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世璧, 吳祖澤,付小兵,郭全義,程瑾, 趙師充,郭維民
(1.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北京 100853;2.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北京 100850;3.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學圖書館,北京 100039;4.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骨組織庫分會,北京 100022)
我國細胞技術類再生醫學創新型技術產業發展戰略研究
盧世璧1, 吳祖澤2,付小兵1,郭全義1,程瑾3, 趙師充4,郭維民1
(1.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北京 100853;2.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北京 100850;3.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學圖書館,北京 100039;4.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骨組織庫分會,北京 100022)
近十年來國內外再生醫學創新型醫療技術產業顯示出了巨大的潛力和發展前景。本文通過查閱、整理和分析美國、歐盟成員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典型發達國家在細胞技術類再生醫學創新型醫療技術產業的現狀和相關的政策法規、管理機制及其面臨的問題,研究了我國在該技術產業的發展現狀和政府的監管政策及管理機制,分析和總結了該產業的發展趨勢、特點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以大力發展我國細胞技術類再生醫學創新型醫療技術產業為原則,以突破產業發展的瓶頸為出發點的系列專家建議和意見。
再生醫學;干細胞;產業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新的醫療技術不斷出現,但是對于某些嚴重影響健康的組織器官缺損或功能障礙性疾病,如因腫瘤、創傷、衰老或遺傳因素等造成的組織器官缺損或功能性障礙,仍然是當前醫療技術面臨的難題,可喜的是,再生醫學的發展,為這些危害人類身體健康,降低生活質量的疾病帶來了新的希望。
縱觀我國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再生醫學被列為國家重大科技研究發展方向,特別是在我國近三個“五年計劃”的規劃下,細胞技術類再生醫學基礎研究和臨床試驗均開展了大量的工作,論文的發表、專利的申請均有突破性的進展,部分研究成果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多項以干細胞治療為主的再生醫學方案被應用于臨床疾病的治療。細胞技術類再生醫學技術和產品產業已顯示出巨大的應用價值和發展前景。
再生醫學是醫學領域的一個新興學科,相應的基礎研究在向臨床轉化的過程中尚缺乏與之相匹配的系統的轉化政策和監管機制,因此在重視基礎研究的臨床轉化和調整生物醫藥產業化布局的新形勢下,一些不具備干細胞臨床轉化資質的機構,以逐利為目的,開展了細胞治療技術的臨床應用,給這一新興產業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嚴重阻礙了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本研究旨在明確影響我國再生醫學發展的瓶頸問題,提出促進我國該領域產業發展的戰略性建議,為政府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再生醫學發展戰略提供科學依據。
研究證明,干細胞可用于多種疾病或損傷的治療,如心腦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骨質疏松癥、嚴重燒傷、脊髓損傷、退行性骨關節病等。據不完全統計,國外開展干細胞移植治療的疾病近1 000例,且大多數近期臨床效果滿意[1]。全球至少已有4種干細胞藥物(韓國3種,美國1種)及5種非藥物類干細胞產品獲批上市(美國3種、澳大利亞1種、比利時1種)[2]。盡管目前再生醫學還存在著一系列科學問題與諸多技術難題,但是,以干細胞為基礎的再生醫學技術在組織器官缺損、退行性疾病以及其他多種難治性疾病的治療中已顯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如何科學、合理地加快再生醫學基礎研究的臨床轉化是人類健康的需要,必將重新改變生物醫藥產業的格局。
通過系統的文獻查詢、國外發展現狀的調研,發現國外在再生醫學產業化投資及發展的整個流程中有了逐漸成熟的研究方案和管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從科學發展方面,細胞治療成為各國政府和科技界競相爭奪的高科技前沿陣地。2004年11月,美國加州政府通過了“加州干細胞研究與治療倡議”(又稱“71號法案”),提出建立再生醫學研究所(CIRM),并在10年內募集30億美元支持干細胞研究[3]。
