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晗
摘 要:《關于新形勢下軍隊政治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把“強化練兵價值認同”作為樹立隨時準備打仗的戰斗隊思想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凸顯了練兵價值認同在戰斗隊思想培塑中的特殊地位。新形勢下,要鑄牢練兵價值認知基礎、搭建練兵價值培育平臺、實現練兵價值制度保障,切實營造練兵備戰的濃厚氛圍。
關鍵詞:練兵價值認同;認知基礎;培育平臺;制度保障
中圖分類號:E2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12-0076-02
強化練兵價值認同,樹立隨時準備打仗的戰斗隊思想,是新形勢下確立戰斗力標準、糾正忘戰懈怠積弊的首要環節和思想基礎。必須把強化練兵價值認同作為一項緊迫任務來抓,深入開展愛軍精武活動,典型宣傳、表彰獎勵、政策待遇等等向訓練一線傾斜,營造練兵備戰的濃厚氛圍。
“價值認同”就是指“價值理想、價值取向和價值標準等方面的一致性和統一性。在實際生活中表現為尋求基本理想、信念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在社會生活中表現為對特定集團(黨、軍隊等)行為方式、價值追求、道德規范的信賴、忠誠和踐行。價值認同是集團內部凝聚力的源泉。”[1]
如何正確引導基層官兵科學強化練兵價值認同,在本文中,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探討。
一、深化教育機理與官兵個體的內在聯系,鑄牢練兵價值認知基礎
忘戰懈怠積弊是相對和平環境下我軍最大的危險。新形勢下,如何防止和克服和平麻痹思想、保持部隊旺盛的革命熱情和高昂的戰斗意志、真正強化官兵練兵價值認同是我軍思想教育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馬克思有一句名言:“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要官兵認同練兵價值,分析說理、有破有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強化練兵價值認同的首要前提。高度的價值認同是一種自覺行動和實踐選擇,需要從根本入手,切實把練兵價值認同建立在思想進步和科學認知的基礎上。
強化練兵價值認同,必須著眼思想教育內在機理與官兵個體相結合,通過分析說理、有破有立的教育工作,鑄牢認知基礎。一是推進教育內容與官兵個人理想相結合。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競爭的壓力使官兵自我發展的需要更為迫切,這一需要與軍隊、社會的發展方向并不矛盾,因此要對官兵希望自己能有好的個人發展持肯定的態度。開展思想教育的同時,不能僅滿足于解決具體的現實問題,而是要結合官兵的思想實際,從關注官兵個人利益的角度,充分挖掘科學化練兵在提高部隊戰斗力、培養創新科技人才、促進個人進步發展等方面的多重功能,在有效克服“武藝練得精,不如手藝精”這一思想障礙的基礎上,加強馬克思主義戰爭觀和我軍根本職能教育,逐步使廣大官兵對練兵價值有一定的系統認知。二是推進教育形式與官兵個人實際相結合。要突破思想教育局限在端正認識態度、提高思想覺悟上的定位,引導官兵認識到他們個人價值所在,并幫助其實現正當合理的利益訴求,進而做好提高思想覺悟的工作。在官兵軍事素質的培養鍛煉上,要遵循新形勢下鑄魂育人的特點和規律,并與啟發培養官兵自覺做市場經濟競爭中的有用之才結合起來。特別是要引導官兵厘清一名合格的軍人與市場經濟所需人才的關系,突出從個人價值能否實現的角度激發他們加強練兵、學習的積極性,進而通過實踐環節解決提高官兵自身素質的問題,在滿足成長成才需要的同時,官兵也接受了練兵價值,從而理解練兵價值并充分認識練兵的重要意義。三是推進教育目的與官兵個人成長相結合。教育是一種內化于心、外化于形的過程。在追求練兵價值認同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官兵在覺悟程度、道德水準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思想引導。開展思想教育時要融入對官兵的關懷與期望,更多地兼顧官兵的需要和利益,真心實意地為他們的成長進步考慮。要突破傳統的教育思維,代之以激發自覺性為中心的自我教育,使他們主動接受教育,主動進行自我批評與自我完善,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正確的結論,從而通過完成個體健全人格的塑造達到價值認同。
二、深化強軍實踐與官兵養成的有效銜接,搭建練兵價值培育平臺
當前,有的單位存在訓風演風考風不正、軍事訓練和作戰準備搞假把式的現象,有的存在以犧牲戰斗力為代價消極保安全的不良現象,同時在實踐活動中缺乏有效的評價調控機制,對不良現象不能夠及時糾偏和批評。這些都對官兵練兵價值認同產生影響。
