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敦澤
摘 要:十月革命的國際影響、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廣西工人階級的產生及發展壯大、新式教育的發展以及新文化運動在廣西的影響為馬克思主義在廣西早期的傳播提供了良好條件。這時期傳播主要通過進步書刊、通過學校或義校、組建學社研究馬克思主義、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在桂林宣傳馬克思主義等幾種途徑。傳播的內容包括黨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俄國十月革命問題及婦女解放理論等。馬克思主義在廣西的初期傳播,促進了廣西人民思想的進一步覺醒,推動了廣西工農運動的發展。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廣西;早期傳播
中圖分類號:A8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12-0034-04
從時間上算,五四運動前后到建黨初期(大革命之前)可算是馬克思主義在廣西傳播的早期,對這一時期馬克思主義在廣西的傳播狀況,學術界已做了一些研究,但研究并不系統。系統而深入地研究這一問題,有助于豐富對廣西黨史的研究,豐富馬克思主義傳播史的研究。
一、馬克思主義在廣西早期傳播的歷史背景
1.十月革命的國際影響為馬克思主義在廣西的傳播提供了良好的國際背景
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領導彼得格勒的工人赤衛隊和士兵舉行武裝起義并取得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傳遍并震動了整個世界,它讓無數還處于帝國主義壓迫和剝削下的國家和民族看到了希望。
五四運動之后,不少進步刊物都對俄國十月革命進行熱情洋溢的宣傳。隨著這些進步刊物在廣西的傳播,廣西人民開始了解十月革命的消息。了解了十月革命勝利消息的廣西人民,對十月革命勝利后的社會主義俄國充滿向往,對沒有剝削和壓迫的生活產生強烈渴望。十月革命就像一盞黑夜里的明燈,讓還處在黑暗中的廣西人民看到了另一種希望。十月革命的勝利及社會主義蘇俄煥發的蓬勃生機產生的國際影響,為馬克思主義在廣西的傳播提供了良好的國際背景。
2.中國共產黨的創建為馬克思主義在廣西的傳播提供了領導保障
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和推動者,這樣才能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馬克思主義傳播活動,從而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創建,為馬克思主義在廣西的傳播提供了領導和推動者。從此之后,馬克思主義在廣西的傳播就有了領導保障。
3.廣西工人階級的產生及成長壯大為馬克思主義在廣西的傳播奠定了階級基礎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精神武器,而無產階級是馬克思主義的物質武器。馬克思主義的力量要發揮出來,馬克思主義要獲得良好的傳播,也離不開工人階級這個物質基礎。
廣西工人階級的產生,最早可以追溯到1877年梧州建立的煉銻廠工人。海員工人也是廣西較早出現并且發展迅速的產業工人之一,是伴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而產生的。19世紀末,廣西開始出現機械產業工人。20世紀初,廣西的電力工人以及手工工藝工人產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廣西民族工商業獲得較好發展,各種產業及商業逐漸興起。到建黨初期,廣西已產生了一大批工廠,工人階級人數迅速增長。總之,隨著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興起及發展,廣西工人階級隊伍進一步形成和發展壯大。
廣西的工人階級和其他地區的工人階級一樣,從一產生就深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剝削壓迫,他們在政治上沒有地位,經濟上沒有保障,常常連基本的生活都不能保證。廣西工人階級的生活狀況貧困如此,致使他們對帝國主義和封建官僚有著深仇大恨,有著強烈的革命意愿。悲慘的生活狀況,逼迫工人階級不時爆發一些與工廠主、老板之間的斗爭。但是,由于沒有科學理論的指導,斗爭最后都失敗了。因此,此時的工人階級急需要先進的理論來指導工人斗爭。
