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毅
中圖分類號:G635.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113-01
山區兒童由于受時空的局限而孤陋寡聞,限于物質條件,他們感知的事物也沒有城市兒童感知的事物那樣新鮮有趣。所以,寫起文章來感覺十分吃力,一無材料可寫,二無感情可抒,一提起寫作之筆個個便是一籌莫展,苦不堪言,寫出來的文章也始終是詞匯貧乏、語言枯燥、內容干癟無味,沒有一點感染力。再加上老師總是用傳統的批改方式批改學生作文,或大筆一揮扣出個無情的分數,或當頭一棒下個"欠這缺那"的評語。于是,學生越寫越沒有信心,越寫越敷衍了事。作為從事基礎教育的小學語文教師,有責任精心呵護好孩子那片心靈的芳草地,決不能將學生的寫作熱情扼殺在寫作的搖籃里,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根據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當前新課標要求和創新教育理念,近年來我嘗試了一種以"欣賞"為核心的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的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下面,談談我在具體實踐操作中的幾點體會,與大家共勉。
1.改變傳統的批改模式,正面評價學生得失
全國著名語文教育家靳家彥在重慶市市級語文骨干教師培訓會上指出:"賞識孩子個性,尊重孩子間的個體差異,用鼓勵的方法將每一個孩子扶到虎背上,使他們騎虎難下,讓每一個孩子的學習均處于一種亢奮之中。"可見鼓勵機制在教育領域尤為重要。而對于小學生來說,符號鼓勵是他們最為喜歡、最樂意接受的一種鼓勵方式。因此,在批改學生作文時,我既不實行打分制,也不采用"優"、"良"、"及格"或"好"、"中"、"差"等明顯而又帶有傷害性的等級制,而是根據學生的作文質量在文后分別為他們畫上一朵小梅花、一顆小星星、一面小紅旗、一片小樹葉等,以此來標示他們作文的成功度。符號的區別雖然仍體現著一種等級差別,但這種婉轉性的定論方式更易于被學生喜歡和接受。反過來說,我們不能否認學生間的作文無論是選材立意、篇章結構、譴詞用語、語言文筆方面,還是在態度和書寫方面所存在的差異,我們教師則要用一種最恰當、最有利于學生發展的評價方式對其間的差異作出裁判和評價。日本坂木保之介例和魯西南姜村(大學村)例均足以證明,孩子是在成人的評價中認識自己,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勇敢地對面對自己,面對現實,并勇于開拓和挑戰,培養學生良好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
2.改變評語的冷漠面孔,變"冷箭"為"蜜糖"
新課程理念十分提倡成功賞識性教育。成功賞識性教育的內涵可標示為:大拇指+笑瞇瞇=美滋滋。老師翹翹大拇指,說說夸獎語,點一下頭,給一點微笑,在一個孩子的成長史中也許就是一塊舉足輕重的人生里程碑。蓋杰·伯令納說過:"表揚是一種最好用、最廉價、最有效,但也是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著名教育家赫魯克也明確指出:表揚優于批評,批評優于忽視。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也應充分發揮賞識和表揚激勵機制的作用,讓學生暢懷"美滋滋"的良好心態去自主學習。
教師的眼睛就是一個放大鏡,而在放大鏡下發現學生一個靚點,遠勝于拈出學生十個缺點。不苛求全文的戰果輝煌,哪怕只是一個妙詞,一個佳句,一句真心話,甚至是書寫上的進步,我都要大張旗鼓地為他們祝賀,為他們喝彩。一點一滴,只要起了跳,我就讓他們都能摘到桃子,體味到成功的喜悅。。我絲毫不吝惜手中的褒獎券,對學生寫作中的每一個閃光點我都要及時加以肯定和鼓勵。這樣,老師在學生作文本上留下的批語和作文講評課上的點評,就不再是挑剔無情的冷箭,而是一顆能將學生的心緊緊粘住的蜜糖,也正因為有這樣一顆蜜糖滋潤著學生的寫作熱情,學生對語文、對作文已是情有獨衷,優秀作文的產生也如雨后春筍,生機盎然。
