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毅敏
城市濱水空間景觀規劃設計方法分析
蘇毅敏
城市濱水空間是城市環境建設和管理的重要內容,其景觀規劃便成為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城市濱水空間在生態環境、社會文化、經濟發展以及生活旅游等方面都有其現實意義。因此,必須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本文對城市濱水空間景觀規劃設計應遵循的原則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規劃設計方法,希望能改善城市濱水區的景觀。
1.設計要具備整體性
濱水區是一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只有濱水區景觀與城市景觀統一協調起來,才能體現出城市濱水形態的完整性,從而確保整座城市建設的效果。另一方面,將濱水區與城市有機的結合起來,展開規劃設計活動,還能將人們吸引到水邊,改變人們的城市生活方式。城市設計包括對交通的規劃和綠地的規劃,要將濱水區與這些系統之間建立起內在的聯系,還要促使城市在空間、風貌等方面呈現出整體性。比如,在河岸建設綠化道是城市設計的一部分,也是濱水景觀的一部分,這兩者在建設過程中要相互聯系才能體現出其和諧統一性。對于整體性原則,可通過文獻查閱法進行研究,即查閱與濱水空間相關的理論知識、研究資料、相關書籍、文獻資料、國內外濱水空間資料和濱水景觀實例,然后對城市濱水空間景觀進行規劃設計。
2.設計需要多樣性
濱水景觀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形態豐富多樣,這就要求在對城市濱水進行空間景觀規劃設計時,要設計出各種各樣的水景,如噴泉、瀑布、小河流等。而在設計過程中,要遵循多樣性原則,將不同類型的空間和服務設施綜合起來。對于這一原則,可以通過考察研究法進行研究。比如,在《送人游吳》、《正月三日閑行》等古詩詞中就有對蘇州美景的贊美之詞,蘇州素有水鄉之稱,在《馬可·波羅游記》中也將其譽為“東方威尼斯”。而蘇州的美不僅在于其有水,還在于在對水景的規劃設計中遵循了多樣性原則。蘇州的金雞湖景觀總面積有11.5平方公里,其中的水域面積占7.4平方公里,總共分為5個功能區,包括購物、休閑、美食、觀光、文化會展,足見其設計中的多樣性。
3.設計必須人性化
城市濱水空間景觀規劃設計必須人性化,其應該以人們的實際需求為導向,將規劃設計與人的行為和心理聯系起來。比如,人在生理上有運動、休息、交流等需求,而在心理上有空間、審美、發泄等需求。另一方面,人們的需求還具有層次性,這就要求在城市濱水空間景觀規劃設計的空間營造上,要實現空間環境與人類行為活動的高度統一。人性化也是城市設計應該遵循的原則,城市的總體空間、中心、廣場、城市干道、商業街道、綠化空間和地下空間等設計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人民服務,方便人們的出行,滿足人們的購物、休閑、娛樂、出行等需求。因此,城市濱水空間景觀設計,與城市設計在人性化這方面的原則是統一的。
4.注重文脈延續
城市是充滿活力的,其具有自己的發展歷史和發展規律,每一座城市都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淀。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濱水區屬于發展較早的部分,其多元化表現得最為明顯。在城市的濱水區,歷史人文景觀相對都比較豐富,通過這些人文景觀,能夠看到城市蘊含的深刻歷史文化。因此,在對城市濱水空間景觀進行規劃設計時,應該遵循文脈延續性原則,保證設計出的濱水景觀不會違背該城市的歷史文脈,從而促使濱水景觀與歷史文脈的深度融合。
1.從整體上進行設計
城市濱水空間景觀規劃設計的整體設計法,可通過對比分析法進行研究,即通過對不同濱水景觀的研究,可以從中發現從整體進行設計和非從整體設計的景觀之間的差異,從而看出整體設計法的優勢。因此,在濱水區景觀的設計中,需要將活動空間與水災防治結合起來,并充分發揮綠地和工程的各項功能,并對城市交通進行重新規劃,同時結合植物、基礎設施等濱水空間規劃的要素,將濱水區貫通起來,達成與城市建設的高度一致。也只有從整體上進行規劃,才能真正改善城市的環境質量,并在設計風格上符合城市的整體風格。
2.根據空間復合性進行設計
復合性設計可用理論結合實際、歸納總結的方法進行研究。理論結合實際是要將濱水景觀設計的相關理論知識與實際的案例結合起來,對其設計方案的可行性進行研究。歸納總結的方法則是先要學習與濱水景觀設計相關的理論知識,總結目前濱水景觀規劃設計中的不足,從而確定出更優的方案和設計方法。復合性設計主要是指同一城市濱水景觀要具備多種不同的功能,比如,在濱水區修建廣場,既能滿足人們的休閑娛樂需求,又能滿足集會等需求,這類比較大型的廣場在我國成都市就有2個,即天府廣場、環球中心音樂噴泉中心廣場。又如,在濱河區岸邊設置專門的城市綠化道路,供人們騎城市觀光車觀賞風景使用,還可供人們散步、鍛煉身體使用。將濱水區的不同功能綜合起來,不僅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還能提高城市的綠化率、豐富人們的活動,通過降低開發強度,達到保護生態的目的。
3.從延續性出發進行設計
延續性設計方法可通過文獻資料查閱法進行研究,從延續性出發進行城市濱水空間景觀規劃設計,主要是要注重對歷史文化的保護,并在設計中將這些歷史文化再現出來。比如,在江南的西塘古鎮、南潯古鎮、烏鎮中,基本都有濱水區,而這些現代化的古鎮就保留了原有的歷史韻味,這就深刻地體現了濱水設計的文脈延續性。在對城市進行設計時,也需要從延續性出發,舊城保護與更新空間設計是其設計內容之一。比如,成都市的“杜甫草堂”、“武侯祠”、“金沙遺址博物館”等在設計過程中就具有文脈延續性,既保留歷史遺跡,又在空間上有所更新。
4.以共享為原則進行設計
城市濱水空間景觀屬于城市的公共組成部分,其應該具有共享性,這樣才能體現出真正的價值。在城市濱水區的景觀中,應該帶有人們需要的各類基礎公共設施,如商業用、休息用、文化用等設施。比如,在成都市新都區的濕地公園中,供人們散步用的小道有5條,供人們休息用的座椅有18張,而供人們休閑娛樂的項目有10多種,其中還包括專供兒童游玩的8類項目。又如,美國芝加哥湖濱地區的公共綠地長度達到30多公里,寬度有1公里,在湖周邊沒有復雜的建筑,只有與文化、藝術相關的一些建筑,在做到生態保護的同時,真正將濱水區的自然風光共享給所有人。
綜上所述,城市濱水空間景觀規劃設計要遵循整體性、多樣性、文脈延續性等原則,且采用整體設計法、共享性設計法、親水性設計法等多種不同的方法進行設計,從而達到濱水景觀與城市景觀的和諧統一。而這些原則和方法,則可采用文獻資料查閱法、實例分析法、對比分析法等進行研究,從而促使城市濱水空間景觀規劃設計更加合理。
(作者單位: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