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金生
(黑龍江省克山縣農業科學技術推廣中心,克山 161600)
試析北方春季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
孟金生
(黑龍江省克山縣農業科學技術推廣中心,克山 161600)
文章首先分析了北方春季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的前期準備,重點闡述了高產栽培技術與栽培后期的管理工作。希望該文能夠為北方馬鈴薯栽培技術人員提供參考,從而促進馬鈴薯產量的提高。
春季馬鈴薯 馬鈴薯高產 馬鈴薯栽培
馬鈴薯是人們餐桌上的重要食物,引起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受到人們的喜愛。我國北方土質較好,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冬季時間長,適合馬鈴薯生長。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是現階段馬鈴薯種植中常用的栽培技術,通過該技術促進馬鈴薯增產增效,實現馬鈴薯規范性種植生產。
1.1 品種的選擇
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是以因地制宜為前提的。我國農業技術飛速發展,當下高產馬鈴薯的品種很多,但是并非所有的高產馬鈴薯品種都適合于北方春季馬鈴薯種植。馬鈴薯品種在選擇之前要對當地的土壤情況和氣候情況進行考察,對馬鈴薯的用途進行分析,最終確定適合的馬鈴薯品種。考核馬鈴薯品種的標準主要有3個,一是馬鈴薯品種是否具有預期的產量,二是否具有較強的抗病能力,三是馬鈴薯的品質是否屬于上乘。例如,北方地區的氣候如下(均以年記),平均氣溫在4℃,無霜期可以達到4個月,降水量有430 mm之多,蒸發量在1 599 mm左右,日照時長可以達到3 000 h左右,太陽總輻射量491.4 kJ/cm2,這種條件下的馬鈴薯高產品種應該以標準的脫毒馬鈴薯為首選。
1.2 種子的處理
為了提高馬鈴薯的發芽率,要采用適當的方法來對種子進行預處理。如果種子在入土之前就已經發芽,則其生長速度會加快,更好地利用日照和溫度來進行光合作用,從而保證馬鈴薯高產。種子的預處理工作主要是催芽,催芽的條件是種子入土前兩周左右將馬鈴薯放在15℃左右的黑暗處,然后讓馬鈴薯種子都受到非直射光的照射。當馬鈴薯的種子都發芽時,則開始切塊。需要注意的是,切塊之前要進行消毒,以70%的酒精為最佳消毒液。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就是通過消毒來避免馬鈴薯種子潰爛,從而降低了其出苗率。最后,要將切塊后的種子混在相關的微量元素中,促進其刀切面的愈合,當種子愈合好之后,就可以入土種植了。
2.1 播種
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根據土地肥力的高低而選擇栽培品種。在傳統的馬鈴薯栽培過程中,同一品種的馬鈴薯在不同的地塊上的產量是不同的,這就說明馬鈴薯的產量與馬鈴薯品種以及地塊土壤的肥力兩者之間有密切聯系。所以,馬鈴薯高產栽培之前要對地塊的土壤肥力進行分析化驗,然后根據土壤肥力類搭配與之相應品種的馬鈴薯。播種之前,對土壤進行化驗,如果土壤中鹽堿含量過高,則要選擇灌溉的方式來稀釋土地中的礦物含量,以避免燒苗。如果土壤中的礦物含量比較低,屬于貧瘠土地,則要做好記錄,在后續的施肥過程中適量增加施肥量。
2.2 施肥
肥料是馬鈴薯植株生長的必要營養,對于剛剛栽培的馬鈴薯,化肥施用量把握不準,容易造成土壤中化肥含量過高而產生燒苗狀況。這就不利于馬鈴薯產量升高。所以,在栽培種植期間,要多使用有機肥和農家肥。根據研究計算,馬鈴薯高產栽培種植期間,有機肥的底肥施用量為一次性施加15 t/hm2。
2.3 灌溉
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對秧苗的成活率有很高的要
求,水分是保證秧苗成活的重要元素。受到氣候影響,逢干旱時節,降水極少,這就容易造成秧苗成活率過低而大量減產。所以,栽培之后要關注天氣變化情況,做好灌溉的準備工作。在栽培初期,灌溉的標準是保持土壤濕潤即可。當秧苗生長茂盛時則要保持充分的水分供應以保持其生命活動的需要。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植株剛剛結果時,要通過水分調節來促進其發出枝芽。馬鈴薯的枝芽越多,其產量也會相應升高。這是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的關鍵,所以要予以高度重視。
3.1 防止病蟲害
馬鈴薯生長的茂盛期是夏季,夏季溫度和水分以及光照都非常有利于馬鈴薯植株生長,但是夏季也是農業蟲害最為嚴重的季節。為了實現高產,就要保護要秧苗,所以要對病蟲害防治做好應對工作。比較常見的侵蝕馬鈴薯的害蟲有螞蟻、螻蟻、蚜蟲、斑潛蠅等,在管理的過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殺蟲劑來控制害蟲的侵蝕,或者是將農藥摻入土壤中,給馬鈴薯鋪蓋在根部。
3.2 施肥和除草
馬鈴薯是塊狀莖果實,其生長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元素,所以要在栽培之后定期對其進行施肥,從而保證其營養的供給。在馬鈴薯植株生長的不同階段,其對化學元素的需求種類和數量是不同的,所以要實時觀察馬鈴薯植株的長勢,觀察分析其生長需要的元素,然后有選擇性的科學施肥。馬鈴薯高產與其營養吸收有直接關系,一方面要進行施肥,另一方面要及時除草。通常情況下,野草的生命力頑強,是馬鈴薯植株強勁的對手,如果不及時除掉雜草,雜草就會吸收土地中的土壤和水分,從而影響馬鈴薯的生長。除此之外,雜草覆蓋在地表,影響陽光直射地表,從而影響土壤溫度,這對于馬鈴薯塊狀莖的發育非常不利。所以,栽培之后要做好施肥和除草的工作。
3.3 收獲
秋季是馬鈴薯收獲的季節,由于馬鈴薯見光或者受到風吹后會變青,嚴重影響馬鈴薯的品質,這種變青的馬鈴薯還有毒,會影響食用者的健康,所以在收獲馬鈴薯時要做好遮光和擋風的準備工作。如果是人工收獲馬鈴薯,工期相對較長,要做好實時的遮光和擋風工作;如果是機器收獲馬鈴薯,則要衡量好挖掘的深度,避免機器割傷馬鈴薯以影響其品質和外觀。由于機器收獲馬鈴薯速度快,產量大,所以在收獲之前要關注天氣預報,避免降水、降溫和曝曬等天氣影響馬鈴薯的儲存。
綜上所述,馬鈴薯栽培技術要重視栽培前后以及栽培期間的各種管理內容,栽培技術是需要對栽培過程中的諸多要素進行整合而完成的,只有協調好栽培過程中的各項事宜才能夠讓該技術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所以,相關的農業技術人員和農業工作者要對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進行關注,在具體的栽培過程中關注各項指標是否落實到位。在馬鈴薯的生長期間要進行細致的觀察和記錄,這些信息對于改善和優化栽培技術有重要作用。
[1] 李彥斌.馬鈴薯高產栽培方法.農民致富之友.2017,(09)
[2] 韓德川.淺談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農業科技與信息.2017,(10)
[3] 呂淑芝.北方春播馬鈴薯種植技術及病害防治.農民致富之友.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