(2)從產業政策方面,典型發達國家非常重視細胞治療技術和產品臨床應用的管理。政府建立了較完整的政策法規、規范和指南等,管理機構和部門的職責分工明確且具體。上、中、下游的研發投資,相關立法、評估和監督職能逐漸完善。
(3)從產業投資方面,細胞治療產業化投入越來越受到重視。典型發達國家加大了人體細胞治療技術和組織工程技術等再生醫學領域的研究、臨床試驗和轉化的經濟支撐,國家和地方政府、企業各方投入趨于合理,產業的上、中、下游平衡發展。例如,輝瑞制藥有限公司曾向美國的EyeCyte公司提供3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支持其開展干細胞研究[4]。
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因創傷、疾病、遺傳和衰老等造成的組織器官缺損或功能障礙人數也位居世界之首[5]。我國每年等待肝移植的患者約有30萬人,有幸獲得移植的僅有約3 000人[6];我國成人糖尿病估測患病率為11.6 %[7];每年常見的燒傷、燙傷病人數量龐大,這些患者僅通過傳統的醫療手段無法得到有效治療。以干細胞療法為主的細胞技術類再生醫學治療手段將成為傳統治療手段的重要補充。
(一)我國細胞技術類再生醫學產業的整體發展現狀
我國在細胞技術類再生醫學的基礎研究和產業化方面發展迅速,年論文發表數量及被引用頻次不斷攀升,取得多項技術專利,部分臨床試驗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已注冊申報的與干細胞相關的臨床試驗有116項;多項干細胞治療方案已用于疾病的臨床治療;全球干細胞領域的62家上市公司中我國已占兩席[8]。盧世璧院士的人體軟骨再生技術、付小兵院士的皮膚再生技術等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然而,我國的細胞技術再生醫學市場存在很大的隱患。早在2007年9月《新民周刊》就發表了有關干細胞真相調查的長篇報道,揭露某些地方醫院與科技公司合作,利用干細胞治療小兒腦性癱瘓、腦梗死、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等20余種疾病,治療人數高達上千人,還吸引了不少國外患者專程來中國進行治療[9]。這種現象甚至引起了國際科學界的關注,2012年《自然》雜志關注我國干細胞的治療亂象,發文進行了報道[10]。
國家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已開始治理干細胞行業亂象。2011年12月26日,衛生部發布了《關于開展干細胞臨床研究和應用自查自糾工作的通知》,2015年7月,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決定取消第三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準入審批,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一直在規范和整頓細胞醫療技術行業。
當前,我國的再生醫學產業現狀表現為:一方面,國內持嚴謹的科學態度,擁有先進技術的部分機構嚴格遵循管理規定,找不到配套政策的支撐,無奈選擇在美國的臨床試驗注冊登記網站上登記,希望自己的研究得到些許支持;另一方面,仍有一些不具備干細胞臨床轉化資質的機構違反國家有關規定,逃避監管,以臨床研究的名義開展收費不菲的細胞治療應用。
(二)我國細胞技術類再生醫學產業發展問題分析
通過廣泛的調研和整理,研究團隊認為影響細胞技術類再生醫學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監管層面:隸屬關系不明確
回顧我國從1992年發布監管文件和監管歷程,對整個產業尤其是產業鏈的關鍵環節——臨床試驗和臨床應用研究的管理,存在政府管理機構及相關部門多頭交叉管理、職能分散、權責不清等問題。
2. 制度方面:監管法律法規未形成系統
研究我國從1999年發布的《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庫管理辦法(試行)》至2015年《限制臨床應用的醫療技術(2015版)》等23份涉及干細胞的規范性文件發現:目前我國針對干細胞研究、臨床應用以及產品的監管法律法規滯后、不健全甚至是空白。已有的規章缺乏可操作性。
3. 投資方面:以國家投資為主,企業投資小、熱情低,產業下游兼顧不足
細胞技術再生醫學產業的投資以國家投資為主。企業投資小、投資熱情低,不能為我國干細胞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近年來,政府投入再生醫學產業各環節的經費大量用于基礎研究,少有對再生醫學技術和產品臨床試驗及臨床應用研究的支持,影響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4.行業方面:行業各方主體缺乏協同合作
干細胞產業發展涉及多方主體。產業鏈之上,政府部門包括醫政醫管、科教、法規和監督部門以及專業協會等,在政策法規制定和監管方面未能協調統一;產業鏈之內,從基礎研究到臨床研究,從企業開發到臨床應用,部門間、機構間沒有有效的溝通,僅固守于部門職責,維護局部的利益訴求,勢必阻礙了產業的發展。
為了加快細胞技術類再生醫學產業發展的步伐,清除嚴重影響產業發展的主觀和客觀障礙,加強和完善我國再生醫學發展的頂層設計,保證再生醫學產業的健康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一)明確政府頂層主管部門,建立和健全與再生醫學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
