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永康
[摘 要]良好的意志品質不是天生固有的,必須通過參與各種各樣的活動去獲得。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學校體育教育應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引導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注意教學安全,巧妙利用暗示,讓學生勇敢面對挫折和困難。
[關鍵詞]意志品質 體育 動機 興趣 情緒 暗示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330064
現在的中學生,大多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獨生子女,家庭經濟條件相對較好,從小在沒有壓力的環境里成長,因此他們大多養成了嬌生慣養的不良習性。加上我國現行的教育制度的制約,很多地方刪除了中小學生能夠直接參與的且能鍛煉其吃苦耐勞及直接動手能力的內容,比如各種勞動技能及社會實踐課等,涉及學生親力親為且帶有一定運動量的各種有益活動更是少之又少,更有甚者直接取消了學生的各種活動。這導致現在的青少年學生大多吃不了苦或者不愿去吃苦,動手能力及適應能力低下,意志薄弱,當遇到思想打擊和生活上的挫折時往往很難應對,個別甚至走向極端,做出有悖于常理的反常舉動來。所以在他們身心發育至關重要的中學階段,必須注重培養他們良好的意志品質。良好意志品質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學習動機的激發
良好的學習動機,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因為一個人的任何行為都是受動機來支配及驅使的,所以體育教學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習動機,激發他們對身體鍛煉的興趣和愛好,從而自覺積極地投入到體育活動中去。通過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學生不僅能從中學到體育知識和技能,增強體質,陶冶情操,還能養成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良好習慣,并轉化為自主鍛煉的動力。有了這種動力,自然就會產生勇于面對和戰勝學習、生活中各種困難的良好心理狀態,從而培養自身的意志品質。
二、興趣的培養
眾所周知,我們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不一樣的,而不一樣的性格往往又決定其對運動鍛煉的態度。性格外向活潑者大多比較好動、合群、興趣廣泛,此類學生往往比較容易調動,課中可根據情況給他們多安排些集體項目,如各種球類比賽等。這樣既可達到鍛煉目的,同時還可以點帶面,使運動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通過頻繁的參與而在技能上不斷得到提高,而技能的提高又反過來刺激興趣的生成,以此往復可使學生走上一個自覺鍛煉的良性循環。而性格內向的學生與前者正好相反,他們生性低調、靦腆,對體育鍛煉多采取消極態度。因此對此類學生應從理論上入手,多給他們講些鍛煉與學習、鍛煉與生活、鍛煉與工作的關系。盡量給他們安排一些量微且身體接觸少的項目,讓其通過參與來促進興趣的生成與提高。
在對待學生自覺主動鍛煉的問題上,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生自身特點來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項目選擇上也要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和不同的情況有所側重,不可一刀切而打擊了學生鍛煉的興趣和積極性。處理好身體素質、性別、技術、身體條件(胖與瘦)等與興趣的關系,找到與學生自身條件所匹配的項目是激發學生積極鍛煉的重要因素。
三、良好情緒的培養
良好的學習情緒必然會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因而也就促進意志品質的形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觀察和分析學生的思想情緒,并適時地進行引導和調節。負面情緒的產生往往與學習過程中的失敗和挫折有關,因此,教師一方面要鼓勵學生勇敢地面對困難,有敢于挑戰困難和克服困難的勇氣,這是培養意志品質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另一方面,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安排必須貫徹從易到難、從簡到繁的教學原則,盡量減少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的挫折和失敗,以更好地培養他們的意志品質。
四、注意教學安全
體育課的安全要注意以下三點:一是練習場地的選擇和清理;二是對所用器材的清點與檢查,這些教學常規這里就不多加敘述;三是練習過程中教師正確的保護與幫助,這是解除學生恐懼心理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比如在體操教學中,教師在實施保護與幫助時,選位要合理、注意力要集中、反應要迅速。學習新的技術動作時,教師正確有效的保護與幫助,能讓學生在安全的氛圍中掌握和提高運動技能,消除心理恐懼,增強學習信心,從而提高獨立完成動作的能力。當學生掌握技能的水平達到一定程度以后,教師就只提供保護而不再幫助了。相應地只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安全感,讓其放心大膽地去完成動作。除此以外,教師還要向學生介紹自我保護的知識和方法,此舉對意志品質的培養也具有重要作用。
五、巧妙利用暗示
教學過程中,除了示范講解,教師還應靈活巧妙地運用暗示方法去指導學生練習,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一是動作暗示,學生練習時,為了不分散其注意力,教師可根據練習內容的不同來選擇位置暗示。如學生在練習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時,若籃球的飛行弧線不夠,可站在學生的側面用手做劃弧暗示;跳箱跳馬時,可在學生練習落地區的前方做空中展體和落地下蹲緩沖來提示。二是語言暗示,如魚躍前滾翻,教師就用“低頭團身”的話語來暗示。三是榜樣暗示,比如讓身體素質好、接受能力強的學生來做一些示范演練,這一方法可對一些膽子相對較小的學生帶來一種心理刺激,使其產生一種別人行我也行的向上心理,從而增強嘗試的愿望。因此只要暗示的方法得當,也會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心理影響,對其意志品質的培養同樣具有良好的效果。
六、勇敢面對疲勞
運動到一定程度肌體必然會產生疲勞,也就是運動中樞神經興奮到相應程度時就會轉變為抑制(保護性抑制)。疲勞出現后,人體就會產生各種不良反應:心慌乏力、能力下降、精力分散甚至惡心嘔吐。這些征兆在耐力練習以及各種競賽中表現得尤為突出,當出現這一系列征兆后,是停止練習、退出比賽,還是克服困難、堅持進行合理有效的訓練,往往最能體現出人的意志品質。因此課上教師一定要處理好量與度的關系,客觀準確地判斷練習效果,充分運用各種簡易有效的自我監測方法來指導練習(如脈搏監控等)。因為量決定著練習效果的好與差,沒有一定的運動量要想達到良好的鍛煉效果是不現實的,而合理的運動量又必須要有一定的心理素質來做支撐,因此身體付出的多與少(合理)直接決定著鍛煉的成效。如何正確合理地在練習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必要的身體付出是提高鍛煉效果的關鍵。因此當疲勞出現時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面對,努力克服困難,勇敢地與疲勞做抗爭,掌握自我監控的方法,學會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手段去指導練習,力爭在練習中達到效果最大化,使自身的意志品質在客觀合理的鍛煉與付出中不斷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意志品質直接影響著人的一生,而良好的意志品質不是天生固有的,必須通過參與各種各樣的活動去獲得。作為能積極培養良好意志品質的學校體育教育,不僅能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思想品質得到鍛煉與提高,同時良好意志品質的形成反過來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興趣與欲望。這樣能使學生在一個良性循環中學習與生活,為應對將來錯綜復雜的社會生活環境打下過硬的思想基礎。
(責任編輯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