總之,廣西的工人階級自19世紀70年代末產生,發展到建黨初期時已經變成一支數量較大的有著強烈革命意愿的、并且急需要先進理論來指導斗爭的一支隊伍。工人階級的產生及發展壯大,為馬克思主義在廣西的傳播奠定了堅實的階級基礎。
4.新式教育的發展和新文化運動在廣西的影響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創造了良好的思想條件
近代以來,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以及清政府的遲鈍麻木,越來越多有識之士意識到辦新學、育新人的必要性。當時,清政府為了挽救頹勢,出臺一些興學措施,為全國各類新式學堂的出現提供了良好的氣候。19世紀末20世紀初,廣西官紳多有熱心興辦新學的,各種類型的新式學堂紛紛出現,普通教育、師范教育、實業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留學教育都獲得一定的發展。廣西各類新式教育的發展,促使廣西民眾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提升,廣西產生了大批以青年為主的知識分子。
而新文化運動在廣西的影響,促使廣大知識分子廣泛受到“民主”與“科學”思想的影響和熏陶,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具備了一定民主意識的廣西知識分子,他們積極追求進步,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站到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行列當中。這一切,為馬克思主義在廣西的傳播創造了良好的思想條件。
二、馬克思主義在廣西早期傳播的主要途徑和方式
1.通過進步書刊傳播馬克思主義
通過進步書刊傳播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廣西早期傳播的一條主要途徑。這條途徑又分為三種情形:一是廣西的進步團體創辦刊物來介紹馬克思主義;二是外出活動或求學的在省外的廣西籍先進青年郵寄進步書刊到廣西供省內先進分子學習;三是廣西省內的一些先進知識青年自己訂閱或購買進步書刊來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
五四運動時期,隨著愛國民主運動的發展,廣西各地學生救國團體也陸續創辦了一批介紹新思想的進步刊物。例如“廣西全省學生聯合會創辦了《救國晨報》,梧州學生聯合救國團創辦了《救國旬報》,南寧學生聯合會創辦了《愛國報》,貴縣學生聯合會創辦《晨報》,玉林學生聯合會創辦了《撫康雜志》,容縣學生聯合會創辦了《秀江雜志》等等”[1]。這些進步刊物積極介紹新文化,宣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對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建黨初期,一群外出活動或求學的廣西籍先進青年在外邊接觸到馬克思主義后,他們或是組社創刊或是購買進步書刊,然后通過郵寄的方式把進步刊物輸往廣西,向廣西宣傳進步思想,傳播馬克思主義。這些人物主要包括黃日葵、譚壽林、韋拔群、黃士韜等人。
黃日葵是廣西桂平人,1918年秋考入北京大學,在那受到李大釗的影響,1921年春加入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是廣西籍最早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共產主義戰士。廣西另一個較早研究馬克思主義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人,是貴港的譚壽林。譚壽林1921年考入北京大學,在那里受到李大釗、黃日葵等共產黨人影響而刻苦學習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1923年7月,黃日葵、譚壽林和廣西籍進步同學等人一起,在北京共同創辦《桂光》半月刊,他們經常為刊物撰稿,通過刊物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觀點,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或者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來分析廣西當時的局勢。