1. 設立獨立的政府管理機構
設立國家衛生行政管理部門領導下的獨立的人體細胞治療技術等再生醫學技術管理機構,在其主持下匯集我國醫政、科教、藥監、醫學倫理以及科研、財政和法律等方面的專家和學者,制定相關的戰略決策,實施產業立法,行使備案和監督等職責。
2. 建立健全與再生醫學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
制定符合細胞技術類再生醫學產業特點的法律法規,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為我國細胞技術類再生醫學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堅實保障,推動再生醫學快速發展。
(二)解放思想,盡快建立創新的細胞技術類再生醫學產業管理制度和模式
1. 建立嚴格的細胞技術類再生醫學創新型技術和產品備案、準入制度
明確監管主體(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系統或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系統),設立專家委員會(國家級咨詢機構);成立審評中心,簡化流程,實行嚴格準入;成立權威的第三方驗證機構;加強監管,加大違法、違規事件的查處力度。
2. 建立細胞技術類再生醫學創新型技術和產品分級、分類、分階段的管理制度
實行細胞技術類再生醫學創新型技術和產品風險的分級管理:根據技術和產品風險級別不同,對開展本技術研究與應用的醫療機構的資質提出不同的要求,包括醫院級別、科研與臨床人員比例、相關科研業績等。
根據細胞技術的不同特點實施分類管理:自體細胞的應用按照醫療技術由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管理,異體細胞及其衍生物作為產品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注冊管理。
根據再生醫學發展的個性化進展,分階段管理不同的加工環節和使用環節,比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負責監管細胞制備環節和產品管理、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負責醫療植入技術臨床應用管理。
3. 利用目標驅動策略,建立細胞技術類再生醫學“特病特用”政策
按照目標驅動理念,出臺有關創新型醫療的特殊法律法規和操作規范。當遇到威脅患者生命的疾病和現有醫療手段無計可施的難治性疾病時,出于挽救病人生命的目的,允許有控制地采用經基礎研究證實或小樣本臨床病例驗證的技術。
4. 實施細胞技術類再生醫學治療技術應用或產品示范機制
在國家醫藥衛生主管部門的領導下,組織專家遴選創新型細胞技術和病種,在監管部門的嚴密檢測下、多中心臨床試驗有序開展,在先行示范中逐步完善產品技術標準和示范機制。
(三)創新思維,促進細胞技術類再生醫學產業協同跨越發展
1. 完善細胞技術類再生醫學風險管理機制
建立各級風險分擔機制,由政府監管部門、專家委員會、醫療機構和企業共同承擔責任和分擔風險,取消由政府監管部門獨立承擔風險的局面。
2. 制定科學、可行的細胞技術類再生醫學技術規范,促進細胞技術類再生醫學研究、應用和產業一體化發展
根據不同的疾病建立專家團隊認可的醫療技術規范模塊,主要包括以下兩部分。
(1)制備和儲存管理:如細胞來源和采集規范、制備和保存規范、質量監控規范、運輸規范、終端使用規范、監督隨訪叫停和放行規范。
(2)臨床試驗和應用管理:病人適應證、禁忌證、觀察指標、評估方法、治療規程等。
鼓勵原創性高水平科研成果產業化研究,支持國營、民營單位聯合研究和開發,促進細胞技術類再生醫學研究、應用和產業一體化發展。
3. 建立國家級細胞技術類創新型技術實施聯盟,用大數據的思維和方法促進產業發展
充分發揮我國的體制優勢,建立行業合作機制、組建國家級細胞技術臨床試驗和臨床應用研究聯盟。如醫療機構之間聯合進行多中心臨床試驗,統一再生治療的疾病適應證及其治療路徑等;行業內科研、企業、臨床、管理、法規和倫理專家多方聯合,共同研究建立相關的技術標準等。
開展行業內數據共享與分析,收集細胞技術類再生醫學技術與產品相關的基礎研究、臨床轉化、臨床應用實踐過程中的各類型數據,用大數據的思維和方法開展行業內數據共享與分析,進一步促進該產業基礎研究與臨床轉化各環節健康發展。
總之,面對再生醫學飛速發展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前景,參考國外臨床轉化的經驗,立足我國衛生醫藥管理法規和法制的特點,盡快制定適合我國再生醫學轉化的政策和法規。
致謝
本文發表之際,對中國工程院“我國細胞技術類再生醫學創新型技術產業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組成員所作的貢獻表示衷心的感謝。
參考文獻
[1]楊志明. 再生醫學的再認識[J].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10(2): 129–132. Yang Z M. Re-recognition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 [J].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2010(2): 129–132.
