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剛+張建平
摘 要:思想宣傳是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以來極為重視的工作,事關黨的執政政策能否貫徹和實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在多個場合闡述思想宣傳工作。思想宣傳指引中國夢實現的方向,思想宣傳是中國夢實現的動力源泉之一,同時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環境保障、經濟輿論引導和文化建設引領。
關鍵詞:思想宣傳;中國夢;方向;源泉;保障;引導引領
中圖分類號:D616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12-0025-02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到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三家中央新聞單位進行了實地調研,隨后主持召開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強調:“長期以來,中央主要媒體與黨和人民同呼吸、與時代共進步,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真理、宣傳黨的主張、反映群眾呼聲,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主要媒體突出宣傳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闡釋黨中央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反映人民偉大實踐和精神風貌,唱響了主旋律,傳播了正能量,有力激發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斗的強大力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想宣傳工作的講話是新時期我黨和全國思想宣傳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思想宣傳也是實現治國理政、治國安邦和中國夢的重要保障。
一、思想宣傳指引中國夢實現的方向
近代以來,我國飽受西方列強凌辱,戰火不斷,民不聊生,在民族危急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找到了馬克思主義。結合我國國情,在革命的實踐中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指引中國革命走向成功。“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1]153因此,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今天,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弘揚馬克思主義主旋律,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思想宣傳的根本任務。
近幾年,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崛起處處打壓,不斷地散布“中國威脅論”,不斷地將西方普世價值強加于中國,不斷地把資產階級自由主義思想和利己主義思想通過多種渠道進行滲透,“對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任何蔑視和任何脫離,都意味著資產階級思想體系的加強”[2]5,面對多元文化入侵,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時指出的:要適應國內外形勢發展,從黨的工作全局出發把握定位,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為了全面實現“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各項任務,我們必須排除各種干擾,堅定目標。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日報社調研時指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是: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連接中外、溝通世界。要承擔起這個職責和使命,必須把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牢牢堅持黨性原則,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只有把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我們才能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才能以史為鑒,才能看到“雄關漫道真如鐵”“人間正道是滄桑”“長風破浪會有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二、思想宣傳是實現中國夢的動力源泉
“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3]11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我們不僅需要強大的物質基礎,而且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我們需要動員全社會的成員行動起來,增強我們克服困難的信心,充分發揮意識的能動性;我們全體人民需要凝心聚力,同心同德,上下一致,眾志成城。思想宣傳工作是向全體人民宣傳黨的方針、路線和政策;思想宣傳是激勵人民群眾發揮社會主義主人翁精神的一劑良藥,如同春風化雨般地滋潤著全體中華兒女。
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閉幕會上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思想宣傳必須根植于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和與時俱進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把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結合在一起,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好,唯有如此,才能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三、思想宣傳為實現中國夢提供環境保障
“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3]545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只有在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下才能開展社會的各項事業。“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3]501正是人的社會實踐不斷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共產黨人的理論原理,絕不是以這個或那個世界改革家所發明或發現的思想、原則為依據的。這些原理不過是現存的階級斗爭、我們眼前的歷史運動的真實關系的一般表述。”[3]44-45任何理論體系最后都要回到現實中,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更是如此。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個中國夢更是根植于當代中國的實際國情,通過思想宣傳工作,把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宣傳到位,營造良好的社會局面。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講的:要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把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和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之下。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培育知榮辱、講正氣、做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自改革開放以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一直企圖破壞我國安定團結的穩定局面,鼓吹西方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和個人主義,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的改革開放造成了干擾。近年來,西方不斷向我國滲透極端民族主義,在新疆等地制造恐怖主義事件,極大地破壞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良好環境。歷史虛無主義趁機滲透在影視劇里,扭曲歷史真相,丑化歷史英雄人物。當代西方社會思潮破壞我國實現中國夢的穩定社會環境的圖謀一直沒有停止,因此,加強思想宣傳工作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抓手,是營造良好社會環境的支撐點。
四、思想宣傳為實現中國夢提供經濟輿論引導
“一個國家的力量在于群眾的覺悟。只有當群眾知道一切,能判斷一切,并自覺從事一切的時候,國家才有力量。”[4]347習近平強調:做好宣傳思想工作,把握大勢是重點。當前,全國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帶領下,正在進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在國內外復雜的環境下,“五位一體”的發展藍圖已經鋪開,攻堅克難的改革事業漸次推進,一些制約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深層次問題逐步解決,經濟轉型升級、穩中求進的步伐愈加堅實。
在中國經濟已經邁入新常態的過程中,落實好經濟發展的新理念,推進經濟的供給側改革,需要思想宣傳工作走在前面,向群眾講清楚講明白經濟改革的深層次問題。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中國“風景這邊獨好”,令世界矚目。大力宣傳經濟社會發展良好勢頭,用辯證思維和發展觀點看待經濟運行過程中的矛盾和問題,增強“三個自信”,凝聚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力量,是宣傳思想工作必須牢牢把握的總基調。
習近平同志指出:“要講清楚,我們講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西方經濟學的供給學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給學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們的解釋來宣揚‘新自由主義,借機制造負面輿論。”總書記的這段講話是理解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方針。思想宣傳要把國家的經濟發展理念和思路、具體實行的政策宣傳到位,解釋清楚。對中國企業實行供給側改革,是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通過調結構、改變粗放型的高消耗經濟模式,實現以科技發展為導向的綠色經濟發展模式。在這個過程中,要大力宣傳實現供給側經濟改革的重要性。改革的過程中可能會削弱一些企業或者部門的既得利益,思想宣傳要善于利用各種渠道,去講清楚利與弊,讓職工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深層次矛盾,通過思想宣傳,把與職工利益有關的各種矛盾化解掉。
五、思想宣傳引領中國夢文化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全方位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構成了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習近平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要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不斷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朝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不斷前進。”習近平這段講話高屋建瓴,總覽全局,是我國新時期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
2013年12月30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要加大正面宣傳力度,通過學校教育、理論研究、歷史研究、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等多種方式,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我國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總書記的講話要求把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相結合,通過思想宣傳,更好地發展我國的文化事業。
思想宣傳是引領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而實現中國夢需要以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為條件,因此,思想宣傳是實現中國夢、引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舵手。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列寧專題文集·論無產階級政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列寧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