其實,大部分同學在寫作中的成功都是無意的,是偶然的,特別是中差生,筆下生了輝自己還全然不知道。正如自己已進入一片金礦寶地而無所知之,有了引路人啟開了那探金之門,才發現自己腳下踩著的原來竟是無價之寶,恍然大悟、茅塞頓開之后便是一陣欣喜。而老師則就是這一探金領路人。學生讀著老師那鼓勵而令人激動的旁批,聽著老師那渲染優美的點評言語,個個怡然自得,士氣洋溢,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而頓生強烈的表達之欲,對寫作的渴望,對寫作的憧憬,寫在了孩子的臉上,也寫在了老師的心里。
3.鼓勵說真話,吐真情,實現三維立體目標
新課程理念下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構成了新型課堂的三維立體目標。三維立體目標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新課標的靈魂,而人性的培養就需要以心換心,以情動情。因此,在與學生的接觸中,我常言到:"只有真心才能換真情,只有真情的流露才能感染讀者。"作文時,我總是鼓勵學生將內心深處的喜怒哀樂表白出來,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有了老師的鼓勵,學生便敞開了那純潔無瑕的心扉,大膽地表白,盡情地傾訴。因家庭不和給自己帶來的傷痛,因生活在特殊家庭使自己所受的虐待之苦,真實的是與非,鮮明的愛與恨,學生個個筆無羞澀、口無遮攔。于是,在作文講評課上,教室里時而開懷大笑,時而令男生們也忍不住傷心落淚,曾經還出現過在講臺上念作文的學生因傷感過度而無法再念下去,主動要求下講臺的"僵局"。此時此刻,我感覺自己的心與學生貼得更緊了。
堅持以上訓練,學生欣賞了佳作、體驗了人間真情之后,語言表達能力增強了,情感素養培養起來了,智商情商均得到了發展。
4.重視母語熏陶,從摘抄好詞佳句中積累知識
身為炎黃子孫,我們有何理由不熱愛自己的祖國,不熱愛自己祖國的語言呢?搞好母語教學,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進步的關鍵。因此,語文教學的任務就是推廣母語,語文教師的責任就是教會學生正確地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為了讓學生了解祖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欣賞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并能運用和發展祖國語言,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潤上底色,完成一個基層語文教師的神圣使命,我是這樣培養學生的語言熱情的:
4.1加強語感訓練。即使是一篇情文并茂的作品,如果學生缺乏情感朗讀,就無法去感悟、領略字里行間所洋溢著的扣人心扉的語言魅力。因此,我除了對課文中的一些精僻、優美的詞句和段落引導學生感情朗讀外,還常常收集一些優秀作品中的好句佳段,讓學生反復體會、揣摩其中那些生動活潑的語氣、節奏、句式和格調,深入品味作品的文辭美、音韻美、色彩美、情感美,達到"情自心中來,情自口中出"的朗讀境界,讓一個個抽象死板的文字符號變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動人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獲得美的體驗和情感熏陶,被祖國優美的語言文字深深感染,從而發自內心地去賞識和熱愛祖國語言文字。
4.2摘抄好詞佳句。我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硬殼筆記本,將所讀到的和所聽到的好詞佳句記錄下來,并經常有感情地朗讀、理解、體會,啟導他們在恰當的條件下,將某些好詞佳句內化成自己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口頭表達和寫作當中去,不斷豐富自己的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我們要引導學生用情感去擁抱語言,用心去感悟語言,熱衷于語言藝術。
5.推薦佳作參評,渲染佳作知名度
為了點燃每個孩子的寫作熱情,也為了讓孩子們的佳作得以肯定和張揚,提高知名度,我經常推薦我班的優秀作文向各類教育刊物投稿,并積極參加各級教育機構舉辦的學生征文比賽。另一方面,我又十分重視佳作集錦,即把每年獲獎的佳作裝訂成冊,連同獲獎證書復印件擺在學校的榮譽室里,作為學生向學校、向家長、向社會匯報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