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越強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385-01
古詩詞講究韻律美,整齊,語言凝練,內涵豐富,意境悠遠,能表達出詩的境界,能讓人體會到詩人的感情,而且朗朗上口,容易記憶。但是學生閱讀常常把意字面意思做膚淺的理解,很難深切地體會詩句的韻味,豐富的情感。因此,老師在教學中就要想方設法拉近詩人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展現詩人當時真切的生活場景,體會詩人當時獨特的思想與情感,身臨其境,體會詩句的奧妙。這就需要我們采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再現情景,展開想象,進行語境還原。
人教版課標本小學語文第十冊《清平樂·村居》,這是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的作品。我先讓學生收集作者的資料,知道辛棄疾是宋代始終堅持愛國抗金的政治主張,南歸以后,他一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從四十三歲起,他長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饒市)閑居達二十年之久。作者長期居住農村,對農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對農民也有較多的接觸。所以在《稼軒詞》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農村生活的。其中,有風景畫,也有農村的風俗畫。這首《清平樂》,就是一幅著色的農村風俗畫。這一首詞風格獨特,呈現出少有的清新自然的風格和濃郁的鄉土氣息。是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農村風俗畫。詩人以簡練的筆觸勾畫出一副優美的田園景物,描繪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態的形象,表現了鄉村生活淳樸的民風和和諧的生活趣味。如果單從字面意思去理解,學生很難體會作者對農村生活的喜悅之情,客觀上反映了作者對黑暗官場生活的憎惡。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在多層次的閱讀對話中體會詞境,感受鄉村生活的安寧美好。先讓學生一句一句地朗讀。我問學生:"你聽到什么了?你看到什么了?"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我再出示多媒體畫面引導讓他們觀看想象, 他們就知道了上闕的第一二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形象地描繪出江南的潺潺小溪、翠綠的小草和低矮的農家茅屋,這是人物活動的場景,生活氣息濃郁。第三四句"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詩人聽到軟儂溫婉的吳語悠悠傳來,老公公和老婆婆講話的聲音帶著醉意,顯得溫柔有趣,而且他們老夫妻對飲后話語中互相取笑,開著老夫妻之間的玩笑。老夫妻精神愉快,生活安詳,讀來讓人覺得溫情無限。我還出示吳音(江浙口音)的影像資料讓學生感受,并讓學生根據爺爺奶奶他們平時的玩笑生活想象老夫妻之間開著什么玩笑。讓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并鼓勵他們模仿吳音。孩子們情緒高漲,想象豐富。下闕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逐一描繪家里三個孩子不同的表現:大兒子──家里的主要勞動力,在小溪東邊的豆子地里鋤草,埋頭苦干,非常勤勞。二兒子正在用竹子編織雞籠,編得很認真。最小的兒子在小溪邊趴著剝蓮蓬玩,很無賴。問學生:"三個兒子中你最喜歡誰?"學生就說喜歡小兒子。追問:"喜歡他的哪個動作?什么性格?" 孩子們就說喜歡小兒子"臥"的動作和無賴的性格。我引導他們放飛想象的翅膀:小兒子不能幫大人做事,但是也不偷懶,他趴在溪邊,一會兒又躺著,腿兒晃著,還打著節拍,很悠閑,很放松,用手輕輕把蓮葉放在地上,剝著蓮子,那樣子可愛極了。的確,詩人著力于"小兒"的描繪,共用了兩句,占全詞四分之一篇幅。"溪頭臥剝蓮蓬"形象地刻畫出他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態,表現了他憨態可掬、頑皮可愛的形象,對此,詞人感到由衷的歡喜。這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也許生活并不富裕,卻是多么幸福多么快樂呀!老夫妻和和氣氣,孩子們各得其所,心態平和,最小的孩子悠閑自在,恣意享受美好的童年時光,這一切,既讓人羨慕,又讓人心生感慨,感慨生活原來可以這樣愜意,這樣美好!“臥”字使用最妙,它把小兒躺在溪邊剝蓮蓬吃得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從而使人物形象鮮明,意境耐人尋味。還原詩詞語境后,再組織學生反復誦讀,想象詩詞的意境,真切體會詩人的情感。
下來我還讓學生再把詞編成課本劇進行表演。選出兩個學生扮演老夫妻,三個男孩子扮演三個兒子,選一個孩子扮演詩人,并且準備好道具,特別要求要表演出每個人物的情感世界,并組織評價,通過評價深切地體會文字的韻味和情意,體會詩人的情感。最后我還讓學生根據詞的意境把詞編成故事。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精神和細細品味,積極探索的習慣,挖掘文字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