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秀健
[摘 要]初中語文是一門重要的人文基礎學科。通過學習語文,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語言理解能力和文學素養。語文教學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教師在課堂中滲透德育,可以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和道德情操,使學生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根據相關工作經驗,主要以陶冶情操為出發點,探析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初中語文 陶冶情操 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330015
我國實行新課改后,倡導施行素質教育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德育教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需要找尋德育教育的渠道。初中語文屬于基礎性語言學科,這門學科具有較強的語言藝術特征,教材中的文章具有一定的故事性,這就為學生的德育教育創造了條件。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可以通過課文中的形象感染學生,通過思想感情的深化觸動學生,使學生的內心受到感化,從而形成高尚的思想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一、將德育教育融入課文關鍵詞的教學中
初中語文課文中有很多關鍵詞和關鍵語句,這些關鍵要素是學生理解課文的線索。教師可以利用關鍵詞句引導和啟發學生,不僅讓學生能夠準確理解課文內容,而且可以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例如,教師在講課文《孔乙己》時,可以抓住“笑”這一關鍵詞,讓學生找出不同的“笑”出現的情景,啟發學生體會每次出現的“笑”蘊含的深刻意味,從而揭示出整篇文章對黑暗封建禮教的批判,通過“笑聲”更能反襯出主人公孔乙己的悲慘命運和當時社會環境對他的毒害。學生體會到這一層面就能將文章中的情感內化為自己的情感,了解到我國歷史上的落后社會制度,對比出今天所處社會制度的進步性,從而更加珍惜當下的美好生活。這就是對學生的一種有效的德育教育,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對學生以后的成長和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二、將德育教育滲透于朗讀教學中
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課文朗讀。在朗讀課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這樣更能體會文章包含的思想感情,從而升華感情。例如,在教學《蘇珊·安東尼》時,可以挑選出比較感人的片段,讓多個學生分角色朗讀,同時也可以舉辦朗讀比賽,主要從朗讀的語調、語氣、停頓和表情等方面要求學生。學生經過朗讀,更容易體會文章主人公堅韌的品質和大無畏的精神。這就實現了情感的相互促進和相互激發,使學生與作者形成情感共鳴。對于學生來說,可以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同時也能陶冶情操。
三、將德育教育滲透于多媒體創設的情境中
創設情境是初中語文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可以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讓課堂上彌漫著和課文情感一致的氣氛,通過感官刺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和內化學生的情感,以達到對學生德育教育的目的。例如,在教學《春》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關于春的圖片、音樂和視頻,讓學生感受一派生機盎然的春景。當學生沉浸在春的氛圍后,就更容易理解文章語言表達的內涵和傳達的美好意境。通過課堂教學,可以讓學生產生對春的渴望,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促使學生的思想狀態更加積極向上。
四、通過教師自身的言行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教師和學生平時接觸的時間很長,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以“為人師表”的姿態對待學生,約束和審視自己的行為,這樣教師才能在學生中間樹立威信,學生也會對教師更加信服和尊敬。具體來說,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多鼓勵和關心學生,用自己的愛心感化學生,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禁止用暴力的手段對待學生。此外,教師要注意自己言行舉止中的細節,給學生做好榜樣,這樣就會讓學生欣賞教師做人做事的方法,從而在不斷和教師接觸的過程中,受到教師正面的影響,促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促使學生的情操更加高尚。
綜上所述,在初中階段,學生掌握理論基礎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在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對其進行德育教育也很重要,通過德育教育能讓學生擁有更加高尚的情操,這對他們以后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教師應該重視德育教育,可以將其融入語文教學中,達到提升學生道德品質和陶冶情操的目的。文章主要從將德育教育融入課文關鍵詞教學中,將德育教育滲透于朗讀教學中,將德育教育滲透于多媒體創設的情境中,通過教師自身的言行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等方面探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策略。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對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有所幫助。
[ 參 考 文 獻 ]
[1]張中進.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途徑和方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2).
[2]宋麗.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J].學周刊,2011(29).
[3]張華利.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德育初探[J].學周刊,2011(8).
[4]劉素平.淺談初中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J].現代農村科技,2014(5).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