《桂光》半月刊在廣西受到熱烈歡迎,很多先進分子都積極閱讀該刊物。《桂光》半月刊在廣西的傳播,是馬克思主義開始在廣西傳播的重要標志。除了郵寄《桂光》半月刊外,黃日葵和譚壽林還時常向廣西郵寄《新青年》《每周評論》《先驅》《國民》《少年中國》等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刊物,對促進馬列主義在廣西的傳播起了積極作用。
早期向家鄉郵寄進步書刊的還有韋拔群、黃士韜等人。韋拔群是廣西東蘭縣人,1919—1920年在四川張毅軍中當參謀時,便經常與進步青年軍官一起,秘密學習《新青年》《每周評論》等革命刊物,研讀一些介紹馬列主義的文章。1920年,韋拔群將閱讀過的《新青年》等刊物,以“憤不平”的化名寄給東蘭舊友,馬列主義逐步傳入東蘭各地。賀縣的黃士韜,1921—1922年在歐洲比利時勤工儉學時,與賀縣的進步青年有書信聯系,他也經常郵寄一些關于社會主義的書刊給家鄉的學校,讓家鄉的先進青年了解學習馬克思主義。
五四運動爆發后不久,廣西便成立了全省學生聯合會。聯合會成立后,設在上海的“中華民國學生聯合總會”經常給予指導幫助,并郵寄一些進步書刊到廣西學聯以宣傳革命思想,其中就包括《新青年》等進步書刊。1922年春夏,廣東社會主義青年團也多次派人到梧州活動,隨后廣東的團組織定期向梧州及其他地區的中學書報室贈閱《新青年》《向導》《中國青年》《少年中國》等革命書刊,以此傳播馬克思主義。此外,五四時期從外地郵寄回廣西的進步書刊還有“《新漓潮》半月刊、《廣西留平學會會報》《廣西留港學會學報》《西江潮》《蒼梧花》《平民周刊》《友聲》《潮聲》半月刊、《留穗公法學報》《鐸聲》等”[2]。這些期刊皆積極宣傳民主與科學思想,抨擊保守的舊文化,具有鮮明反帝反封建色彩,都不同程度地宣傳了馬克思主義。
建黨初期,廣西也有一些先進青年自己訂閱或購買進步書刊,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1921年,在賀縣中學讀書的進步學生黃一平、官平洋等訂購《向導》《新青年》和《中國青年》等刊物,傳播馬列主義。平南縣進步青年李赤雷1923年到上海游學時,也購買了《共產黨》月刊一至六號共六冊帶回家鄉與校友一起閱讀研究,這是革命思想在平南較早的傳播。龍州縣壯族知識青年高孤雁1923年在龍州縣下凍州高初兩等小學任教時,自己訂閱了《向導》《新青年》《中國青年》《創造》《前鋒》等革命刊物,以此來學習革命道理。以上這些,就是建黨初期廣西的先進分子通過進步書刊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大致情形。
2.通過學校、義校、夜校傳播馬克思主義
建黨初期,廣西的一些學校也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另外一些地方舉辦的義校、夜校也傳播革命思想。在這些學校中,一些先進教師直接講授馬克思主義內容,或者是學校的書報室、圖書館提供進步書刊供同學們閱讀。
廣西貴縣的陳勉恕1922年在貴縣中學任職期間,積極推行新學制,訂購進步書籍,把修身課的內容變為宣讀馬克思主義內容,還從南寧請來雷天壯、雷經天、朱錫昂等同志,向學生傳播革命思想。1923年秋,譚壽林從北京回貴縣,陳勉恕特邀他到貴中向全校師生做反帝反封建和介紹馬克思學說的演講,陳勉恕講了《何謂共產黨》,譚壽林講了《貪官污吏、土豪劣紳的成因》。國民黨“左”派人士雷天壯任職廣西省立第五中學校長時,也積極傳播革命思想,宣傳馬克思主義。龍州縣壯族知識青年高孤雁1923年在龍州縣下凍州高初兩等小學任教時,不僅自己訂閱學習《向導》《新青年》等革命刊物,而且積極向學校師生宣傳新思想。他在赤光小學開辦了一個專門招收失學貧苦農民子弟入學的特別班,并向他們講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另外,很多學校書報室也積極引進進步書刊,梧州省立師范學校還設置了《新青年》雜志的代辦處,這些都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除此外,梧州、平南、玉林、貴縣等地學聯會舉辦了各種“平民義校”或“勞工夜校”,組織勞苦工農群眾一邊學習文化知識,一邊學習革命理論,通過這些義校、夜校,把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到各地工農群眾中。
