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妮
(青島市黃島區大場鎮農業服務中心,山東青島 266414)
藍莓栽植地的選擇與土壤改良技術探討
周美妮
(青島市黃島區大場鎮農業服務中心,山東青島 266414)
藍莓是一種發展潛力大、經濟價值高的水果,其果實具有豐富的營養,經常食用還有良好的保健作用。但藍莓對土壤的要求較高,需要有機質含量高且通氣良好的酸性土壤才能正常生長。要實現藍莓的成功種植,需選擇適宜栽植地,通過生物、化學、物理等綜合手段進行土壤改良,從而實現藍莓的規模化與產業化發展。文章就藍莓栽植地的選擇與土壤改良技術進行分析和探討,以期為藍莓產業的發展提供幫助。
藍莓 栽植地 選擇 土壤改良
藍莓屬于新興的健康水果,其果實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具有防止腦神經老化、保護視力、強心、抗癌、軟化血管、增強人機體免疫等功能。我國山區面積占國土面積的69%,多為酸性土壤,具有廣泛的本土化培育栽植條件和種植資源,為藍莓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1]。藍莓的生長對土壤要求較高,因此在定植之前需要綜合評價土壤結構理化性狀,改良不適宜的土壤,以促進藍莓的正常生長。
由于藍莓根系具有分布淺、吸收能力差等特點,故藍莓喜疏松、酸性、水分充足、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通常其栽植地的土壤應滿足以下條件:①土壤有機質含量超過5%;②土壤濕潤、疏松,不積水;③灌水設施齊全,條件便利;④土壤pH值在4.5~5.0范圍內,栽培品種的不同也會稍有差異。藍莓的根系專性寄生杜鵑花科菌根,菌根的主要作用是輔助藍莓吸收水分與養分,使其更好地抵抗不良環境條件。例如,我國東部山區自然分布著不同種類的杜鵑花科植物,土壤中生長著土著菌根真菌,因此在選擇藍莓栽植地時應對這一問題進行充分考慮[2]。除了土壤方面的要求之外,氣候因素也對藍莓的種植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需要詳細分析氣候條件,由于藍莓喜濕潤、冷凉的氣候條件,故盡可能避免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區栽培,并且要避開低溫區,以預防霜害和凍害。
2.1 增加土壤的有機質
作為土壤肥力的物質基礎,土壤有機質可以很好地改善土壤的物理機械性能與理化性質。例如:部分學者認為土壤的有機質含量高不僅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增進土壤保水保肥的作用,還能增加土壤的空隙度,降低土壤容量;也有學者認為有機質可以提高土壤中酶的活性,增強土壤的持水性與通氣性。藍莓需要在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中才能良好生長,因此在藍莓定植之前,應先挖一條深40 cm、寬50 cm的定植溝,將原土、有機肥、有機質按照1∶1∶1的比例進行土壤改良。一般而言,有機質可選用酸性草炭,覆蓋時可選擇植物的有機殘體,如苔蘚、泥炭和碎松樹皮等;若用玉米秸稈、樹皮和鋸末等,則至少要先堆放1年,使其完全腐解后方可使用,這是由于其進入土壤后要與微生物發生作用才能分解,肥效相對較慢,并且發酵時產生熱量,對氮素加以消耗,極有可能損傷根系。另外,夏秋季藍莓定植后的地表覆蓋也可選用農作物秸稈、樹皮和松針等,其中覆蓋物的厚度應保持為5~10 cm,通過地表覆蓋來促進根系生長,防止地表水分的蒸發,保持土壤的水分,調節地溫,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
2.2 調節土壤酸堿度
我國大部分區域的土壤pH值均較高,雖然溫室大棚的栽培能在藍莓種植之前制作適合其生長的有機土,但也無法完全達到品種對土壤pH值的要求,因此在藍莓栽植前調節好土壤的酸堿度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施用硫磺對土壤pH值進行調節是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方法,這是因為硫磺可以保證調節效果的穩定與持久。在土壤中施入硫磺后,必須經過30~50 d分解才能達到pH值調節的作用,pH值調節為4.15即可;若通過調節不能達到預期目標,就需要采用90%的水溶性硫磺進行噴灑[3]。若土壤為沙質土壤,每降低1個百分點,則可按照15 g/m2的水溶性硫磺標準用量進行處理,其他土質的用量為沙質土的2倍。值得注意的是,水溶性硫磺的施用量不能超過178 kg/ hm2,如果要超量施用,則應分春秋2次施用。
2.3 改善土壤結構
藍莓的根系分布較淺,沒有根毛,因而對土肥水的要求十分嚴格,有益菌易于繁殖與存活的團粒結構以及有機質豐富、通氣性好且濕潤疏松的土壤是藍莓生長的重要條件。與一般果樹的施肥不同,藍莓施肥應每2~3年進行1次葉片和土壤分析,施肥之前以植物葉片和土壤養分測定為依據,然后確定施肥量,以減少肥料超量對藍莓和土壤產生的不利影響,確保藍莓的正常生長。在施肥過程中若采用農家肥,宜選用植物秸稈腐爛腐熟或人畜糞尿腐熟后所形成的天然肥,注意不要摻入石灰和草木灰等堿性物質。土壤含水量不足時要及時進行灌溉,應采用滴灌等微灌方式進行水分管理,以免破壞土壤結構。
藍莓作為一種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果樹,不僅樹體具有很好的觀光價值,果實也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其為藍莓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在我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下,藍莓產業獲得了良好的發展空間。由于藍莓對土壤條件具有極高的要求,我國的酸性土壤地區面積雖大,但各酸性土壤類型的有機質含量與肥力偏低,致使土壤問題成為制約藍莓產業發展的關鍵性因素。為解決這一問題,文章介紹了有效改良技術,如通過增加土壤有機質、調節土壤酸堿度、改善土壤結構等方式進行土壤改良,以實現藍莓產業化發展及區域化栽培。
[1] 李昭,張文學,唐淑麗.藍莓栽植地的選擇與土壤改良技術.吉林林業科技,2011,(5):50
[2] 董克鋒,胡博,牟明光,等.高叢藍莓栽植后土壤與施肥管理的關鍵技術.果農之友,2015,(5):24~25
[3] 韋慶和,孫長林,韋自明.寒地藍莓組培苗木標準化繁育與栽培技術.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4,2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