人的主觀意識產生于人的實踐活動,同時人的主觀意識反作用于客觀存在。人通過實踐活動,不但能使自身的利益和需要得到滿足,而且也檢驗著自己的主觀目的,檢驗著自己對事物的認識是否正確。強化官兵練兵價值認同,必須通過實踐養成這一重要環節,當前就是要通過強軍興軍實踐促進練兵價值培育。一是要注重典型示范,深化價值認同。著名社會學家涂爾干曾斷言:“倘若沒有象征符號,社會觀的存在只能是不穩定的。”[3]這里所言的象征符號就是先進典型,它可以為官兵提供一個清晰形象的樣板,具體生動地彰顯練兵價值。要通過報告會、座談會、表彰會等立體化途徑,利用官兵身邊生動形象的鮮活事例,運用典型的事跡、榜樣的力量,接地氣地詮釋練兵價值認同,促進官兵成長進步。要通過典型的熏陶,形成良好的推優學優氛圍,讓練兵價值走入軍營、走近官兵、走入官兵的內心。二是依托訓練實踐,促進價值認同。帕斯卡爾在《思想錄》中寫道:“人們通常總是被自己親自所發現的道理說服,更甚于被別人精神里所想到的道理說服。”[4]練兵場上,官兵在親身經歷、直觀感受的基礎上,發自內心地對練兵價值產生真實感受和理性認識,這種真實感受和理性認識在通常情況下可以轉化為相對比較穩定的心理活動和精神狀態,進而上升為對練兵行為的自覺認同。正是因為有了實踐交流的平臺,有了正確的價值引導,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愛軍精武的好士兵,他們馳騁在訓練場上,將個人夢想與實現練兵價值緊密聯系在一起,無一不完美地展示了新一代革命軍人立足本職崗位,奮發進取、爭當尖兵的精神面貌。三是層層活動推進,強化價值認同。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推進練兵價值認同氛圍的形成,引領部隊把主要心思和精力用在真打實備上,使聞戰則喜、勝戰則榮蔚然成風。在活動主題上強化“三個突出解決、三個注重”,即突出解決練兵準備現實問題、突出解決練兵動力懈怠問題、突出解決練兵精神缺乏問題,注重官兵參與積極性、注重官兵主體地位、注重官兵個人價值實現。官兵作為參與主體,能夠自由地發揮,可以自由地選擇,同時也能充分地交流。官兵在相互啟發、相互激勵中正確理解練兵價值,并潛移默化地將練兵價值與自己個人的價值相融合,從而實現練兵價值的最大化。
三、深化政策法規與官兵自律的互促共進,實現練兵價值制度保障
鄧小平曾說過:“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5]一種價值觀要獲得認同,必須滿足人們最起碼的情感與利益需求。因此,練兵價值要獲得官兵的認同,必須依賴于必要的精神與物質獎勵制度。
政策法規提倡什么、褒揚什么、反對什么、懲罰什么,都直接引導官兵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政策、制度不僅是官兵利益關系的調節者,也是官兵價值觀念最有效的引導者。
建立、完善和運行與教育導向相一致的政策法規體系,對于官兵實現練兵價值認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完善事關官兵切身利益的政策法規,激勵官兵安心本職、建功立業。當前,個別單位的官兵在個人進步、住房保障、醫療服務、家屬就業、轉業安置等問題上,還存在著許多有形和無形的障礙與“門檻”。官兵對立功、入黨、考學、選改士官、提干、調職(銜)等事關個人切身利益的問題關注度較高。在運用政策制度細化有關規定時,必須突出練兵精武標準,體現愛軍尚武要素,使廣大官兵的心思和精力向強化戰斗力、努力踐行練兵價值聚集。家庭穩定與否是影響官兵能否安心服役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落實軍人家庭相關優撫政策時,要想辦法最大限度地解決軍人后顧之憂,協調家屬就業、官兵子女入托(學),積極幫助軍人家庭解決各類涉法問題,有效維護軍人家庭合法權益,更多關注有特殊困難的軍人家庭等等。復、轉、退軍人的就業生活狀況,也影響著官兵對練兵價值的取舍。因而要主動伸出援助之手,主動協調解決問題,積極發揮復、轉、退軍人有關政策作用。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力所能及地提供幫助,當好復、轉、退軍人的“堅實后方”,解除官兵扎根軍營、專心練兵的后顧之憂。另一方面,要完善獎勵和懲罰性政策法規,樹立獎優罰劣的鮮明導向。嚴格、公正、合理的獎勵是凝聚軍心、激勵斗志、振奮精神的重要手段,是強化價值認同的有力杠桿。現在,個別單位存在官兵干好干壞一個樣,訓練比武重參與、輕榮譽,官兵日常的榮譽追求弱化等現象。要創造性地設置一些合乎規定,又能充分調動官兵熱情的獎勵項目。同時將官兵獲得的榮譽及時宣傳出去,并根據官兵實際情況在獎金標準、住房分配、入黨入學、提升交流等方面給予政策上的支持,讓獲獎官兵在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中增強練兵積極性。要完善懲罰性政策法規,充分發揮懲罰性政策法規作用,堅持紀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杜絕彈性懲罰,同時要把懲罰性制度與教育制度緊密結合起來,在高度自覺的基礎之上嚴格執行紀律,從根本上保證練兵價值的實現。
參考文獻:
[1]王海平.軍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兩條基本規律[J].政工導刊,2000(5).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3][法]愛彌爾·涂爾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東,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276.
[4]帕斯卡爾.思想錄[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1.
[5]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周正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路徑探究[J].湖南社會科學,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