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慶安
火鍋是最受人們歡迎的食物之一,風靡大街小巷的火鍋店可謂餐飲行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各種火鍋品牌種類繁多,火鍋加盟的品牌也數不勝數,在各種可謂“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火鍋之戰中,中小品牌如何沖出重圍?
前不久,“2016年中國火鍋品牌50強”企業榜單放榜,重慶僅占9席,創2011年來的新低。作為“中國火鍋之都”,作為火鍋品類的開創城市與領導城市,重慶必須占到40%以上的席位,即至少20席以上才是實至名歸。
重慶火鍋在榜單中連年下滑的根源何在?有餐飲從業者將其歸結為國內其他火鍋派系的崛起,這只是表象,容納更多的競爭,有助于做大火鍋品類。我們認為真正的根源,在于以下這些原因。
火鍋領軍企業創新動力不足
作為重慶火鍋品類的領軍企業,榜單中的大企業似乎理所當然應該肩負創新重任,但這些領軍企業在忙些什么呢?
小天鵝忙著玩多元化,從玩資本到玩眾籌,再到玩三美渝美人,在玩的過程中順便做了個荔枝味的辛火鍋,這雖是品類創新,但顯然創始人的重心似乎早已不在火鍋……劉一手忙著建立“全產業鏈生態食材”,企業控制關鍵產業鏈和企業經營全產業鏈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前者強調的是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后者則與大而全的科工貿一體化企業無本質區別。?和劉一手一樣,德莊也在進軍從土地到餐桌的“全產業鏈”,7年前中糧也玩過“全產業鏈”,結果是多面受敵,因為每一個鏈條上都誕生專家品牌,而通才品牌難以戰勝專家品牌。
當大企業、大品牌的創新動力不足時,中小火鍋企業又在忙啥呢?
80%以上的中小火鍋企業在“裸奔”。大多數中小火鍋企業想的是如何短期火爆,如何快速擴張,如何快速變現加盟費,急功近利自然無暇進行品類創新,進行品牌建設。重慶市火鍋協會發布的首個火鍋行業紅皮書中,有一組令人瞠目結舌的數據—重慶火鍋企業在廣告推廣上的費用極低,年均費用支出一般在1000元及以下范圍的,占比達到46.1%!
1000元能干什么?勉強在豬八戒網上懸賞設計一個LOGO,勉強找不知名小公司做一張廣告單頁設計,勉強在不知名公眾號上投放一次廣告……而沒有品牌營銷觀念的火鍋企業,就像在光腳裸奔,陷入價值鏈的低層次競爭,自然跑不贏品類增長。
中小火鍋企業容易陷入誤區
在長期的品牌咨詢服務中,我們認為中小火鍋企業很容易陷入創建品牌的三大誤區:
誤區一:什么火就跟風什么。中小火鍋企業最喜歡的就是Me Too戰略,即跟風戰略,你做潮汕牛肉火鍋,我也做潮汕牛肉火鍋;鮮貨火鍋火了,我也跟風做鮮貨火鍋……沒有聚焦一個細分品類,沒有做扎實、做透、做出標準化,自然就沒有品牌的積淀。
誤區二:“味道好”打頭陣。在餐飲品類戰的品牌戰略咨詢服務中,我們發現一個普遍的現象:中小火鍋企業幾乎把“味道好”放在品牌打造的第一位。好吃這是火鍋最基本的標配,但僅僅停留在味蕾上的好吃,而非心智中的好吃,就無法形成認知優勢,而認知優勢是品牌打造的關鍵法則。
誤區三:創品牌要花很多廣告費。公關創建品牌,廣告維護品牌,這是絕大多數中小火鍋企業都缺失的一個品牌常識。如果陷入“廣告創建品牌”的誤區,廣告一停,銷量就下降,特別是把團購、打折當作廣告來用,降得更為明顯。最好的公關案例就是優步,早期優步在中國創建品牌,靠的就是公關,在媒體和朋友圈的推波助瀾下,盡人皆知。但傳統的公關范式,例如發稿,發稿再發稿,偶爾公關危機滅滅火,已經不靈了。現在,必須結合當下的社交環境與傳播場景進行創新。
火鍋品類戰:中小品牌突圍術
由于中小火鍋企業處于市場一線,聽得見市場炮火聲,敢于進入新市場,且富有耐心,耐得住品類初期發展緩慢的寂寞,所以品類創新的成功幾率要遠高于大企業。同時,中小火鍋企業通過創新品類創建強大的品牌,或被大企業收購,或發展成為大企業,這就是商業界的自然循環。
如何借助品類戰,打造強勢火鍋品牌,最終成為代表某品類競爭的第一品牌?作為“2016重慶火鍋百強爭霸賽”的唯一戰略定位機構,作為“戰略定位 + 形象設計 + 實戰傳播”的消費品品類全案傳播機構,我們認為要做到“二忘四要”。
一忘“味道好”。“味道好”固然重要,但不是品牌打造的第一位,樹立在消費者心智中的優勢認知才是關鍵。一旦搶先建立,競爭對手便難以進入,例如海底撈搶先建立“服務”這個優勢認知,小肥羊等競爭對手難以撼動。
二忘“擴張”。少即是多,先打造好一家店,沉下心不斷調整、進化產品和服務,最終形成模式化后,再開始大規模、快速擴張,搶占資源和認知。例如佬土鵝腸火鍋,就是步步為營完成從全城到全省,再到全國的擴張。
一要懂得聚焦。乾礦火鍋聚焦并主導毛肚品類,重慶每賣出10萬斤頂級水牛毛肚,就有6萬斤是乾礦賣出的。與大企業相反,中小企業最佳的戰略選擇就是將目光集中在更小的品類,在狹長的市場上緩慢發展,例如佬土鵝腸火鍋,聚焦“冰水鵝腸”,從鎮江走向江蘇再走向全國。
二要開創并主導一個品類。小天鵝開創并主導鴛鴦火鍋品類,成就火鍋霸主地位;奇火鍋站在上火火鍋的對立面,開創不上火火鍋品類,年入約20億元。火鍋品類分化路徑還很多,從健康、外賣、智能等方面皆能開創新品類。?我們將在火鍋品類戰的后續觀察文章中,就如何開創火鍋新品類講深講透。
三要為新品類定位。定位就是與眾不同,然后把這個與眾不同標簽化,貼進消費者的心智,就像海底撈的“服務”,真功夫的“快速”等,但定位并非一成不變,而是根據外部競爭環境的變化而變,例如安徽老鄉雞從“肥西老母雞湯”重新定位為“中式烹雞專家”。
四要有視覺錘和戰斗口號。圖像比文字更容易進入心智,例如真功夫的李小龍形象、麥當勞的M等,就是從定位發展出來的視覺錘。此外,戰斗口號也非常重要,不能朝令夕改,要像腦白金那樣持續傳播,才具有穿透力。
火鍋是重慶最重要的區域心智資源,中小火鍋企業是重慶火鍋品類創新的主力,也是商業界生生不息的創新力量,未來的11席中國火鍋品牌50強企業榜,從何誕生?從中小火鍋企業中誕生,從火鍋品類戰中誕生!
編輯:
周春燕(微信號:zhouchunyan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