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宋枝艷
摘 要: 實驗室是高校實踐教學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按照正規化建設、信息化管理的標準要求,不斷完善制度機制、創新管理方式和提高保障水平,實現軟硬資源統籌規劃和精細化管理,提升教學科研保障服務質量。
關鍵詞: 制度機制 管理方式 運維保障 管控平臺
高校實驗室是開展實踐教學和科學研究的實體單位,既承擔實驗環境、設施設備、人才隊伍的建設任務,又肩負運維管理技術手段創新發展的職責。在新形勢下如何推動實驗室管理創新發展,提高正規化管理水平和服務保障質量?學院采信實驗室嚴格執行正規化管理制度,不斷創新管理方式,在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務保障質量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
1.完善制度機制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缺少法規制度的保障,管理就是一盤散沙,不可能產生效益。實驗室要實現正規化管理,必須建立健全制度規范、完善運維管理機制。
1.1建立健全規章制度
在高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法規制度框架下,各類實驗室都應根據自身特色、承擔的教學科研任務和運維管理需求,建立健全日常運維管理、教學科研保障和可持續發展制度機制與實施細則,為順利開展各項工作提供制度保障[1]。采信實驗室建立了安全管理、操作使用、值班巡視、運維保障、信息資源維護等十多項規章制度和實施細則,并隨著學院教育轉型和承擔實踐教學任務的變化,及時修訂現行規章制度,補充制定新的制度和實施細則。例如,當實驗室被學院指定為教學參觀示范點和對外交流單位后,及時制定實驗室迎外交流實施細則,擬制A、B、C三種參觀交流方案,明確每一種方案的交流內容、參觀路線、啟動設備和解說詞等。在實驗室利用信息技術改進運維管理模式后,補充制定了場所使用網上申請管理制度和實施細則。為了規范和肯定運維管理保障工作,提出了實驗室管理保障工作量化考核辦法和核算標準[2],既調動了實驗室工作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開辟了學院實驗室管理保障工作量化考核的先例。建立健全的規章制度為實驗室依法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1.2完善運維管理機制
高校教學改革要求加大實踐教學比例、提供虛擬化模擬仿真訓練環境,這對實驗室建設、運維管理和服務保障提出了新的挑戰。在實驗室建設與發展中,新設備不斷增加,舊設備逐漸老化,維護維修任務逐年加重。要充分發揮實驗室功能,高效服務于教學科研,關鍵在于建立完善運維管理機制,保障各項工作井然有序地開展與實施[3]。在貫徹學院教學改革深入發展思想指導下,實驗室及時調整工作思路,組建多個小組承擔運維管理工作,例如:成立保障小組,負責日常運維保障工作;成立維修小組,負責設施設備維護維修;指定管理負責人,全面負責協調管理與保障工作。建立了實驗室領導、管理負責人、工作小組三級運維管理機制,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協作配合,更有利于完成繁重的運維管理任務,為教學科研提供優質服務保障。
通過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完善運維管理機制,讓實驗室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既解決了做什么、怎么做和如何考的問題,又充分調動了實驗室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地履職盡責。
2.創新管理方式
當前高校實驗室人員少、設備種類多是常態,實驗室工作人員既要具備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又要具有裝備管理和維修保障能力。以往的經驗型、粗放型運維管理方式已經不能滿足運維管理保障需求,必須創新運維管理技術手段。信息技術和精細化管理思想是解決現實問題的有效途徑。
2.1利用信息技術創新運維管理手段
