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過:“與其把學生當作天津鴨兒填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鑰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地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的寶藏。”是的,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到了實實在在的技能,領會學無止境的道理,并且使他們擺脫了依賴課本、依賴老師的學習習慣,真正從學習中獲得了知識,獲得了樂趣。那么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養成主動探究、主動合作,主動獲取知識的習慣呢?我在我的英語課堂中正努力地探索著。
一、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重要的是給予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的空間。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學習起點,大膽放手,鼓勵學生獨立自學,使學生真正掌握著學習的主動權,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就會積極自主的參與學習,主體性得以充分發揮。
五年級《Seeing the doctor》這一課,上課伊始,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The boy is ill.What should he do?鼓勵學生積極動腦,He should ….開門見山引出新課see the doctor。學生們的主動回答讓我欣喜不已,看來老師的要求只要符合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生活能力,學生們也是愿意主動參與的。
接下來的課堂,我就開始大膽放手,學習了蘇海與醫生的對話后,讓學生試著當一下醫生,來給蘇海一些suggestions,Suhai,You should….學生們的爭搶恐后更讓我膽大了,邁克和醫生的對話干脆就讓學生自己make a dialogue,鼓勵學生參考蘇海與醫生的對話,積極創作,沒想到還真行,學生的能力真的是不可估量啊!
二、加強學法指導,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將使他們受益終身。
1.認真預習的習慣。課前預習也是學習的重要環節,預習可以掃除課堂學習的知識障礙,提高聽課效果;還能夠復習、鞏固已學的知識,最重要的是能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在預習時,要做到:了解本課內容與前面已學知識的聯系,找出并復習所需的舊知識;找出本課的重難點,對自己不理解的問題,用筆在課本上劃出來,作為聽課重點。
2.及時復習的習慣。及時復習的優點在于可加深和鞏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學習后發生的急速遺忘。根據遺忘曲線,識記后的兩三天,遺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漸緩慢下來。因此,對剛學過的知識,應及時復習。隨著記憶鞏固程度的提高,復習次數可以逐漸減少,間隔的時間可以逐漸加長。要及時“趁熱打鐵”,學過即復習,方為及時。忌在學習之后很久才去復習。這樣,所學知識會遺忘殆盡,就等于重新學習。
3.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明確做作業是為了及時檢查學習的效果,經過預習、上課、課后復習,知識究竟有沒有領會,有沒有記住,記到什么程度,知識能否應用,應用的能力有多強,這些學習效果問題,單憑自我感受是不準確的。真正懂沒懂,記住沒記住,會不會應用,要在做作業時通過對知識的應用才能得到及時的檢驗。
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在于教師長期不懈地努力。
三、運用積極評價,鼓勵學生堅持自主學習
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客觀存在差異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基礎差、進步慢,自卑感較強,教師應盡量地發掘他們的閃光點,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使他們時常能感受成功的喜悅。成功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激勵機制,給學生成功的體驗,強化和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就會在自主學習中不斷地追尋這種體驗。
在課堂教學中,我嘗試無錯原則,堅持以表揚鼓勵為主。對學生的每一次回答我都不吝嗇自己的贊揚:“Good,Very good,Great,Wonderful”;對基礎稍差,一時答不上來的學生,我先請其它學生回答,再請他復述,等他答上來時,我用手勢“V”表示對他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祝賀;對學習優秀,回答有創意的學生,我總是先伸出大拇指表示對他創意表現的高度贊賞,并適時說一聲“praise!”全班學生則一起有節奏地說“Good,good,very good!”并和老師一樣向他伸出大拇指。幫助他們成功后,學生因成功引起滿足和愉悅,便能激起他們希望得到更多的成功,也就是說一次成功將促起第二次成功,甚至多次成功,多次成功能使學生喜歡英語,認為英語是他能學好的課程,從而樹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總之,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這才是教師傳給學生的有用的法寶。我還將繼續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