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治霞
摘要:綜合與實踐的實施是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的學習活動。它有別于學習具體知識的探索活動,更有別于課堂上教師的直接講授。它是教師通過問題引領、學生全程參與、實踐過程相對完整的學習活動,從而形成與以前不同的教學方式和師生關系,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展。
關鍵詞:自主參與;恰當的問題;激發創造潛能
中圖分類號:G635.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337-02
小學綜合與實踐是新設的課程,從知識上看,它不像以前學習的代數、幾何,有非常清晰的體系,通過大家多年的實踐,取得了一定的經驗。為此,我結合自己多年教學實踐經驗,說一說對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課的認識和做法。
1.更新觀念,提升對綜合與實踐活動課的認識
綜合與實踐的實施是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的學習活動。它不同于學習具體知識的探索活動,更不同于課堂上教師的直接講授。它是通過師生共同參與、實踐
的學習活動。
1.1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思維能力。從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角度,教師不僅要交給學生知識,更要幫助學生形成智慧。同時,綜合與實踐活動提倡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學習實踐為基礎,以活動為主要形式,強調智慧形成于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各種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在教學中,教師不只是讓學生動手做一做,還注意到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分析等能力。例如,六年級學生學習了比和比例知識,進行"煮米飯如何確定米和水的比例"的綜合與實踐活動,活動時我提出建議:家長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前提下,盡量放手讓學生去嘗試。學生可以自己實驗,也可以向家長或者上網學習別人的經驗。實驗之后的全班交流展示,可以展示實驗過程的記錄,以及相關的照片等。教師要關注學生之間的交流是否有效,如是否能對學生之間不同的數據進行質疑, 或者給予合理的解釋等。 伴隨這些過程,才有可能真實地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對學生今后甚至一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2綜合與實踐的教學,重在實踐,重在綜合
(1)綜合與實踐要突出"做" 、突出"過程" ,提高師生數學能力和素養。在此過程中教師注意觀察、積累、分析、反思,使活動的開展成為提高教師自身和學生素質的互動過程。例如:"營養午餐"這節活動課,我用課件準備了十種菜的熱量、脂肪、蛋白質的含量和營養午餐的一些基本指標的統計表。為學生提供三種午餐菜譜,先根據自己的口味自由選擇,再參照表格提供的數據寫出自己選擇的午餐中的營養成分,然后傾聽教師的講話,了解營養常識。再次,給學生足夠的活動時間,讓每個小組搭配出不同種合格的午餐。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動手操作、收集數據等探究活動,使學生真正"動起來" ,提升了數學能力和素養。
(2)綜合與實踐的"綜合",提升師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的發展奠基。在綜合與實踐的內容、形式、綜合程度、問題的呈現方式上,表現在教師的引領、指導、示范的力度上;能力和方法的綜合,主要表現為在教師引領下的觀察、發現、表達、計算、操作上。如"營養午餐"活動,本課的知識容量比較大,包含了組合和統計的有關知識,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也比較高,同時,也是對學生極有現實意義的一堂課。在活動過程中,我引導學生綜合遷移有關知識,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解決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形成正確的營養價值觀,引導學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
2.開展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2.1選擇恰當的問題是關鍵這些問題既可來自教材,也可以由教師、學生開發。因此,提倡教師研制、開發、生成出更多適合本地學生特點的且有利于實現綜合與實踐課程目標的好問題,從而開闊教師的視野,提升他們的知識及素養,實現教師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的轉變。
2.2開展綜合與實踐活動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低年級學生掌握的數學知識比較少,接觸社會的范圍也比較窄,同時他們具有好奇、好動、好勝、注意力不穩定等特點,一般以游戲、競賽、學具操作為主,還可以結合日?;顒?,如跳繩、投擲、賽跑、睡眠時間等,創造性地設計活動。
高年級學生,主體意識逐漸增強,又有一定的數學知識基礎和社會經驗,所以一般以學具操作、實地測量、參觀調查、小課題實驗等為主,培養學生的發現、探究、應用意識。
2.3轉變角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綜合與實踐活動是教師通過問題引領、學生全程參與、實踐過程相對完整的學習活動,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參與,啟發和引導學生進入角色,組織好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并照顧到所有的學生。強調以學生的活動經驗、興趣愛好和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引發的問題為核心進行,強調學生親歷和積累經驗, 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使學生得到多方面的發展。教師在研制、開發、生成恰當的問題,啟發、幫助、鼓勵學生解決綜合與實踐活動的問題中發揮自己的教學智慧。要引導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 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幫助學生學會總結和評價。同時,需要教師與學生一起學習,引導學生學習,自己先學后教,邊學邊教,從而形成與以前不同的教學方式和師生關系,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展。
2.4綜合與實踐活動結束時的評價工作在綜合與實踐過程中,教師不但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要鼓勵學生在交流展示中,展示思考過程、交流收獲體會、表現創造潛能、體會合作成果。同時,對于有問題、不成功的結果,也要幫助、鼓勵學生分析其中的"成果因子"和"成功點" ,以利于下次活動的開展。
綜合與實踐活動是數學中的一個較新的內容,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信心和能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加深對數學本質的認識,還能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開闊教師的視野、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史寧中,教師學習指導 北京太學新心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3]張行濤,周衛勇,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法 開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