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讛琳
【摘要】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具有 “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乃至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2011年版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充實并細化了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相關內容,讓語文綜合性學習在提升學生語文素養方面大有可為;同時還提出“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這就需要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掌握了猜燈謎的方法后,親歷綜合實踐,自己動手制作燈謎,學得輕松,用得自然,感受到無限意趣在謎中,別有洞天在謎外。
【關鍵詞】猜謎;無限意趣;《猜燈謎》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第三屆全國經典詩文誦讀教學研討會中,來自廣西桂林的唐茜莉教師執教的《猜燈謎》讓人眼前一亮。在課堂上,孩子們親歷了綜合實踐的過程,享受著閱讀的快樂,平添著猜謎的樂趣,感受著經典的魅力,語文素養和綜合實踐能力得到了積淀。
一、猜謎激趣
同學們,上課前想跟大家一起做個游戲。什么呀?(板書:猜謎)。齊讀題。準備好了嗎?我們先來看第一個謎語。
出示:雙人走鋼絲?!蛞蛔?/p>
誰會?猜一個字。為什么呢?是不是很形象?對了,說得很真切,答案就是一個“叢”字。
想想看,一個謎語由幾部分組成的?是的,謎語呀,由三部分組成,題目叫謎面,猜測的范圍叫謎目,答案叫謎底。謎底和謎面必須非常貼切,才是好謎語。那你們知道謎語最早叫什么?
誰知道,猜猜看,大膽猜。(燈謎)比這更早呢?誰知道燈謎這種活動,最早起源于什么時候呢?多少年前?猜猜(一千多年前;很遠很遠……)。燈謎最早起源于2400多年前,在古代叫“瘦辭”,就是隱藏的意思。到了唐代就叫“隱語”,就是隱藏秘密的意思。到了北宋時期,人們把謎語寫在紙上,再粘貼在火紅的燈籠上,以燈懸謎,讓觀燈的人來猜,故名“燈謎”。到了后來,每逢春節和元宵節,人們就把貼有燈謎的燈籠懸掛在游人眾多的場合,既可以增添節日氣氛,又給人們帶來猜謎的樂趣,這種活動一直流傳至今。這就是元宵節人們觀燈、猜燈謎的熱鬧場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猜燈謎。
賞析: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唐老師注意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開始猜燈謎,先找感覺,從一個字開始,從簡單的“叢”入手,引導學生去大膽想象,讓大家感到猜燈謎很簡單很形象,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謎語由謎面、謎目、謎底三部分組成。從猜燈謎的歷史了解燈謎,走進燈謎,此時,學生參與的熱情非常高漲,能探索謎語的組成并進行簡單的歸納。
二、猜謎悟法
1.燈謎是一種富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謎語與詩有很大的關聯,你們知道嗎?我們學過的詩中也有燈謎,我們來猜猜看。
出示: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打一種自然現象
師讀。謎底是什么?(風)對呀,這首詩的題目就是《風》。
第2首,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可以像古人那樣,搖頭晃腦地讀。
出示: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打一種植物
齊讀。謎底是什么呢?(柳樹)。完全正確。同學們仔細看一看,這謎面里有“柳”這個字嗎?是的,我們在做燈謎時,謎底的字樣不能在謎面中出現。也就是謎面不能重復謎底,要不就“露春”了,這可是大忌。
看,詩也可以是一個謎語,詩、謎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如果拿你們曾學過的詩來做謎面,讓你們猜謎底。敢不敢接受挑戰?那我們就來試試。
出示:天下誰人不識君——打一成語。哪首詩里的?背一背。(《別董大(其一)》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意思就是說,天下誰都認識你。是什么?(無人不知)還可以是什么?(家喻戶曉,舉世聞名……你很會思考,有自己的想法。)
2.(小結猜燈謎的方法。)有的燈謎整首詩就是謎面。有的燈謎是抽出詩中的一句做謎面。請大家看題,你能猜出謎底嗎?
出示:出淤泥而不染?!蛞环N植物。這是古文《愛蓮說》中的一句話。謎底是什么?(荷花)為什么這么猜?猜這樣的謎語難不難?但首先要知道什么?(理解詩句的意思后,再根據意思猜出謎底。)我們把這種猜謎、制謎的重要方法,叫做會意法。(板書:會意法)
看看大家學會了這種方法嗎?