3.組建學社研究社會主義學說
組建學社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一大特點。在廣西,馬克思主義的早期傳播,一些進步學社也發揮了一定作用,例如平樂縣人廖夢樵組織的“新民學社”和李征鳳等人組織的“新中國學社”等。廖夢樵1919年考取廣東高等師范學校,后因家貧遂停學就業,先后任平樂鎮六坊小學校長、縣立高級小學教員。任教期間,廖夢樵閱讀了《新青年》《共產黨宣言》等進步書刊,并組發起創辦“新民書社”。書社成立后,廖夢樵經常指導社員閱讀和研究馬克思主義書刊,以此傳播馬克思主義。1921年秋,臨桂青年李征鳳于法專畢業后,與李文釗、謝鐵民、粟豁蒙、蘇鴻基等組建“新中國學社”,學社創辦社刊,傳播新思想。學社成立后,大家經常閱讀《向導》《新青年》《人民周刊》等進步書籍,共同學習研究了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西方哲學家的一些著作。1921年12月,孫中山率領北伐軍駐扎桂林時,李征鳳與李文釗、謝鐵民以桂林學界團體代表團的身份謁見孫中山,孫中山建議他們想研究社會主義學說最好先從研究俄國革命起。此后,他們開始注重對俄國革命和社會主義的研究。這兩個學社是廣西知識青年中組織研究社會主義的較早團體。這兩個學社的成立,對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起了較大影響。
4.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宣傳俄國十月革命
1921年12月下旬,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在中共黨員張太雷的陪同下到桂林會晤孫中山,在桂林待了一段時間。在桂期間,馬林與孫中山多次進行長時間的會談,探討了多項問題,其中就包括蘇俄十月革命的成功經驗、帝國主義的問題、實施新經濟政策的問題、革命宣傳的意義、工人對解放斗爭的作用以及俄中聯合等多個問題。除了會談之外,受孫中山的邀請,馬林還向駐桂的軍官做了關于俄國十月革命的報告。馬林的桂林之行,促使孫中山、宋慶齡以及桂林各界先進分子等進一步了解蘇俄十月革命情況,也為孫中山以俄為師從而實行國共合作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礎。
三、馬克思主義在廣西早期傳播的主要內容
1.黨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五四運動爆發后,具有較高覺悟的廣西先進分子就積極地向廣西介紹新文化、宣傳新思想。他們通過演講、創辦刊物等多種途徑宣傳反帝反封建主義的革命思想。例如陸川青年寧培瑛經常和同學到街道上開展演講,在演講中,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現在政府的中國已經沒有了,剩下來只是學生和平民的中國,要救中國,我們必須一致起來推翻舊勢力”[3],這些話明確地表達了拯救中國要推翻封建主義在中國的統治的意思。梧州學生聯合救國團創辦的《救國旬報》曾刊載大量的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文章。例如刊載的《中國今日之救亡良藥》,探討了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辦法,例如提出要“抵制日貨”“振興實業”“召開國民大會”等,這一切,都宣傳了反帝愛國的思想。
中共二大召開前夕,黃日葵與李大釗、鄧中夏等聯合署名在《少年中國》上發表了《北京同人提案——為革命的德謨克拉西(民主主義)》一文,文中這樣描述中國的現實狀況:內受軍閥的滋擾,外遭國際帝國主義的脅迫。面對這種現實,該如何改變呢?作者強調唯一解決苦厄的可實行的方法,是引導被壓迫民眾為目的的政治斗爭,對于政治斗爭,文章指出就是起來打倒國內軍閥和國際資本主義。在這些闡述中,作者實際上已指明了中國革命的對象,指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
