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應關注什么問題,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呢?通過實踐證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只有問題,才能有學生的探究,只有探究才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落實到位。現就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問題”的幾點思考與嘗試,進行淺談,如有不妥之處,請有關專家及同仁提出寶貴意見,以便交流、分享。
實際上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提問學生,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會進行質疑與反問,并進行有效的互動。在互動中產生智慧的火花,從而促進師生的深度思維,使教師“教”得更好,學生“學”得更有效。
一、要采取具體措施逼著學生提問
在當今的高中物理教學中,由于高考的壓力及多年來填鴨式教學所形成的定式,只是老師講什么,學生就學什么,學生根本不習慣問問題,因而要采取一些具體措施逼著學生提問。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適度的逼是必要的,可在每堂課上留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看書想問題,寫在紙上,交給老師。例如在學習“速度”時,教師可以以問題為導向,催發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可以先提出幾個邏輯關聯詞,讓學生根據邏輯關聯詞,提出如何建立速度理論模型。幾個關聯詞:(1)位置變化;(2)位置變化范疇;(3)位置變化的快慢;(4)設想用實例說明;(5)常用的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即(速度);(6)問題中的變量。最后啟發學生提出:(1)建立速度模型的關鍵是什么?(2)建立速度概論的途徑是什么?(3)速度的表達式有哪些?(4)設計一個測定速度大小的實驗(每個學生都要獨立寫在自己的課堂學習本上,通過不同形式交流、評價),這樣引導、催發學生主動思考、提問、建模,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對學生中共同存在的問題,由老師課上解決。另外也可讓學生設立問題卡片,將平時積累的問題記錄在卡片上,集中后在方便的時候請教老師。
二、要勇于引導學生提問題
1.要歡迎學生提問題。
有的學生雖然勤于發問,但不是問不到點子上,就是問出一些類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那樣怪癖而纏雜不清的問題。當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態度要親切,不能不耐煩,更不能譏笑、斥責他們。應該循循善誘,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指出重點、難點、抓住問題的本質,防止他們產生自卑和膽怯心理,抑制他們的思維活動。教師歡迎學生提問,就能鼓勵學生繼續提問。
2.要強化學生提問意識。
常聽有的老師對學生說:“今后用功點,有問題來問。”但要讓本來似乎沒有什么問題可提的學生提出問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師掌握“激發”問題的藝術,同時也要教育學生懂得知識是通過學和問獲得的。
要給學生發現問題的方法,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在講定義、概念、原理時,措辭常用一定、不一定、大多數、少數等文字。學生的思維應集中到這些詞語上,反復推敲,多問幾個為什么。例如質點為什么不一定是質量很小的物體,為什么汽車有時可以看成質點等。另外,在知識的聯系對比中要敢于反問。例如在學習速度后,可以拓展速率概念,讓學生提出它們的相同點是什么,它們的不同點是什么,在對比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加以區分,使相關的物理概念得以強化理解。同時,學生也強化對科學方法的學習和運用。
三、要設計好有目的的問題為教學服務
1.提出的問題要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十萬個為什么》中的每一個問題都很吸引人,使人很想知道為什么,故受到青少年讀者的喜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在大量的素材中引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比如在講光的干涉現象時,可問學生:為什么浮在河面上的汽油層是彩色的,而一瓶汽油看起來是無色的呢?提出這個問題能誘導學生深究其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在學習自由落體運動時,教師可以用質量反差較大的兩個宏觀物體進行提問,如果從相同高度同時下落,哪個物體首先落地?為什么?當年伽利略對這一問題時怎樣思考、推理和實驗的?接著教師實際實驗證明結論,學生的學習興趣頓時就被激發出來,同時也會引起學生的邏輯思考,給學生學習物理增添極大的內驅力。
2.課堂中的問常用來引人課題。
在教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必須是學生一心想解決的問題,是學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如在學習“直流電路”一章討論短路的危害時,首先給學生做這樣一個演示實驗,我將一根保險絲和一個220伏的燈泡串聯起來接到電源上,燈泡正常發光,然后在燈泡一端引出一根導線與另一端相碰,在火花與響聲中保險絲被燒得所剩無幾,學生很吃驚。這時我就抓住學生急于想搞清的心理特征,立刻提問:為什么會發生這種現象呢?顯然這一問題用來導入課題是相當精彩的,接下來就是依據歐姆定律進行討論。
3.階梯式設問可用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階梯設問就是按照思維順序給出一組逐漸深入的問題。當一個問題解決的時候,新的問題也就出現。如: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冊P55頁,《牛頓第三定律》中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噴氣式飛機飛行時動力的來源如何那,大多數學生錯誤地認為飛機噴出的氣體向后推空氣,空氣就向前推動飛機,飛機才克服空氣阻力往前飛行的。針對上述錯誤,教師可以這樣設問:火箭在無空氣處能否飛行?學生答;能。問:既然沒有空氣也能飛行,那么推力從何來呢?學生思考,沉默。接著加問:噴氣式飛機與什么物體發生了互相作用呢?學生答:噴出來的氣。追問:飛機將受什么力作用呢?學生明白了,齊聲回答:噴出來的氣對飛機有推力作用,進而加深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進一步理解。
當今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適當的把握一下這些原則和方法,學生在問的時候一定就會有的放矢,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生一定會找到一個非常滿意的答案滿意而歸。相信在當今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就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一定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