家統計局西安調查隊主編.西安統計年鑒2014[Z].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4.
[3]戴煒棟.高校外語專業教育發展報告(1978 -2008)[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4]何其莘,殷桐生,黃塬生,劉海平.關于外語專業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