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柱
1 病歷簡介
患者,男性,43歲。因“不慎誤吞魚刺3天、咽痛伴呼吸不暢1天”入院。入院前3天患者進食時不慎誤吞魚刺后出現咽喉部疼痛不適,吞咽時明顯,未就診。第三日患者出現呼吸不暢,呼吸急促,伴咽喉痛,較劇,在當地醫院就診,治療無效,轉我院進一步診治。入院查體:體溫37.2 ℃,脈搏 112次/min,呼吸28次/分,血壓 142/90mmHg。急性重病容,意識清,呼吸稍促,口唇發紺,半臥位,氣管居中,頸靜脈充盈,雙肺無濁音,聞及干鳴音,心界無擴大,心率 112次/min,律齊,心尖區未聞及異常雜音。中上腹部無壓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觸及。專科檢查:咽部充血,雙側扁桃體I°腫大,咽后壁濾泡增生,會厭充血、稍腫脹,抬舉尚可,雙側劈裂充血、腫脹明顯,左側梨狀窩腫脹明顯,遮擋聲門,雙側聲帶未能窺及。輔助檢查:竇性心動過速,床邊胸片示:未及心肺膈明顯異常。入院診斷:1.急性喉炎伴喉梗阻 2.食道異物待排。
2 治療過程
入院予以禁食、積極抗感染、激素、補液及支持對癥等治療,在患者呼吸有好轉后,急查咽喉部、胸部CT示:食道異物(頸7-胸1水平);左側咽旁間隙、食道旁間隙、后縱隔可及多個膿腔。科室緊急討論后,急行氣管切開術+支撐喉鏡下左側咽旁膿腫切開排膿術+食道異物取出術+左側頸前切開排膿。術中發現:左側咽旁間隙約100ml黃綠色膿液,食道入口處可見一3cm長魚骨,橫穿左側食道壁,穿孔處可見膿液,從后縱隔吸出20ml膿液,膿液送培養+藥敏。術后頸部留置負壓引流管、抗感染、補液、定期換藥。術后1d留置胃管,鼻飼流質;左側頸部引流出膿液10ml;縱膈膿腔用0.9%生理鹽水反復交替沖洗,放置敏感抗生素。術后2d復查間接喉鏡示雙側劈裂腫脹明顯減輕,左側梨狀窩稍腫脹。術后3d左側頸部引流出少許膿液;縱膈膿腔仍用生理鹽水反復交替沖洗,放置敏感抗生素。術后5d復查咽喉部CT:咽喉部膿腔較前明顯縮小、未見縱膈膿腔;再次沖洗縱膈膿腔后拔除頸部引流管。術后8d復查食道碘油造影未見食道瘺、縱膈膿腔;左側頸部切口拆線。術后10d復查間接喉鏡示咽喉部稍充血,未見明顯腫脹、膿點,原雙側劈裂、左側梨狀窩無明顯腫脹。術后12天拔除氣管套管,痊愈出院。
3 討論
食道異物為耳鼻喉科臨床上常見疾病,單純的食道異物取出后,病人可恢復健康,一旦異物導致食道穿孔可引起嚴重并發癥,危及生命。臨床上病人多不慎誤吞,強行用飯團、饅頭吞服,加大食道異物的發生。因為食道特殊的解剖結構,食道入口處的環咽肌下三角為食道最薄弱和易受損傷的部位,并且在食道4個生理狹窄中,第1狹窄(食道入口處)為最常見異物嵌頓之處,而且經常出現穿孔;故出現食道穿孔易致食物殘渣、空氣、唾液等進入頸筋膜間隙,形成頸部氣、膿腫,同時也可以通過頸深筋膜間隙進入后縱膈形成縱膈氣、膿腫;而后縱膈包含主動脈,胸導管,奇動脈,左喉返神經等重要血管、神經。這些血管、神經一旦浸泡于膿腔中可致神經、血管損傷產生一系列嚴重并發癥。此例中出現危急情況,如未及時治療,將出現生命危險。
處理原則:切開排膿引流;使用敏感抗菌素,支持治療。咽喉部膿腫、頸部筋膜間隙位置引流效果一般比較好,而縱膈引流效果相對欠佳,縱膈部位深、缺氧,易為需氧菌和大厭氧菌感染;此例中食道異物致食道穿孔、食道旁間隙膿腫,感染沿頸深筋膜間隙進入后縱膈致后縱膈膿腫,因縱膈位置較隱蔽,平臥時縱膈膿腔位置低,頸部切開放置引流管不能充分有效引流,故反復鹽水沖洗、放置敏感抗生素,減少引流管放置時間,因長時間放置引流管又易致漏管形成、二次感染,促進膿腔閉合。若膿腔引流未能取得滿意效果,開胸排膿也是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但風險大,家屬多不愿接受。對癥支持治療,在食道異物治療中暫禁食,使用有效廣譜抗菌素很有必要,術后考慮有可能食道穿孔者應放置鼻胃管,鼻飼流質,暫停經口進食,保證營養支持也是非常必要,以免氣體、食物經食道穿孔口進入頸筋膜間隙,進而進入縱腔形成膿腫。如患者合并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病等,病情更危及,預后極差。本例患者搶救及時,家屬配合,膿腫迅速引流,極大減少術后并發癥,這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黃選兆,汪吉寶,孔維佳.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第二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2
[2]鄭艷,喬曉明 食道異物穿孔后嚴重并發癥的處理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2003,VOL.18 No.4