中共二大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主義的民主革命綱領之后,廣西的先進分子也積極向廣西傳播黨的民主革命綱領。例如身處北京的廣西籍第一位共產黨員黃日葵聯合廣西貴縣的譚壽林以及其他廣西籍青年在一起創辦了《桂光》半月刊,然后把它寄回廣西各處。《桂光》半月刊時常介紹《新青年》《向導》《少年中國》等進步刊物上的一些闡述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另外該刊物也刊載了不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以及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來評論廣西時政的政論文章。例如《桂光》半月刊曾在“時事述評”專欄中發表《堪注意的陸榮廷》《孫悟空式的沈鴻英》《灰色的黃紹■》等文章,對廣西的封建統治進行猛烈抨擊和揭露,讓廣大人民看清廣西舊軍閥的統治實質,進而團結起來推翻廣西的封建統治。這些文章在廣西的傳播,具有很強針對性,也使黨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在廣西得到了良好宣傳。
2.宣傳俄國十月革命
1921年12月10日,孫中山在桂林發表對滇贛粵各軍將士演說時對俄國十月革命及十月革命勝利后外國聯合舉兵進攻社會主義俄國的情況進行了介紹,他指出十月革命“不獨推翻君主專制,且實行打破資本家專制,是所謂社會革命……各國深恐此主義傳播其國內,人民受此影響,勢將起而效尤,故互聯合,以與俄國戰,迄今四年,仍不能戰勝俄國,此則俄國之以主義勝也。”[4]這里邊提到的主義就是馬克思主義,孫中山認為十月革命的勝利以及勝利后俄國抵制住外國的進攻,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勝利。1921年底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到桂林會晤孫中山先生時,曾比較詳細地向孫中山及北伐軍的軍官等宣傳了俄國十月革命的問題。馬林向他們介紹了十月革命的具體實踐、總結了十月革命成功的經驗以及俄國實施新經濟政策的問題,促使孫中山等先進分子對俄國十月革命有了較深了解。
除此外,很多刊物也刊載文章熱情宣揚俄國十月革命。例如黃日葵撰寫的《亞東永久和平之基礎》一文中,對俄國十月革命給予高度肯定,認為俄國十月革命致使君主政體之命運已屆最后一剎那,并指出十月革命勝利后實行的社會主義是一種超越民主主義的制度。周佛海發表在《共產黨》月刊第一號刊的《俄國共產政府成立三周年紀念》一文中熱情稱贊俄國十月革命,稱十月革命是20世紀的世界革命,開一個先例的一天,并描述了十月革命勝利后的政治方面的勞農會制度和人民委員會制度以及經濟組織等各方面的情況。隨著這些刊物在廣西的傳播,促使廣西人民群眾對俄國十月革命的問題有了更深刻了解。
3.馬克思主義的婦女解放理論
馬克思主義認為,婦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尺度。建黨初期馬克思主義關于婦女解放的理論在廣西的傳播,很大程度上來源于黃日葵的推動。1919年10月,在少年中國學會北京總會上,黃日葵被選為《少年中國》的編輯員,具體分工負責編輯第四期的“婦女問題專號”。黃日葵系統地研究了馬克思主義關于婦女解放的思想,并考察了各國婦女運動發展的歷史,隨后他針對婦女解放問題撰寫了多篇文章,大聲疾呼婦女解放、宣傳男女平等。黃日葵雖然身在外地,但仍然關心著家鄉廣西的革命形勢,關心家鄉的婦女解放問題,結果他把刊載有婦女解放和宣傳男女平等文章的進步書刊寄回廣西,促使婦女解放的思想也在廣西得到了傳播,極大地開闊了廣西婦女群眾的眼光。
關于婦女解放,黃日葵做了諸多闡述。1919年10月,黃日葵在《少年中國》發表了《何故不許女子平等》一文,宣傳了男女平等的觀點。在文章中黃日葵用生物學、生理學、心理學等科學成果來證明男女是平等的。1919年11月,黃日葵在《國民》雜志發表《婦女問題評論》,宣傳了男女應當實現教育平等的觀點。文章大力呼吁開放女禁,鼓勵婦女為平等教育權利而斗爭。隨后,他接著發表《記晚近英國婦女的參政運動》,文章宣傳了婦女應當參與國民革命的觀點,并指出提高中國婦女地位的唯一辦法就是參與革命運動,從而創造中國婦女參政運動光榮的事實和歷史。此外,他還撰寫了《四種婦女運動》《各國婦女運動史》等文章,較為詳細地介紹了多國的婦女運動情況,同時強調婦女解放、婦女運動的重大社會意義。
四、馬克思主義在廣西早期傳播的影響效果
1.促進廣西工人階級的逐步覺醒
