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芬
個性化心理護理在原發性青光眼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劉芬
目的分析原發性青光眼護理中個性化心理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60例原發性青光眼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患者個性化心理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護理后 SAS 評分為(35.01±5.11)分,SDS 評分為(38.32±5.02)分,對照組患者護理后SAS評分為(51.35±7.52)分,SDS評分為(50.62±5.42)分,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SAS與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原發性青光眼護理中個性化心理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顯著,能有效緩解患者不良情緒。
個性化心理護理;原發性青光眼;應用效果
臨床上,青光眼屬于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因為患者的眼壓升高,進而促使其患眼視神經損傷、視野缺損,是一個重要的致盲原因[1]。該疾病會對患者視力造成不可逆的損傷,雖然臨床上尚未明確該疾病的發病機制,但是隨著醫學護理模式的不斷轉變,心理因素在青光眼發生、發展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2]。研究顯示,給予青光眼患者科學合理的心理干預,有利于將各種刺激因素的影響消除,促使其軀體癥狀得到有效改善,對其病情好轉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3]。本研究主要針對原發性青光眼護理中個性化心理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進行探究,總結如下。
在2016年3月—2017年4月選取原發性青光眼患者中60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平均年齡為(68.21±8.26)歲,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40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觀察組患者30例,對照組患者30例。對比兩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能夠進行臨床對比?;颊呒{入標準:意識清楚者;配合度高者;知情同意,并且自愿參與研究者;不存在嚴重肝、腎、心臟等重要臟器疾病者;有一定書寫能力與閱讀理解能力者。
對照組(常規護理):對患者視力變化情況進行密切觀察,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對其進行相應護理,包括生活指導、用藥指導、環境護理、飲食護理等。
觀察組(常規護理+個性化心理護理):在對照組患者護理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患者個性化的心理護理干預,具體為:(1)調查患者心理狀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包括經濟條件、長期居住地域、受教育程度、性別以及年齡等一般情況。其次,還要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有青光眼家族史、對青光眼相關知識了解多少、在治療過程中最擔心的問題、家屬是否給予患者足夠的支持與鼓勵等。結合問卷調查結果和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心理進行分析,對患者憂慮、緊張等心理問題進行大概性的了解,并且根據這些心理問題,明確心理疏導的大致方向,尋找科學性、有效性、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方式,在需要的情況下,還要咨詢心理專家。(2)個性化心理疏導方法。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況下,醫護人員要選擇舒適、安靜、環境幽雅的單人病房和患者進行一對一的交流,最大程度上營造出一種輕松、愉悅的溝通氛圍,促使患者能夠感覺到安全與放松。在于患者進行交流的過程中,醫護人員要注意運用適當的語言技巧,獲取患者信任,鼓勵其傾訴出自己的憂慮與擔心,然后再尋找針對性的措施對其進行心理護理。積極主動的和患者家屬進行聯系,給予患者充分的社會支持,可以邀請療效顯著、恢復良好的患者進行現身說法,幫助患者樹立起治療與康復信心。
對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采用SAS(焦慮自評量表)和SDS(憂郁自評量表)進行評價,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焦慮、憂郁癥狀越嚴重。
對統計學數據進行分析,數據采用軟件SPSS 20.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計數資料采用(%)表示,分別對其進行t檢驗與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前SAS評分為(62.58±7.83)分,護理后為(35.01±5.11)分,護理前SDS評分為(63.76±7.62)分,護理后為(38.32±5.02)分;對照組患者護理前SAS評分為(62.62±7.74)分,護理后為(51.35±7.52)分,護理前SDS評分為(64.51±7.43)分,護理后為(50.62±5.42)分。相對于護理前,兩組患者護理后的SAS與SDS評分均顯著降低,并且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隨著醫學模式的不斷轉變,人們對護理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護理不僅僅是給藥、囑咐患者服用藥物等簡單過程,還需要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高度關注[4]。常規心理護理通常是單純的對患者進行安慰,告知其別緊張,但是并沒有對患者出現不安、緊張情緒的原因進行深層次的了解,所以很難徹底解決患者的心理問題[5]。個性化心理護理干預模式中,通過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采用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分析患者具體心理狀況,進而制定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方案。與患者進行語言交流,以此來對其不良情緒出現的深層次原因進行了解,采用心理學方法與技巧來對患者進行科學合理的心理疏導,將其負性情緒減輕,促使其生活質量得到提高[6]。通過與患者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更容易獲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避免護患矛盾出現[7]。除此之外,通過問卷調查能夠了解不同患者的文化程度、生活背景、個性特征、性別、年齡等具體情況,進而更容易了解其不良心理出現的原因。如果患者擔心疾病致盲,那么護理人員要積極主動的與患者進行交流與溝通,向其講解青光眼的發病原因、自我保健方法與治療方法等,告知其不良情緒不利于病情恢復,鼓勵患者積極主動的參與自我保健,進而樹立起治療信心[8-9]。除此之外,護理人員要認真、細致、耐心的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在患者入院時對其進行熱情接待,幫助其對醫院環境進行熟悉,注意語言親和、懇切,護理過程中要做到周到、細心、耐心,最大程度增強患者的安全感,進而順利緩解患者各種不良情緒。本研究結果顯示,相對于護理前,兩組患者護理后的SAS與SDS評分均顯著降低,并且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這充分證明了個性化心理護理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原發性青光眼護理中個性化心理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顯著,能夠有效緩解患者不良情緒。
[1] 逯奎麗,崔紅霞,劉麗萍. 個性化心理護理對提高原發性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1):108-110.
[2] 楊楊,樊春宏,張麗娜. 強化心理護理對改善青光眼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J]. 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4,25(1):114-115.
[3] 徐艷華,胡什全,姚琴. 急性青光眼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效果觀察 [J]. 當代醫學,2016,22(8):120-121.
[4] 李欣妍,鐘麗麗,黃文敏. 影響原發性青光眼低視力患者的生存質量相關因素分析[J]. 心理醫生,2015,21(24):74-75.
[5] 沈艷濤,趙蓓蕾. 心理干預在原發性青光眼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與體會[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35):7293-7294.
[6] 劉欣. 手術中個性化心理護理在原發性青光眼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4):252-253.
[7] 黃玉. 心理干預在63例原發性青光眼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與體會[J]. 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5):249-250.
[8] 王雅杰. 心理護理對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輔助治療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5):245-246.
[9] 程琳. 青光眼護理中心理護理的應用分析[J]. 中國保健營養,2015,25(6):164-165.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Glaucoma
LIU Fen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Donghai County Hospital,Donghai Jiangsu 222300,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rimary glaucoma care.Methods60 patients with primary glaucom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6 to April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routine car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ersonalized psychological care, the nursing effect was compared for two groups.ResultsAfter the nursing, the SA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35.01 ± 5.11),and the SDS score was (38.32 ± 5.02), the SAS score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nursing was (51.35 ± 7.52), and the SDS score was (50.62 ± 5.42), 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nursing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rimary glaucoma nursing is remarkable, and it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bad mood of patients.
personalized psychological care; primary glaucoma;application effect
R473
A
1674-9316(2017)22-0178-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7.22.090
東海縣醫院眼科,江蘇 東海 22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