出示:飛流直下三千尺?!蛞怀烧Z(廬山瀑布一瀉千里,多么雄偉壯觀。)你看,領會了詩句的意思,你就能猜出謎底。
過渡:剛才猜的都是大家學過的詩,下面來個更難的,你們沒學過的詩敢不敢?它的謎面也是詩句。
賞析:古詩詞中也有許多精彩的謎語,這些謎語往往是詩中的精華,引導學生去發現并感受這些謎語,是學好古詩詞的一把金鑰匙。從在學生學過的整首詩中猜字,猜植物,猜成語,猜自然現象,到從一句詩中猜謎,鼓勵求異思維,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接著從古文中猜謎,此刻,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是多么奇妙,課堂中無不閃動著靈性,就如一縷靈光在不經意中閃現一般,不覺陶醉于其中了。
3.出示:兩樹兩行山倒影,一葉孤舟水橫流。——這回猜一個字。自己讀讀這首詩。(指答:靜)為什么?你的想象力很豐富??上Р粚ΑT倏丛?,里面有幾個景物?(樹、山、舟)應該是什么?為什么?(板書:豐豐)遠遠望去,樹兩行,這就是樹的象形。誰來補充,邊寫邊解說。(指名上臺板書)。(慧)師指“心”書寫筆順,這就是一葉孤舟,水橫流。
猜這樣的謎,要把景變成字的每個部件,然后根據詩的意思把它湊在一起,就是一個字。這種方法,就叫象形法(板書:象形法)。猜這種謎語要大膽地想象。猜燈謎是不是很難呢?古人認為猜謎語難得就像射一只大老虎一樣,所以他們把猜謎語叫做射虎,猜燈謎就叫射燈虎。會了嗎?我們來再試一個。看有誰能射中這只虎。
出示:白日依山盡?!蛞蛔?/p>
啟發:讀了這句詩,你的腦海里浮現出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紅紅的太陽挨著山慢慢地向下滑。此時的太陽叫什么?一座山,一個夕陽,合起來是什么字呢?(歲)瞧,這個謎語把一幅夕陽西下的美景變成了一個字。中國的漢字就是這樣神奇美妙,讓人回味無窮:一個字就是一幅畫,一個字就是一首詩。我們用象形法,根據詩中所描繪的畫面來猜測謎底,這種方法有趣吧!猜燈謎就是這樣樂在其中。
賞析:中國的漢字大多是象形字,具有偏旁表義的功能,象形法更是學習漢字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語文教育的特點決定了語文是充滿趣味、豐富多彩的百花園,既具有文化底蘊,又具有人文價值,在教學中需要舉一反三,更需要舉三反一,讓學生得到熏陶;同時需要方法的遷移運用,側重于積累與習得。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人格。”沒學過的詩中也蘊含著燈謎,學生在謎語中感受到,一個字就是一幅畫,一個字就是一首詩。用象形法根據詩中所描繪的畫面來猜測謎底,學習語言運用,真是樂在其中。
三、聽故事,猜燈謎
同學們,燈謎歷史悠久,所以民間流傳著許多關于燈謎的故事。想聽嗎?
清朝末年,有位著名的燈謎大師叫張起南。一年冬天他在湖南郴州任職,只見窗外雪花紛飛,他觸景生情,制作了一個燈謎,謎面為“雨余山色渾如睡”。元宵燈節懸掛在衙門口,宣稱猜中有獎。這是一個字謎,你能猜出謎底嗎? “山色渾如睡”就是說山已經睡下,把“山”倒過來就是“彐”,加上“雨”是什么字?猜猜誰猜中了?是個書生!那書生一拱手道:“請先生聽我賦詩一首?!闭f罷,當眾吟道:“此花自古無人栽,一夜北風遍地開。近看無枝又無葉,不知何處長出來?!毕胱约鹤x讀這首詩嗎?(出示)想讀就讀。再讀一遍,想想這是什么花?(雪花)
哎呀,書生沒有直接說出謎底,而是以謎對(破)謎,好有趣!這樣
以謎對謎的故事還不少呢!課外同學們也可以搜集搜集。
[賞析:英國著名劇作家莎士比亞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比绾渭て鸷⒆訉鹘y文化的興趣?故事無疑是最好的梯子。學生領略了會意法和象形法是猜謎的重要方法后,再通過書生與張起南以謎對(破)謎的故事增強對謎語的感性認識,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猜燈謎的興趣。]
故事中藏著燈謎,這是故事謎,燈謎的另一種形式。剛才我們用詩猜
字、成語,故事中也有燈謎,還可以猜其他的嗎?對,謎語包羅萬象,猜謎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識性。燈謎還是種高雅的語言藝術。偉大的古典名著《紅樓夢》中就有不少燈謎,這些燈謎為作品增添了濃濃的文化色彩。我們來猜猜其中一則燈謎。
出示: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裝點最堪宜。
游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
——打一玩具
自己讀讀猜猜,看能讀出謎底嗎?這則燈謎出自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第22回。謎底是“風箏”。(看來這難不倒大家哦。)
再來猜一個。出示:不敢高聲語。哪首詩里的?(唐·李白《夜宿山寺》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這回不猜字,不猜成語,猜一種文學體裁名稱。什么叫文學體裁?告訴大家,小說、詩歌、散文、戲劇……這些都是文學體裁的名稱。是哪一種呢?(小說)為什么?