五四運動爆發后,廣西的一些先進分子就開始在工人階級中傳播革命道理,宣傳馬克思主義。隨著馬克思主義在廣西工人之間的傳播,工人階級意識日漸覺醒,逐步從自發的階級轉為自為的階級,自發地參加青年學生發動的反帝愛國運動,投入到游行示威、抵制日貨的斗爭隊伍之中。在南寧,大批店員工人參加了學生組織的示威游行。在桂林,店員工人站在青年學生一邊,迫使那些對抵制日貨有抵觸情緒的資本家改變態度。此外,在貴縣、玉林等地,工人們也紛紛起來開展各種反帝愛國運動。廣西工人階級的行動,表明他們的斗爭意識逐漸覺醒,工人階級成長為一支獨立的重要的政治力量,而這一切與馬克思主義在工人之間的傳播是分不開的。
2.促進新時期農民運動的興起
馬克思主義在廣西農民中的早期傳播,最先是通過東蘭壯族青年韋拔群實現的。韋拔群早年在四川張毅軍中當參謀時就通過一些進步書刊接觸了新思想,他把看過的進步書刊寄回家鄉,從而使革命思想在東蘭開始生根發芽。1921年冬,韋拔群回到東蘭后,成立“改造東蘭同志會”。該組織成立后,韋拔群提出了一些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口號作為該組織的宗旨。隨后,該組織的成員積極在農民群眾之間活動,宣傳革命道理。他們分析了農民群眾世代貧窮受苦的原因,痛訴了封建地主的殘忍剝削,最后號召他們和其他民族貧苦農民團結起來,一起去打倒豪紳地主。他們的宣傳逐漸起了作用,激發了壯族和瑤族群眾的反抗意識,越來越多農民接受了他們的思想。在韋拔群等人的努力下,東蘭各縣進步青年舉行了結盟儀式,決心跟隨韋拔群,與土豪劣紳貪官污吏斗爭到底。
在領導農民運動的過程中,韋拔群還意識到:要取得革命的勝利,必須加緊農軍建設,要用真正的武裝去粉碎敵人。“三打東蘭城”就是韋拔群在初步接受新思想的情況下領導的著名農民運動。1923年6月到10月間,韋拔群三次率領農軍攻打東蘭縣城,最終攻占了縣城。攻克之后,韋拔群宣布取消苛捐雜稅、廢除各種地主官僚的剝削契約、沒收地主的財產分給貧苦農民,同時提倡民族平等、男女平等,廣大貧苦農民莫不拍手稱快。
韋拔群率領農軍三打東蘭縣城,是韋拔群接受新思想后領導農民武裝斗爭的一次重要嘗試,揭開了新時期廣西農民武裝斗爭的序幕。此次農民武裝斗爭的最終勝利,也是韋拔群等人對農民群眾進行革命宣傳,激發了農民斗爭意識、提高了農民群眾思想覺悟的結果,它同樣與革命思想在農民群眾中的傳播是分不開的。
3.促進廣西其他群眾思想的解放
馬克思主義在廣西的傳播,不僅對廣西的工人運動、農民運動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對其他的群眾特別是知識分子也產生了重要影響。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促使廣大知識分子的思想獲得更大解放,看待社會現實的視野進一步開闊。馬克思主義幫助他們認識到人民受苦的根源就在于帝國主義和封建官僚主義的雙重剝削和壓迫,也逐漸意識到要想獲得解放和自由就必須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官僚主義的剝削和壓迫。而明白了這些道理的部分先進分子,又把這些思想傳播到了更多群眾當中,促使更多群眾明白這些革命道理。
綜觀馬克思主義在廣西早期傳播的狀況,國際國內以及廣西本身的環境條件比較有利于馬克思主義在廣西的傳播,但這時期傳播的途徑和方式還相對單調,傳播的馬克思主義并不系統。主要是因為該時期廣西尚未建立黨組織,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主體多為廣西籍的一些先進分子,這些先進分子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還缺乏系統研究,一些先進分子還處于從民主主義者向共產主義者轉變的過程當中。而到大革命時期之后,這些現象就有了很大改善。
參考文獻:
[1]黃茂田.中共廣西地方史稿[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6:27.
[2]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廣西通志·出版志[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9:53.
[3]中央檔案館.革命烈士傳記資料[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3:17.
[4]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廣西文史資料選輯·第24輯[G].南寧: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