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欣
摘 要:伴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態環境卻每況愈下。當下,生態文明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科技水平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狀況的重要標志。生態文明建設思想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動力之源,是實現綠色經濟發展的基礎,我們必須重視其價值。它不僅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拓展創新了我黨的執政理念,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指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新思想、新要求和新舉措,為我國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內的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
關鍵詞:黨的十八大;中國共產黨;生態文明建設思想
中圖分類號:D616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12-0010-02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歷史發展的必要走向和必然結果。它是對歷史教訓和發展經驗的深刻總結,是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提出來的適合國情、指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不斷進步、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順利開展的重大戰略決策。十八大以來,我黨創造性地將“生態文明建設”歸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中,從而拓展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所組成的“五位一體”戰略布局。
一、當前生態文明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措施
(一)黨的十八大以前生態文明的發展進程
中國共產黨歷代領導人為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第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將馬克思主義生態觀與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提出了一系列保護生態環境的觀點,為我黨完善和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奠定了理論基礎;第二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總結生態文明建設的經驗教訓,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實踐活動,并制定相應法律來保障實施;第三代黨中央領導集體進一步豐富了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糾正了傳統的功利性的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創造性地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命題,明確其內涵和目標,提出了以科學且創新的手段來加快生態文明建設。這一系列新進展體現了黨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大自然發展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把握是正確的。
(二)主要問題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轉型,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生態環境卻面臨嚴重考驗,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水資源流失、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生態系統嚴重破壞;二是資源豐富,但人均占有量較低,近年來為了加快經濟發展和提高生活質量而過度開發,導致資源嚴重浪費;三是我國科技水平仍然較低、管理制度不完善、發展理念不全面,導致我國經濟發展一直是“高成本”下的“高收入”,耗能多、污染重,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和生活環境質量。
(三)主要措施
在經濟社會轉型期,發展面臨如此嚴峻的形勢,我們應采取什么措施有效解決生態問題,使我國更加強大、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我黨面臨不斷變化的生態環境和實際的生態文明建設情況,結合當前的生態形勢進行分析和經驗總結,不斷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理論,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新理念和新方針,生態文明建設由以下措施來展開:一是厘清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系。必須明確生態文明建設與發展生產力的關系,二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理念深入人心,生產力才能提高,使得社會效益最大化。二是抓主要源頭,著力解決影響人民健康的問題。對于只求效益而損害周邊環境且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大的企業嚴懲不貸,要加強管理,制定政策,促進企業綠色發展。三是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積極培育生態道德。發揮主流媒體的影響力,宣傳生態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四是大力監督政府部門和完善領導機制。政策不光是政府提出讓人民去落實,政府人員更要以身作則,以人民的利益為己任,切實為民辦實事。五是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深化改革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質,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力,發揮政府的決策權。創新即強調科技創新,對各行各業的污染源進行治理,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綠色經濟,提高企業效率,減少資源消耗。
二、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創新
黨的生態文明建設思想是在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指導下,吸收我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生態思想成果,凝結黨的歷代領導集體和各族人民的智慧,并且隨著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這一偉大實踐的進行在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做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新要求,做出了新論斷,形成了新思想。
(一)理念和方針的創新
1.新理念
黨的十八大報告創造性地指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1]39生態文明理念內涵豐富,深化了黨對發展規律的認識。首先,我們要按照建設美麗中國的根本要求,促進物質生產與自然協調、生活空間與自然融合,保持生態環境良好發展,為子孫后代留下一個美好家園。其次,我們要順應自然發展規律,不能超出環境承載能力,更不能竭澤而漁。再次,全社會要更加自覺地保護環境,更加積極地養成良好習慣,推動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同步,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先進管理手段進行生態文明建設。
2.新方針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堅持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盵2]節約資源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大力節約集約資源,實現資源利用方式循環化;重點建設生態恢復工程,著力推進重點區域水土流失治理,著力推進大氣及霧霾治理;提高社會生產力,實現綠色發展,優化產業結構;堅持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要求全民行動起來,從小事做起,樹立環境意識,為創建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二)戰略與布局的調整
1.新方位:建設生態文明是實現國民幸福、民族復興的長遠之策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3]可見,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嚴峻、緊迫、艱巨的任務。因此,我們既要深刻把握其內涵,又要抱著為全社會人民考慮、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任的態度,切實做好生態文明建設。
2.新升級:生態文明建設以“制度建設”為突破口
從黨的十八大到十八屆三中全會如此短的時間中,我黨實現了從生態文明建設國策向制度建設的突破和升級。十八大重點解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定位”、內涵和規劃問題;而十八屆三中全會,解決的是如何落地“到位”實施的實際問題:如何將生態文明建設全面融入“五位一體”中,提出通過“系統的制度建設”實現落地問題,這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又一突破。由此而來,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得到了持續提升,最終實現了突破和升級。
(三)制度與機制的完善
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是建設生態文明的核心。制度是人與人之間在生產活動中按照規則行事,協調各方利益,使得人們在自然規律下進行生產活動。不完善的制度會使得污染加劇,影響人民的健康與生活。隨著社會分工細化,各方的協調合作越來越密切。因而,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在于完善制度以及健全機制。另外,以“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公眾參與”的機制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
(四)途徑與措施的突破
習總書記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中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開拓創新。一是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了:“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4]的基本途徑。二是提出對我國當前不合理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以及陳舊的思維和價值觀進行變革,反對先污染后治理,經濟增長要與生態文明建設同步。三是要求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評體系,反對單純增長GDP,必須把生態環境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對只考慮個人利益而損害人民利益的追究責任。四是大力推進我國的法制建設,以保障生態文明建設。建立健全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為生態文明理念的推廣做堅強的后盾。五是強調主動承擔國際生態任務,加強國際合作,促進科技創新,創建美麗家園。
三、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價值蘊含
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中,是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價值,它不僅繼承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創新拓展了我黨的執政理念,而且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行動指南。
(一)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
馬克思、恩格斯并沒有完整系統地敘述生態文明的概念,而在他們的著作中曾提到尊重自然規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理念,這為如今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借鑒和行動指南。習近平同志指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5],將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上升到事關人類文明興衰的高度,體現了我黨能夠科學與理性地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生態觀與文明觀的重要理論貢獻。
(二)創新和拓展了黨的執政理念
民生問題關乎人民群眾生活能否和諧安寧,使人民幸福是我黨的責任。環境也是民生,這個民生就像擔子,一邊擔著全社會的生活質量,一邊擔著經濟增長與社會和諧。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提出生態文明建設并落到實處,是提高我黨執政水平的具體體現。結合中國現實,把馬克思主義原理同中國實際聯系起來,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對于創新拓展我們黨的執政理念有著重要意義。
(三)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及“中國夢”的指南針和助推器
按照新時期的任務,“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在今后五年內我國的經濟發展計劃中要把“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作為主要目標。小康社會能否實現,生態環境建設起著巨大作用。當前,我國面臨資源日趨緊張、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嚴重退化的局勢。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之間的平衡和共存,是我國經濟騰飛、普惠全社會的重要基礎以及我國全局發展的重要條件。要統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既做到經濟持續發展,又使環境得到修復。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總書記進行了詳細的論述,這為我們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提供了理論指導。
參考文獻:
[1]十八大報告文件起草組.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張慶彩.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與實踐[J].未來與發展,2011(2).
[3]李苗.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生態文明建設理論新發展[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5:36-46.
[4]余永躍.習近平對黨的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創新發展——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15(4).
[5]周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生態文明建設思想演進[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2: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