看來,猜謎的過程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賞析:古典名著《紅樓夢》及小說《鏡花緣》等,都有語言精美短小的燈謎。燈謎將知識性、趣味性、通俗性融為一體,既能開發智力,又能豐富語言、陶冶情操。此時,通過猜燈謎的語文綜合性學習突出了四個作用:一有利于語文課外綜合實踐活動的落實,二有利于小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三有利于各類學生的智力發展,四有利于教師素質的提高,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通過猜詩謎的活動,孩子們不僅復習了古詩詞及了解到古典文學中的精華,還加深了對古詩詞的理解。
四、自主制謎,互動猜謎
剛才是我給大家出謎面,現在換一換,你來給同學們出出燈謎。
1.看看制燈謎的要求。
燈謎制作的要求
貼切——謎面與謎底必須十分貼切。
不能“露春”——謎面與謎底的字不能重復。
謎面成文——謎面在2個字以上應該成文。
2.自主制謎:制作謎語并不是難事,只要抓住特點就能編寫出來。下面我們就來自己動手制作燈謎。可以用學過的詩制作謎面,也可以從生活中得到啟發??梢?人一組,也可以4人一組。給大家3到4分鐘,給自己設計的謎面找答案推測謎底;可以對謎底進行觀察想象以后再編寫謎面。
學生自主出謎3—4分鐘。師巡視,發現、解決問題。(請拿出課前準備的小彩紙,在上面出謎。)
3.展示
(1)制燈謎:謎語出好后,請拿出抽屜里的小燈籠,把你制作的燈謎貼到燈籠上。
(2)說設計:請帶上你自制的燈謎上臺,說說你是怎么設計的?謎面是什么?謎目是什么?謎底是什么?誰來猜?你是怎么猜的?(指名說,生生互動出謎、猜謎,展示學生作業、成果。)
……(恩,合作無間,團結力量真大!)
大家的小腦袋瓜里裝著大智慧,做的燈謎真不賴呢。大家感受了燈謎的樂趣,沒做完的同學也可以課后搜集更多的燈謎自己制作。
五、結課
今天猜燈謎、制燈謎的游戲讓我們充分領略到祖國語言文字的情趣和魅力,正所謂:無限意趣在謎中,別有洞天在謎外。祝愿燈謎文化世世代代傳播下去。這節課上到這兒,下課!
賞析: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乃至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2011年版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充實并細化了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相關內容,讓語文綜合性學習在提升學生語文素養方面大有可為;同時還提出“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這就需要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掌握了猜燈謎的方法后,親歷綜合實踐,自己動手制作燈謎,學得輕松,用得自然,感受到無限意趣在謎中,別有洞天在謎外。從孩子們的表現不難看出,燈謎課程把千百年來的詩詞佳作和孩子當下的生活編織在一起,從而打通了經典詩詞、燈謎和孩子生活體驗之間的聯系,讓經典成為學生精神生命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整節課既是游戲的過程又是學習的過程,在游戲過程中靈活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語言文字的訓練,不僅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感悟了經典詩句及燈謎蘊涵的意境,又在自然、快樂的學習氛圍里豐富了語言積累,提高了語言表達與運用的能力。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