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華+劉彥珍
摘 要: 新升本科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方向的轉變,必然要求高校提高實習實訓課質量,從校內實訓中心和校外實習基地的培育和建設入手,同時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學生管理,多方面入手提高學生的實習實訓技能水平。
關鍵詞: 實習實訓建設 新升本科院校 應用型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的發展,高等教育逐漸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每年都有大量畢業生涌向社會,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特別對于新升本科院校的畢業生就業難度更大,這就要求新升本科院校從根本上改變以前的辦學思路?,F在的一本院校和老牌二本院校以培養學術研究型人才為主,高職高專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主,介于兩者之間的新升本科院校,如何對培養方向進行定位是個重大的課題。我國產業結構正經歷轉型和升級,逐漸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產業轉型,從低端制造業向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升級,這些企業勢必對一線工人有更高的要求,特別需要專業基礎扎實、實踐動手能力強并具有創新精神和職業素養的現代化技術工人,新升本科院校應將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這樣的技術工人,這些畢業生不但要具有高職高專學生的實踐能力,更具有老牌二本院校的基礎理論知識。而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勢必要轉變原來的重理論輕實踐的辦學方向,建設高水平的實習實訓基地,加強學生實習實訓環節。
1.加強新升本科院校實習實訓建設的必要性
培養應用型人才要加大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的適應性、職業性,減少學術性,其中的核心環節就是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要求不但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更要有在實踐生產中創新、創造的能力,這對于實習實訓提出更高的要求,必然要加強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實習實訓項目和基地建設。
2.新升本科院校實習實訓的現狀
課程結構不合理。新升本科院校以前的培養目標主要是模仿老牌二本院校的培養目標,以培養學術研究型人才為主,在課程設計上強調專業理論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專業理論課設置課程多,課時長,而實踐教學時間短,模式單調,實踐教學無法達到社會對于應用型技術人才的要求。
校內實訓軟硬件條件差。缺少綜合的實習實訓基地,都是依托本專業的實驗室,一般場地小,儀器種類和臺套數較少,無法按班級安排實訓。實驗室設備長時間沒有升級換代,設備陳舊老化,造成學生的實訓項目與生產實際脫節。專業實訓教師較少,實踐指導能力差。這些原因造成校內實訓內容簡單,學生被動訓練,積極性不高,實訓效果差。
校外實習條件差,安排時企業和學生都有意見。企業對產品質量要求嚴格,工人都是經過系統培訓的技術工人,學生由于沒有系統訓練,不允許操作,只能打下手。另外企業的生產計劃和學校的教學計劃不一致,可能工廠由于季節或訂單的影響,會停產或減產,造成按人才培養方案計劃好的實習無法安排。學生自身存在問題,工作期望太高,認為大學畢業后,就是坐辦公室,從事技術或者管理工作,不愿下生產一線。生產車間的噪音、高溫、異味等不適條件,以及廠外的食住條件,都對學生造成不便,挫傷學生的實習積極性。
3.新升本科院校實習實訓的改革方向
增加實習實踐型環節所占課時的比例。通過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進行指導,保留必要的通識課程,讓學生具備扎實的基本理論知識;對于一些實踐應用不大,偏向學術應用的課程進行刪除,對于有一定應用價值但深度過大的課程,進行內容刪減;增加一些實踐性強的課程,增加實習實訓的時間和訓練內容。
提高實踐指導教師的水平。注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積極將教師推向企業,一方面提高教師的職業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可在生產實踐中進行科研創新。從企業聘請工程師到學校給學生進行技能培訓,傳授給學生第一手的生產經驗。完善實踐指導教師激勵機制,建立實踐指導教師工作量考評方法和職稱評審方法,給予實踐指導教師工作量和職稱評定方面照顧,穩定和壯大實踐指導教師隊伍。
建設多項目的校內實訓中心,滿足學生實訓需求。大型的單一實習實訓中心,雖可以統一安排實訓,但是由于實習實訓中心的專業性強,針對的目標學生人數少,會造成設備的長時間閑置。而多實訓項目的綜合基地,雖然臺套數較少,但是項目多,一次可以開出多個實訓項目,完成后,可進行實訓項目的輪換,這樣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學生可對多個項目進行實訓。另外,讓學生積極參與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充分利用實訓設備,讓有興趣和想法的學生得到全面的創新技能訓練。
通過學校扶持,建設校辦工廠。結合當地實際需求和專業方向,由老師組織,學生參與組建校內實習工廠,讓學生參與原料采購、生產產品、質量檢驗、銷售等一套系統,可以從多方面提供崗位訓練學生的能力,讓一些骨干學生參與管理經營,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實習工廠逐步發展成脫離學校扶持的校辦工廠,不但可以給學生提供方便的實習崗位,而且可以反哺學校,為將來提供更好的訓練環境。
積極搭建校企合作平臺。走出校門,了解周邊企業的用工需求,多與企業進行溝通。并在企業生產旺季,安排學生頂崗生產實習,即解決了企業的用工困難,又讓學生真正得到了實踐鍛煉,實現了雙方共贏。轉變企業對學生實習觀念,學生來實習不單是作為廉價的勞動力,更是搭建起企業和學生之間的橋梁,讓雙方相互了解和溝通,可實現學生在實習工廠直接就業。另外,加強學校與企業的科研合作,進行科研攻關,同時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和了解研發過程。通過學生的實習,加強校企之間的聯系,讓企業對于學生的知識結構有充分的認識,讓企業更好地參與學校的專業建設。實習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重要的階段,通過實習可提高學生的紀律意識,增強動手能力和交際能力,讓學生認清形勢,要知道重點大學的本科生和碩士生都要經過生產一線工作,才有可能進入管理和研發部門,所以生產一線是工作的起點,但不是工作的終點,只有認真、踏實工作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并得到企業的認可,獲得晉升的通道。
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是現在新升本科院校發展的出路,通過增加實習實訓的課時量,建設多項目的校內實訓中心,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實訓教師隊伍,積極聯系校外實訓基地等途徑,努力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和創新能力,培養出社會需要的應用型本科人才,新升本科院校才能開創出屬于自己的特色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楊宇行.高校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與運行機制研究[J].電腦與信息技術,2015,23(3):61-63.
[2]林俊涵,邱東鳳,陳建青,等.高職生物制藥技術擬企業化生產實訓模式的構建[J].微生物學通報,2015,42(12):2466-2474.
[3]高鳳山,唐玲,竇少華,等.生物工程專業本科生校內實習教學模式的探討[J].實驗室科學,2015,18(5):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