運維管理技術對充分發揮實驗室整體效能、提高設備利用率具有重大影響。實驗室設備管理和維修保障任務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既不影響教學科研任務,又能管好用好裝備、提供優質服務保障?最佳途徑就是利用信息技術創新運維管理手段,提高運維管理保障效率,力爭實現教學與管理雙贏[4]。采信實驗室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了基于網絡運行的集成管控平臺,將硬件設備數據、運維管理數據、信息資源數據等全部基于網絡存儲與管理,工作人員登錄管控平臺就能了解場所使用現狀、審批場所使用申請、監控設備運行狀態、查詢設備故障排除資料、遠程開啟或關閉設備、實時導調設備信息和統一配置應用環境等,節省運維管理保障時間,提高實驗室人員工作效率,從而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承擔教學科研任務。
2.2借鑒現代管理方法實施精細化管理
在眾多管理方法中,精細化管理不是最先進的,卻能最大限度減少管理占用資源和降低管理成本,解決管理體制不科學、手段不先進、維修保障不及時、決策支持作用不明顯等問題,比較適合實驗室場所分散、設備種類多、技術含量高、維護維修難、保障任務重和訓練環境需求差異大的情況[5]。采信實驗室借鑒精細化管理方法,以信息技術、數據處理技術為支撐,基于存儲服務器的運維數據和集成管控平臺提供的功能實施運維管理,從細節入手,覆蓋全面,注重過程管控,及時采集存儲運維管理信息,做到設施使用配置、設備維護維修、任務運維保障、環境安全監控等資源的精細化管理,準確掌握管轄設備的運行狀態和數質量,避免設備重復采購、閑置不用、維修維護不及時、管理保障不到位等問題,為實驗室領導制訂發展規劃、科學決策提供信息服務。
3.提高保障水平
3.1組織技術骨干編制管理技術手冊
實驗室工作既需要技術,又離不開經驗。實驗室管理技術手冊是包含實驗室建設基礎設計、設備技術資料、運維管理方法、故障排除經驗等內容的知識圖冊,為實驗室日常運維管理和人員培訓奠定基礎。實驗室組織技術骨干編寫基礎環境技術手冊和用戶使用手冊,一是為實驗室人員完成管理保障工作提供技術支持、不斷提升崗位技能,二是為用戶正確操作設備提供使用指導、問題咨詢幫助,三是作為實驗室建設資料存檔、技術培訓資料,以供學習查閱。一旦有新人參與實驗室工作,就能根據管理技術手冊了解實驗室,熟悉和掌握設備操作規程、使用技巧、常見故障排除方法等運維管理保障知識和經驗,有利于快速開展實驗室工作,提高運維管理水平和服務保障質量。
3.2依靠管控平臺提高運維保障效率
實驗室的集成管控平臺能提供日常運維管理、設備信息流導調、環境安全監控、運維信息查詢等功能,優化運維管理工作流程,減少中間環節,提高運維保障效率[6]。例如,在校園網設置管控平臺入口,用戶利用聯網計算機登錄平臺即可注冊、申請使用場所,填寫申請表單時可根據需要選擇相應設備,值班員網上審核用戶申請表單,了解用戶需求,提前做好保障準備,及時反饋審核結果信息。又如設備故障管理功能記錄下故障設備的維修歷史數據和故障處置方法,維修人員能從管控平臺調出指定設備的歷史維修資料,快速找到可借鑒的、能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經驗,縮短維修時間。在任務保障時,值班員利用觸摸屏終端或者移動終端遠程控制使用場所的設備開啟與關閉,按用戶要求設置設備參數和導調信息,操作簡單方便,降低運維工作強度,提高保障效率。
4.結語
推進高校實驗室管理創新發展,既需要健全完善的規章制度和管理機制的保障,又需要信息技術、現代管理方法的支撐,只有不斷探索和創新實驗室管理方式,做到“精細管理、精確控制和精準執行”,才能促進實驗室管理工作正規化、信息化和精細化,有利于推動實驗室建設向更高水平發展。
參考文獻:
[1]唐麗云,席力.創新性實驗室管理[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7):204-206.
[2]王鑫.淺析如何落實高校實驗室管理的創新工作[J].科技創新導報,2013(32):141-142.
[3]張謙舵,郭映澤,杜斌.高校實驗室管理創新的新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2):241-242.
[4]王賢川,曾敏,王學寶等.分析測試中心實驗室信息管理平臺建設探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1):158-160.
[5]溫德誠.精細化管理實踐手冊[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9.
[6]潘清,杜箐,劉文艷等.精細化管理提高高效實驗技術人員執行力[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6):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