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指導學生進行朗讀,創設問題激發學生討論,當堂寫作進行升華的方式進行閱讀教學的情感教育。使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桑地亞哥的堅忍不拔、頑強不屈。
【關鍵詞】入情;讀情;論情;寫情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是:“精于思想,富于情感,工于表達。”這些表述都指出了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情感體驗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適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使學生在審美情趣和道德修養方面得到提升,在健全人格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個性。《老人與海》是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中的一文,課文節選部分寫的是從鯊魚出現到老人回港的部分,是小說的高潮。文章通過對桑地亞哥與鯊魚頑強搏斗的場景描寫,綜合運用多種藝術手法,塑造了一個栩栩如生的精神勝利者形象,表現出了一種永不屈服的人生觀,贊美了人類征服自然的勇氣,謳歌了桑地亞哥的硬漢精神。如何發揮文本的情感教育功能,在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同時,讓文中桑地亞哥老人的百折不撓、堅強不屈、堅持不懈、敢于面對死亡的"硬漢子"精神走進學生的心靈,培養他們高尚的情操呢?
一、導之入情
“入境始于情”,在剛上課時學生的情感處于一種“冬眠”狀態。“入境動情”的導入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一下子掀起學生情感波瀾,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與欲望,使其進入最佳情境。《老人與海》一課教學時,我先用激情、感人的語言講述了生命的長河中我們會遇到許多挫折以及那些名人如海倫、貝多芬、史鐵生面對挫折敢于挑戰,抒寫自己生命的燦爛篇章的事。然后用問題“什么使他們脆弱的軀體如此強悍?什么使他們勇于抒寫生命的燦爛篇章?”進行過渡引出這節課所學課文《老人與海》。教師富有情感的、發人深省的談話,給課堂籠上了一層情感的色彩,既可以自然而然地把學生的情感體驗轉移到課堂中來,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還可以把學生的思緒帶入到對生命意義的叩問中,心靈上得到情感的浸潤,培養他們熱愛生命的情操。
二、讀之悟情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理解文本內涵,體會作者情感的一條重要途徑。為此,情感教育應寓于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中,即讓學生通過感官配合文字傳遞情感,重現作者創作時的全部激情,激發讀者和作者之間的情感共鳴,更快地進入到作品營造的氣氛中,與作者一起分擔喜怒哀樂,真正進入到作者的心靈里。《老人與海》一文中通過閱讀“星鯊,來吧,星鯊”“來吧,星鯊,再來吧”“跟它們斗,我要跟它們斗到死”“可是人不是生來要給人家打敗的”“人盡可被毀滅,可是不會肯吃敗仗的”等句子,會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桑地亞哥百折不撓、堅強不屈、樂觀自信的精神。因此,課堂上在學生根據課文內容交流了自己對桑地亞哥這個人物形象的感受后,我引導學生一邊朗讀,一邊體會主人公情感。學生用范讀、比賽等不同形式進行朗讀,有時用帶有挑戰意味的語氣;有時用堅定不移的語氣;有時又用樂觀自信的語氣。在反復的朗讀中學生經歷了一次次情感教育的洗禮,感悟得到了更進一步的加深,桑地亞哥勇敢堅強、堅持不懈的硬漢精神和挑戰極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更深入每個學生的心靈。
三、論之升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為此,教師要創設有啟發性、激勵性的問題,調動學生的情感,讓他們潛心品味文本的語言,進行深入的思考、探究,從而更深層次地感悟文本所飽含的意蘊。學習感知了桑地亞哥老人勇敢、樂觀的精神,叩響了學生的情感的弦之后,我順勢提問:“老人樂觀和不屈不撓的精神無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面對注定的失敗,如此不屈不撓有意義嗎?從第一條鯊魚的出現,老人就意識到保住馬林魚無望,老人還這樣做值得嗎?”問題一拋出,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立刻被調動了起來,他們迅速從課文中找出諸如“人盡可被毀滅,可是不會肯吃敗仗的”“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
的,你盡可能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等句子進行探討,在你一言我一語的發言討論聲中學生更清晰地,更深刻地感受到過程遠比結果重要,我們不會因為生命的最終結局是死亡而放棄對生命的追求;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盡全部努力,生命不息,堅韌不止;無論面對怎樣糟糕的局面,都要樂觀、積極、自信,這并非最終結局。情感教育在這一刻得到了升華。
四、寫之凝情
寫話可以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更能對課堂語文閱讀教學進行升華,一句句,一段段,一篇篇佳作不僅是閱讀教學課堂的延伸,更主要的是其字里行間處處流淌著作者的真情實感。為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寫話的時候要注意培養、激發、啟迪學生的情感,這樣既能使學生對課堂上的學習得到提煉,還會使他們更加熱愛自己的生活及生活的空間,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目的。在教學即將結束時,我讓學生寫下學習《老人與海》這篇課文后的感悟和啟示。“被困海中,依然清醒;不管方向,不問朝夕。逃兵的心,沒有意義;戰俘的心,需要勇氣。前方洶涌,一片寂靜;戰士無畏,精魂燃燒。”寫得多好,茫茫大海中老人堅持不懈地與鯊魚搏斗,雖力殘精疲,卻仍苦苦支撐,以殘存的體力與殘存的信念,與難以捉摸的命運和兇殘暴虐的惡勢力做永不停息的奮爭,他帶給我們的是心靈的感動與震撼。學生將自己的生活積淀和課文學習緊密結合起來,在自己的感悟、思考融入對文本內容、主題、內涵的理解。我們要以一顆勇敢頑強的心去迎接人生道路上的挑戰。
情感是語文教學的源頭活水。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適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滲透,能夠讓情感的微波在課堂中汩汩流淌,淌進學生心靈的深處。
附注: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課題批準號:GS【2016】GHB1115。
作者簡介:趙振江,1983年生,甘肅省白銀市人,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育。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