[2]霽茗. 盤點國際已批復干細胞產品 [EB/OL]. (2012-09-18) [2016-11-29]. http://www.bioon.com/biopharm/529943.shtml. Ji M. The inven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pproved stem cells products [EB/OL]. (2012-09-18) [2016-11-29]. http://www.bioon. com/biopharm/529943.shtml.
[3]陳濤, 吳學輝, 江海燕, 等. 美國干細胞研究政策分析 [J]. 中國基礎科學, 2010, 12(6): 49–53. Chen T, Wu X H, Jiang H Y,et al. Analysis of American stem cell research policies [J]. China Basic Science, 2010, 12(6): 49–53.
[4]陳濤, 錢萬強. 國內外干細胞研究和產業發展態勢分析 [J]. 中國科技論壇, 2011, 10(10): 150–153,160. Chen T, Qian W Q.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em cell research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J]. 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2011, 10(10): 150–153, 160.
[5]江虎軍, 孫瑞娟, 裴端卿, 等. 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的發展現狀及重要意義 [J].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11, 26(2): 174–178. Jiang H J, Sun R J, Pei D Q, et al. Stem cells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ayout for medical science [J].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11, 26(2): 174–178.
[6]黃辛. 肝臟再生醫學急需新治療手段[N]. 中國科學報, 2014-09-30(04). Huang X. Calling for new therapy methods of the liver regenerative medicine [N]. Chinese Science Daily, 2014-09-30(04).
[7]Xu Y, Wang L, He J, et al. 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 [J].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13, 310(9): 948–958.
[8] 生物谷. 許曉椿: 干細胞產業發展好戲還在后面 [EB/OL]. (2014-06-18) [2016-11-29]. http://www.bioon.com/master/ talent/597945.shtml. BioValley. Xu Xiaochun: The drama is yet to come in terms of the stem cells industry development [EB/OL]. (2014-06-18) [2016-11-29]. http://www.bioon.com/master/talent/597945.shtml.
[9]黃祺. 干細胞真相調查:病床上的“賭博”[EB/OL]. (2007-09-19) [2016-11-29]. http://news.xinmin.cn/domestic/zonghe/2007/09/19/ 895568.html. Huang Q. The fact-finding of the stem cells found it is similar to the“gambling” in the ward bed [EB/OL]. (2007-09-19) [2016-11-29]. http://news.xinmin.cn/domestic/zonghe/2007/09/19/895568.html.
[10] Cyranoski D. China’s stem-cell rules go unheeded [J]. Nature, 2012, 484(7393):149–150.
Strategic Research on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Technology in Cell Technology-Related Regenerative Medicine in China
Lu Shibi1,2, Wu Zuze2, Fu Xiaobing1, Guo Quanyi1, Cheng Jin3, Zhao Shichong4, Guo Weimin1
(1.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China; 2. Academy of Chinese PLA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850, China; 3. Medical Library of Chinese PLA , Beijing 100039, China; 4. Bone Tissue Bank Branch, Chinese Pharmaceutical and Biotechnology Association, Beijing 100022, China)
The innovative medical technology industry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 has shown huge economic potential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e last decade. After describ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innovative technology in cell-technology-related regenerative medicine, we investigate, sort, and analyze related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management system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European Union, Japan, Australia,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On this basis, we study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governmental regulation policies,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this industry in China. Next, we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trend,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Finally, based on experts’ advice and opinions on breaking through the bottleneck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we suggest that it is imperative for us to strive to develop the innovative technology industry of cell-technology-related regenerative medicine in China.
regenerative medicine; stem cel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R318
A
2016-12-22;
2017-03-20
盧世璧,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為組織工程再生與醫療技術管理;E-mail: Lushibi301@126.com
中國工程院咨詢項目“細胞技術等再生醫學類創新型醫療技術產業發展戰略研究”(2013-XZ-11)
本刊網址:www.enginsci.cn
DOI 10.15302/J-SSCAE-2017.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